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佛像收藏谨防陷阱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8 09:34:06 66 人看过

明代地藏王菩萨像

随着古董市场不断延伸与扩展,明清铜佛像收藏日渐升温。十年前一件上好的镏金铜佛不过五六万,品相一般者几千元就能买下;如今,瀚海和嘉德春秋两季拍卖会上,官款佛像动不动就能拍出百万元以上。2004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明朝\"大威德明王\"鎏金铜佛竟然创出1900多万港币的天价,令人跌破眼镜的同时也掀起新一轮铜佛像收藏热,很多阅历不深的藏家盲目跟进,\"逢佛辄拜、见佛即收\"。表面上铜佛像收藏风生水起,实际上却深不可测,很多初涉该行的藏家在里面栽了跟头,叫苦不迭。

铜佛像存世量极少

铜佛造像的起因有些特殊,它始于唐初兴佛时期,当时无论寺院还是佛窟,都在主佛塑像的背光或者穹顶上另造一些小佛像,组成\"佛海\",来暗喻佛陀众多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现象至今仍能在敦煌莫高窟的唐代洞窟一窥全貌。于是,从佛海中迎下其中一尊长伴长随,便成为僧人和信徒追求的无上功德。小型铜佛造像诞生后,最初只是供四处游方的僧人随身携带,昭示出家人心中有佛,后来才普及到信男善女迎请到家中供养。

中国历史上历经多次灾难性\"灭佛\"事件,铜佛造像大量被毁,导致目前高古、中古佛像极为罕见,传世最多的是明清佛像。这类铜佛不仅以如来佛祖造像,观音、菩萨、罗汉、护法等皆可成型,具有宗教和艺术双重价值。因为存世数量极少,铜佛价钱才一路飙升,也正因为罕见,更不能轻易相信坊间传言。有两个陷阱一定要绕开:第一口是\"中古井\",遇到刻有唐、五代、两宋年号的中古造像,千万不要冲动购买,因为这类珍品举世不过那么十几件,都在博物馆。即使真的捡到大漏,充其量也是清朝或者民国的仿品。始终记住一句话--收藏圈多是人精,捡漏之前先问问这有多难。第二口是\"故事井\",如果有人跑来说某某的什么乡下亲戚带了几尊镏金造像求售,等见到这位乡民时对方又大讲如何发现这批造像的曲折故事,请马上离开。

包浆不足以辨真伪

在\"全民皆藏\"的今天,每个人都积累了一些收藏心得和鉴别技巧,但是用到实战上便处处碰壁--这就是藏友和专家的本质区别,藏友毕竟缺乏历练和见识,专家则见多识广,融会贯通。在铜佛像的鉴别上,绝大部分藏友把断定包浆作为唯一手段,其实大谬。因为铜佛像与其他古董不同,它造出来就是给人随身携带和抚摸膜拜的,当然也有一些被作为供奉摆设,无人碰触,历史积淀下来的包浆沉稳自然,但更多的佛像被长期摩挲,天长日久之后颜色和铜质本身的光洁度都会受到影响,单从包浆进行鉴定往往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很多\"误把真品当赝品\"的糗事都是包浆惹的祸。

