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致人死亡的法律惩罚措施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1 18:16:07 148 人看过

诈骗致人死亡的量刑标准,需要结合诈骗的金额按照规定从重处罚。法律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诈骗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可以依照诈骗罪的处罚标准酌情从严惩处。对于诈骗公私财物,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过失致人死亡量刑标准?

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标准: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

的规定处罚。

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

1、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都引起了他人死亡的结果:

2、主观上行为人郡没有预见这种结果的发生。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要查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如果应当预见,但是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没有预见,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如果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而引起死亡的,就是刑法上的意外事件,行为人对此不应负刑事责任。

本罪与本法所规定的涉及过失致人死亡的其他过失犯罪的界限:

本法所规定的其他犯罪中也有包含致人死亡的情况,仅就行为人的主观意愿和行为结果来说,完全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条件。但是,由于主体要件的特定性、犯罪环境的特定性或者犯罪手段的特殊性,尤其是犯罪所侵犯的其他客体更为突出,所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因此,在本法上就分别规定了其他罪名,而把该罪同时也侵犯的他人的生命权规定为一个情节一并予以惩治。所以本条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表明本法对包含致人死亡结果的某些过失犯罪,采取了特别规定优于普通规定的一般原则,有特别规定的从特别规定治罪。本法另有规定的,如:本法第115条第2款规定的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过失投毒罪中致人死亡的;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中致人死亡的;第119条规定的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等致人死亡的;第136条规矩的危险物品肇事罪中致人死亡的;以及其他法律中规定的涉及致人死亡的犯罪等。一般言之,本法特别规定的包含致人死亡结果的过失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均较普通的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社会危害性相同或为大,因此,不论从法理上还是从立法者的立法意图上说,都在法律条文中明确体现出对特殊犯罪的相同的或为重处罚。体现了我国刑法一贯坚持并于本法第5条所明定的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并且有利于预防犯罪,有效地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应注重:

1、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轻信他人死亡的结果不会发生,以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最终发生了。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对这种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相似点在于:两者都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行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且都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间接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因而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结果之间并未发生错误,主观与客观是一致的;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中,行为人和主观上认为,由于他的出身能力、技术、经验利及些外部条件,实施行为时,他人死亡的结果可以避免,即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客观事实发生了错误认识,在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其主观与客观是不一致的。第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中的行为人虽然都不希望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深入考察,二者对他人死亡结果的态度是有明显差别的。间接故意杀人的行为虽然不希望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是对于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并不持有反对态度,而是听之任之。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中,行为人不仅不希望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同时也不放任这结果发生,而是希望这种结果不要发生,希望避免这种结果发生,即排斥、反对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在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结果情况下、行为人仍然相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并因而实施了该种行为,

2、过失致人死亡罪同“误杀”的故意杀人行为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求的是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存有过失心理态度。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将行为人在故意杀人中因打击错误误杀其“针对对象”(即行为人追求的杀害对象)以外之人的行为认定为过失的致人死亡罪。

3、不作为致人死亡行为的定性

不作为致人死亡不仅可以成立故意杀人罪,而且也可以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对其不作为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是否具有故意心态,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司法实践中,尤其要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即:行为人先前意外地或过失地导致了他人死亡的危险,行为人能抢救而不抢救,放任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对行为人不应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性,更不能认为是意外事件而认定行为人无罪,而应对其以间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其次,再从犯罪客观方面来看,出于被告人的伤害行为造成了被害人可能死亡的危险状态时,被告人就负有防止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特定义务,但他基于上述心理因素,不仅不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反而一声不吭甚至一走了之,从而导致了被害人因贻误抢救时间而死亡。

4、过失致人死亡后,行为人为逃避罪责又将尸体误为活人加以“杀害”以灭口的行为,不应只定过失致人死亡罪或故意杀人罪一罪,而应对行为人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杀人罪(对象不能犯未遂)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结果时的刑事责任的确定

本法第25条第2款明确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因此,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的确定应把握以下几点:

分清各过失行为人的责任大小。由于不存在共同过失犯罪,因此,也就无所谓主犯、从犯,对于几个过失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共同导致他人死亡结果的,应查明各过失行为人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据此确定确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各自的责任。确定各过失行为人的责任,必须遵循两条原则:其一,部分责任则。因为各过失行为人的行为相互作用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因此,不能要求某个过失行为人承担全部责任。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每个过失行为所承担的刑事责任之和,必须同所造成的他人死亡结果的刑事责任相对应,因此每个过失行为人只能承担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部分责任。其二,作用分担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各过失行为人在对他人死亡结果所起的作用上,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必然存在对危害结果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的问题,这也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由于过失犯罪中不存在主犯、从犯问题,所以,认定各过失行为人作用谁大谁小就成了正确确定其刑事责任的关键。司法人员必须根拥有关案件事实,客观地加以认定,才能做到罪责自负,罚当其罪。

