认定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后会被怎样判刑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02 17:41:20 130 人看过

认定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后的判刑: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一、如何判断是否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2、本罪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3、本罪在主观上是故意;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处罚标准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2日 09: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虚假投放危险物质罪是否构成罪名
    虚假危险物质罪的量刑:虚假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爆炸性威胁、生化性威胁、放射性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知道是编制的恐怖信息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的严重后果,处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虚假投放危险物质罪构成条件是怎样的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条件包括:1、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2、客体是社会秩序;3、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心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3-08-06
    377人看过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一、如何判断是否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2、本罪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3、本罪在主观上是故意;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一款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温馨提示】并不是每种情况都
    2024-02-05
    366人看过
  • 投放虚假危险物品罪处罚
    处罚根据刑法第291条之一(2001年《刑法修正案(三)》第8条)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加重处罚的情况犯投放虚假危险物品罪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造成严重后果,是指:(1)由于投放虚假危险物品而引起社会骚乱;(2)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自伤、自杀、精神错乱的;(3)致使停工停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4)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相关信息2009年下半年,我国新疆等地连续发生了不法分子使用注射器针扎无辜群众的恶性事件,并造成社会恐慌。有关法律专家表示:(1)如果针头无害,应以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因投放虚假危险物质,造成大范围的社会恐慌、群众集会游行的,要从重从快处罚。(2)如果针头确实有毒有害,则应按投放危险物质罪处罚。而且最高可判处死刑。专家特别强调,这并不是针对此次事件而特别设置的处罚措施,而是在19
    2023-06-06
    299人看过
  • 什么叫投放危险物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多少年
    一、什么叫投放危险物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以及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对投毒罪进行了修订,将投毒罪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包含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为,同时取消投毒罪这一罪名。二、投放危险物质罪有什么特征(一)犯罪客体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二)犯罪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有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是危险犯,其成立并不需要出现不特定多数人的中毒或重大公私财产遭受毁损的实际结果,只要行为人的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存在即可。一般来说,投放行为的主要方式如下:1、将危险物质投放于供不特定人饮食的食品或饮料中;2、将毒物投放于供人、畜等使用的河流、池塘、水井等中;3、在公共场所释放放射性
    2023-02-20
    260人看过
  •  危险物质投放罪判定方法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动机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不同的动机不影响定罪。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既可以出于直接故意,也可以出于间接故意。所谓故意,也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有可能造成不特定的多人死伤或公私财产的大量损失,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投毒的动机可以是各种各样,但不同的动机并不影响定罪。2.本罪侵犯的客体要件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这是投毒罪同使用投毒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根本区别之所在。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4.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观方
    2023-11-11
    268人看过
  • 危险物质投放罪怎么定罪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认定:不论在何种场合投毒,不论投毒行为的具体指向如何,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会引起不特定多人或者不特定多禽畜中毒伤亡,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就应以投放危险物质罪论处。投放危险物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危险物质投放罪有哪些特点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条件应当有:犯罪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26
    450人看过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否是特别累犯
    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否是特别累犯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特别累犯的主体必须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或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扰乱公共秩序犯罪,所以不属于特别累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六条:【特别累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有哪些区别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2、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3、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
    2023-12-13
    79人看过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什么罪?如何处罚?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处罚:投放虚假爆炸、毒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有: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2、本罪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3、本罪主观上是故意的;4、本罪客观上表现为虚假爆炸性、毒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法律规定,投放虚假爆炸性、毒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编造的恐怖信息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
    2023-08-05
    458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中的危险物质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客体要件。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第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第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成为本罪主体。根据本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投毒罪,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四,主观方面。犯罪的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所谓故意,也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有可能造成不特定的多人死伤或公私财产的大量损失,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投毒的动机可以是各种各样,但不同的动机并不影响定罪。一、一般非法邮寄爆炸物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
    2023-06-19
    392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有哪些怎么认定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认定标准:1.主体为一般主体;2.在主观方面是过失;3.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什么叫投放危险物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以及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对投毒罪进行了修订,将投毒罪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包含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为,同时取消投毒罪这一罪名。《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8-09
    449人看过
  • 未成年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会不会被判刑
    未成年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不一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是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构成此罪的,则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要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如果是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构成此罪的,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应当按照下列量刑标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三、过失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投放危险物质罪如何认定(一)投毒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本条增加了投毒这种行为方式。对投毒行为直接适用本条之规定。故只要行为人实施的投毒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即便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投毒罪的既遂。(二)投毒罪与以投毒为手段的行为的区别不论在何种场合投毒,投毒行为的具体指向如何,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会引起不特定多人
    2023-07-24
    192人看过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1、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2、主观要件:主观方面是故意;3、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4、客观要件: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判几年?根据刑法修正案(三)第8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三、危险品的运输有什么要求?危险品物流不同于一般物流,它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主要特点集中在:品类繁多,性质各异;危险性大;运输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规定多;仓储场地专储;专业性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八十条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第二条的规定,需要进行危险品运输的车辆,应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取得道路运输许可。未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擅自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2023-07-10
    310人看过
  • 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条件有哪些
    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条件应当包括:1、侵害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2、主观方面一般是出于故意;3、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4、客观方面存在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与相关罪名的区别二者之的区别是:(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后罪的对象则为虚假的危险物质,等等。行为人如果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后,再编造成为恐怖信息传播出去,后面的编造
    2023-04-12
    335人看过
  • 本罪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界限是什么?
    本罪与后罪在主体、主观方面犯的客体等方面有相同或类似之处。二者的区别是:(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后罪的对象则为虚假的危险物质,等等。行为人如果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后,再编造成为恐怖信息传播出去,后面的编造并传播行为乃为前面的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自然结果,属事后不可罚行为,应以后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但是,行为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之后,不是进行编造恐怖信息或传播,而是编造另外的虚假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另外
    2023-03-11
    22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虚假投放危险物质罪查出会判刑多长时间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6-08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判刑: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 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刑后如何处罚,投放危险物质罪的
      新疆在线咨询 2021-11-24
      投入危险物质罪既遂的处罚: 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既遂的,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因投放危险物质给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投放危险物质罪与虚假危险物质罪有何区别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15
      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 3、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的
    • 什么叫“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陕西在线咨询 2021-10-19
      虚假危险物质罪的量刑:虚假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爆炸性威胁、生化性威胁、放射性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知道是编制的恐怖信息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的严重后果,处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怎么判? 有哪些规定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8-17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判刑: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既遂应当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既遂应当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