还要提醒一点,最珍贵的佛像不一定都镏金,也不一定年份越古价值越高,目前收藏界最看重的是明永乐年间铸造的无量寿佛造像,就连清圣祖康熙也曾经慨叹--利嘛之原出自中国,永乐宫中所造者天下第一,近世所仿利嘛十不及一。利嘛即无量寿佛,康熙的这句话也说明铜佛造像的造假现象早在清朝初年就已经开始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3日 16: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试用期谨防四大“陷阱”
    试用期期限过长。《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工资随意设定。《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5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试用期内随意辞退劳动者。《劳动合同法》第21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1项、第2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023-04-22
    465人看过
  • 谨防“劳务输出”的陷阱!
    某人与公司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但是劳动者本人没有持有合同,合同在公司手上。可是公司现在要与劳动者重新签订合同,合同的甲方是一家人事租赁公司,合同显示,是这家租赁公司以劳务输出的方式把劳动者派遣到现在的公司工作,其他条款与现合同基本相同。请问,这样的做法是否合法?「律师意见」上述情况应该给劳动者一个重重的警钟!《劳动法》实施已经十年了,劳动合同一式二份,用人单位一份,劳动者应该有一份。劳动者到现在都拿不到自己的合同,不知道合同实际内容的屡见不鲜,其中用人单位没有严格依法办事、违法之处比比皆是。否则公开了又有何妨。上述职工三年的劳动合同,2005年4月到期。现在已经是4月份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合同即将到期。但是并没有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不再续聘。看来也是没有终止的意思。表面对于劳动者似乎没有什么影响。而现在公司要求员工与“一家人事租赁公司”签订合同,再由“这家租赁公司以”劳务输出“的方式把
    2023-04-22
    128人看过
  • 谨防美容院文字陷阱
    许多美容院都包治xx并且承诺无效退款,难道真的有那么多的再世扁鹊、华佗?!不然,当心他们跟你玩文字游戏让你有苦难言……美容院承诺治疗疮伤,包治无效退款,可是消费者蒋先生在美容院治疗了5个月仍没有效果,消费者要求索赔,美容院却以还没治完为借口而拖延。近日,蒋先生在沈阳市沈河工商12315申诉举报中心的帮助下终于拿到了全额退款。蒋先生鼻子上有一块白色的疮伤,去年底他去沈河区朝阳街故宫附近的一家美容院做修复,美容院称他们采用的是物理修复综合疗法,肯定能把疤痕去掉,若治不好不要钱。见美容院如此承诺,蒋先生便决定在这家美容院花1600元进行治疗,并签订了美容协议:“非手术综合疗法,物理修复疤痕,包治无效退款”,当时蒋先生也没有多想便签了字,没想到美容院给他设下了“文字陷阱”。蒋先生在美容院治疗了5个月,却没有任何效果,蒋先生要求美容院按照合同退款,美容院却说“还没治完”,对消费者的退款要求予以拖延。
    2023-06-07
    421人看过
  • 求职谨防“试用期”陷阱
    暑假期间,是许多大中专毕业生们最紧张、忙碌的求职期。昨日上午,从无锡一家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小林,通过网上招聘,来到锡山区一家车辆制造企业应聘销售助理职位。但当他去和人事经理面谈时,对方提出的一个条件使他觉得进退两难:试用期3个月,月工资700元,转正后月薪调升至1200元至1500元之间。对于这样一个条件,小林当即感到自己也许又误入了试用期陷阱。试用期成企业省钱手段小林告诉记者,他是去年从学院毕业的。今年春节过后,他在一家民营企业开办的外贸公司做文员,也讲好有3个月试用期。期间,不仅工资很低,而且到了快转正时,被告知公司招到了比他更合适的人员,请他另谋高就。小林对此一筹莫展。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都有类似的遭遇。一家企业的人事经理也承认,时下不少企业在招工时,都采用了这种先试试看的做法,基本上都为新招进的员工划定了3个月的试用期,而试用期内所支付的工资都非常低,反正应聘的大有人在。对此,
    2023-04-22
    389人看过
  • 签劳动合同谨防陷阱
    仲裁委员会
    当前,正是务工的高峰期,也是签订劳动合同的集中时期。有些用人单位故意在劳动合同中使用概念模糊的语言,设下陷阱,侵害劳动者的权利。所以,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对合同斟字酌句,仔细推敲,防止落入陷阱。常见的合同陷阱有以下几种:口头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达成口头约定,并不签订正式文本。这种口头合同是靠不住的,一旦发生纠纷,口说无凭,难以取证以证明合同内容,口头合同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很不利。格式合同一些用人单位按国家有关法律和劳动部门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事先打好聘用合同,表面看起来,这种合同似乎无可挑剔,可是具体条款却表述含糊,甚至可以有几种解释。一旦发生纠纷,用人单位总会振振有词地拿出这种所谓规范式的合同来为自己辩护,最后吃亏的还是劳动者。单方合同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劳动者求职心切的心理,只约定劳动者有哪些义务,如,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若有违反要承担怎样的责任;毁约要交纳
    2023-06-05
    451人看过
  • 谨防“试用期”六大陷阱
    日前在南京金陵图书馆举办的劳动保障讲座上,江苏维世德律师事务所律师郑建和提醒广大就业者,应防范“试用期”六大陷阱。一是试用期期限过长。试用期期限并非可长可短,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规定,劳动合同不超过6个月,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劳动合同在6个月至1年期间的,试用期不超过30天;劳动合同在1年至3年期间的,试用期不超过60天。如果用人单位擅自延长试用期,且在其规定的试用期内却是法律规定的试用期外提出解除合同,劳动者可向有关部门提请申诉,维护自己的权益。二是要求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承担违约责任。法律规定,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合同,无需承担任何违约责任。三是仅仅订立一份试用期合同。如果用人单位仅与劳动者签订一份试用期合同,劳动者就相当于正式员工,如果用人单位要解聘劳动者,则应按照程序给出正式的解聘理由,劳动者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四是试用期工资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平。这种情况比较普遍,而法律
    2023-04-22
    197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买房要谨防哪些陷阱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09
      买房要谨防开发商以下销售陷阱:不合理低价的价格陷阱;零首付买房陷阱;虚假的样板房陷阱;严重缩水的精装房陷阱;环境绿化陷阱;位置距离陷阱;配套设施陷阱;买房赠送面积陷阱;饥饿营销陷阱。
    • 买房需谨防哪些陷阱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2-24
      买房要谨防开发商的以下销售陷阱: 1、销售业绩信息作假; 2、虚假广告信息; 3、逾期交房。
    • 买房要谨防开发商陷阱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6-08
      买房要谨防开发商以下销售陷阱:不合理低价的价格陷阱;零首付买房陷阱;虚假的样板房陷阱;严重缩水的精装房陷阱;环境绿化陷阱;位置距离陷阱;配套设施陷阱;买房赠送面积陷阱;饥饿营销陷阱。
    • 签劳动合同要谨防哪些陷阱?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01
      要把您工资待遇、工作性质、岗位、福利待遇、合同期等等约定清楚,还有公司规定的一些规章制度,看清楚后再签
    • 买房要谨防哪些种类的销售陷阱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09
      买房要谨防开发商以下销售陷阱:不合理低价的价格陷阱;零首付买房陷阱;虚假的样板房陷阱;严重缩水的精装房陷阱;环境绿化陷阱;位置距离陷阱;配套设施陷阱;买房赠送面积陷阱;饥饿营销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