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故意杀人罪辩护词模板
所谓辩护词是受被告人委托的律师为减轻或免除被告人罪行而写的文书。
法庭辩护词的主要结构:一般由前言、辩护理由、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前言(主要三项内容:一是申明辩护人的合法地位;二是讲辩护人在出庭前进行了哪些工作;三是讲辩护人对全案的基本看法。)
辩护理由(是辩护词的核心内容。是辩护人为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所要阐明的主旨,应该从被告人的行为事实出发,对照有关的法律规定,论证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应该予以减轻甚至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意见和根据。因此,通常是要围绕是否构成犯罪,属于何种罪名,有无从轻的法定条件以及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问题展开辩论和论述。)
结束语(是对辩护词的归纳和小结。一般讲两个内容:一是辩护词的中心观点;二是向法庭提出对被告人的处理建议。)
间接故意有哪些情况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
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
(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
(3)在突发性案件中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的情形。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第一,区别的关键在于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抱的心理态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不仅不希望发生这种结果,而且是完全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相信是可以避免的,发生这种结果是违背其主观意愿的,出乎其意料之外的。而间接故意,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既不希望也不反对,既不追求,也不防止,发生与否均不违背其主观意愿。
第二,促使和支配行为人实施行为的主观认识因素也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行为人虽在一开始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曾有预见,但真正促使实施行为时,其认识上却是相信可以避免的,认为不会发生这种结果,而不再是认为仍有可能发生,而在间接故意情况下,行为人无论在行为前,还是在行为过程中,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一直处于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不肯定的状态之中。
第三,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行为人认为危害结果不会发生,具有一定主客观条件为依据的,只是对这些条件的作用作了轻率的、过高的估计,误认为凭这些条件完全可以避免发生危害结果。
-
将故意杀人罪辩成故意伤害罪辩护词
292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辩护词-亲母杀女案
444人看过
-
辩护词故意杀人案的写法是什么
371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辩护词范文,故意伤害罪辩护词怎么写?
424人看过
-
韩XX故意杀人案辩护词
256人看过
-
故意杀人零口供辩护词要如何书写?
200人看过
辩护人指的是接受被告人委托或者经由人民法院指定,来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行使辩护权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人。辩护人可以是律师,或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工作单位推荐的人,也可以是其亲友、监护人。但如果是指定辩护的只能是律师。... 更多>
-
故意杀人罪辩护词怎么写,故意杀人罪辩护词与证据不足的判决书样本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18第一,故意杀人罪一般不能进行自己答辩,如果因为经济原因无法请律师的,国家会向法律援助机关要求派遣援助律师进行答辩。 第二,范本如下: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我受****的指派,依法担任被告人朱某的辩护人,接到指派后我会见了被告人,查阅了案件材料,根据刚才法庭调查情况,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发表辩护意见如下: 一、辩护人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朱某故意杀死被害人郭某的证据不足。 第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
【刑事辩护词】故意杀人罪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11故意杀人罪辩护词三、本案从证据上看,只有被告人口头供词,没有其他相关物证能够直接予以证实。而口供作为一种言辞证据,是一种主观随意性强、稳定性差、易受各种因素干扰的证据,将其作为定案依据证明效力相对较弱。同时,本案被告人供词对事实的描述前后存在多处不一致。从最高人民法院“慎用死刑”和“疑罪从无”精神的角度出发,不宜直接处以死刑
-
故意杀人罪死刑复核辩护词作用上海在线咨询 2022-12-15现在的刑法犯故意杀人罪还有死刑。中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废除死刑,还有45个罪名有死刑量刑。 法律条文:《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急!请问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辩护词!湖北在线咨询 2023-07-27首先被害人三番两次的欺压被告人,与被告人之妻存在不正当关系,并欲把其妻带走,被害人的恶劣行为已超出一个正常人所能容忍的限度,致使双方长期存在矛盾。在被害人再次挑衅时,被告人基于义愤而作出了极端的抉择。 其次,从案卷中可看出,被害人身材高大,被告人相对弱小,被告人由于恐惧再次遭受被害人人身伤害的心理,而不计后果的将其杀死,其主观目的是不想再受被害人的人身和破坏家庭的伤害,基于上述两点足可看出,被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