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向故意杀人行为转化的问题:

1、行为人过失致人重伤,客观上被害人已经达到无法救治、必然死亡的程度,由于行为人误认为只造成了重伤,为逃避罪责而逃之夭夭,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基于过失行为而负有紧急抢救的义务,如果及时进行抢救,虽然被害人仍然死亡,行为人的行为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而行为人故意逃避抢救义务,主观上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行为人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均发生了由过失致人死亡罪向间接故意杀人罪的转化,应以间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2、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已经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其自己只认为被害人受了重伤并因怕被害人事后揭露其罪行,而故意实施杀害已经死亡的被害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其后面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构成,应对其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7日 21: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罪刑相适应原则相关文章
  • 酒驾导致人员伤亡的惩罚措施
    按照一般来说,这行为可以认定为交通肇事罪或者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依照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法律、法规,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或者拘役;当事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酒驾怎么处理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交管部门对饮酒与醉酒的处罚是有区别的,但对饮酒与醉酒的认定标准却一直没有明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为交管部门依法认定酒后驾车这一交
    2023-07-01
    138人看过
  • 未满14岁犯罪者对于致人死亡的惩罚措施
    未满14岁致人死亡,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要求,不构成犯罪,当然就不会被判刑。因不满十四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丧葬费等费用,未满十四周岁的人是无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赔偿责任由其监护人承担。未满14岁犯罪怎么判刑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精神,未满14周岁是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时期。因而未满14周岁的人,无论实施了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以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或送少管所进行管理帮教。《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
    2023-06-30
    254人看过
  • 醉驾肇事致死的司法惩罚措施
    醉酒驾驶员撞死人,是要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已经构成了交通肇事罪,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是在事故发生后逃逸,或者还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是因逃逸死亡的,会被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酒后驾车撞死人后逃逸怎么判酒后驾车撞死人后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有以下处罚:1、酒后驾车撞死人的,涉嫌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一、酒驾的确定标准如下:1、在机动车驾驶人的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毫克为饮酒驾车;2、在机动车驾驶人的每
    2023-07-01
    301人看过
  • 殴打他人的法律惩罚措施
    殴打他人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一般情况下处以五日至十日拘留,并处两百元至五百元罚款;情节较轻的,拘留五日以下或罚款五百元以下;结伙殴打、殴打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六十周岁以上老人的、多次殴打、一次殴打多人的,属于情节严重,处以十日至十五日行政拘留,并处五百至一千元罚款。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殴打他人治安处罚的标准是什么?公务员殴打他人的治安处理方法是如果是故意伤害其他人情节不算严重的情况下,是处于10日以下的行政拘留以及5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轻的情况下是处以5日以下的行政拘留以及500元以下的罚款。殴打他人,对他人身体进行伤害,不构成轻伤以上伤情的,就可以认定殴打他人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
    2023-06-30
    480人看过
  • 醉酒驾车导致人员死亡的法律惩罚
    醉酒出车祸致人死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酒驾致人死亡应当是属于过失致人死亡,根据刑法的规定,要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如果是比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其中的认定需要交通管理部门来进行专业分析认定。醉酒驾驶致人死亡怎么判刑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处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根据《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级(量刑档次):
    2023-06-30
    235人看过
  • 家暴未成年人的法律惩罚措施
    我国的刑法规定,一般情况下,家暴属于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如果由于家暴导致别人重伤的,那可以判刑。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导致别人重伤的,通常该犯罪分子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家暴行为导致别人死亡,或通过特别残忍的手段导致别人重伤,或严重残疾的,那会被法院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家暴判刑多少年因家庭暴力造成轻伤以上损害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造成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01
    394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刑罚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刑罚的裁量也必须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所以罪刑相适应原则也是实现刑罚目的的需要。... 更多>

    • 醉驾致人死亡的处理措施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06
      酒后驾车致人死亡也属于交通肇事罪,要视其情节给予处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羊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级(量刑档次):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诈骗致人死亡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18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下列情形之一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1)诈骗集团的主要分子或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2)惯犯或流窜作案危害严重;(3)欺诈法人、其他组
    • 诈骗致人死亡
      四川在线咨询 2021-11-18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下列情形之一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1)诈骗集团的主要分子或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2)惯犯或流窜作案危害严重;(3)欺诈法人、其他组
    • 诈骗致人死亡
      海南在线咨询 2021-11-18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下列情形之一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1)诈骗集团的主要分子或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2)惯犯或流窜作案危害严重;(3)欺诈法人、其他组
    • 诈骗致人死亡怎么处罚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03
      诈骗致人死亡要看是一个行为还是两个行为,仅仅因为诈骗行为致人死亡的,按照诈骗罪定罪量刑;既诈骗又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按照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