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逃跑的犯罪目的能否排除故意杀人的主观故意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01 11:02:30 57 人看过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2005年12月10日14时许,被告人赵某与张某、卢某在密云水库饮酒后,乘坐张某驾驶的密云县环保局的皮卡车由北向南行驶至密云县密溪路沙河铁桥处时,险些与同向行驶的李某驾驶的奥迪牌汽车发生刮蹭。双方发生口角后,张某驾车追至密云县职业学校北侧公路,将奥迪车别住,张某、卢某下车对乘坐奥迪车的祝某殴打,乘坐奥迪车的梁某见状下车劝架,被告人赵某驾驶皮卡车将梁某撞倒,倒车时又将梁某轧伤,后赵某与卢某、张某一起逃离现场。经法医鉴定,梁某左胫腓骨下端骨折,右第五、六肋骨骨折,右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右第一掌腕关节半脱位,鼻骨骨折,眼眶壁骨折,右足舟骨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损伤程度为轻伤(偏重),伤残程度为九级。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赵某故意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提请以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且属未遂),追究被告人赵某的刑事责任。

被告人赵某及其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的事实无异议,但认为被告人赵某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符合故意伤害罪的犯罪特征。

二、审理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赵某无视国法,为泄私愤,在没有驾驶技术的情况下,驾驶汽车撞击被害人身体,且明知被害人倒在车下,而继续倒车,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且未积极抢救伤者,造成被害人身体多处损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属情节较轻,依法应予惩处。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赵某犯故意杀人罪成立,本院予以支持。被告人赵某已经着手实行故意杀人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被告人赵某主观上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驾驶机动车撞人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特征。被告人赵某的辩护人关于赵某不具有杀人的故意,符合故意伤害罪犯罪特征的辩护意见无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采纳。根据被告人赵某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判处被告人赵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三、分歧意见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关于定罪有两种观点:

一是被告人赵某明知被害人在车下,继续倒车可能导致其死亡的后果,仍然倒车,具有故意杀人的间接故意,应定故意杀人罪。

二是被告人赵某故意杀人的主观目的不明显,定故意杀人罪证据不充分,应定故意伤害罪。因为从赵某的口供看,他的意图就是驾车逃跑,并不想撞死被害人,在主观故意不明确的情况下,应按照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定故意伤害罪。

四、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主要涉及两个争议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与犯罪主观方面相关:一是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罪主观方面的区别,二是犯罪故意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故意伤害罪既遂和故意杀人罪未遂的犯罪结果相同,都造成了伤害的后果,这是两个罪名容易混淆的地方。但故意伤害是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故意杀人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侵犯的客体不同。如何确定赵某的主观方面是伤害的故意还是杀人的故意,是一个法官自由心证的过程。法官这时要考虑作为一个正常人最低的注意义务是什么,是否应该预料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死亡的后果。本案中,综合案发现场的各种情况及相关证据,法官可以充分认定,此时赵某应该预料到自己的行为有可能造成梁某的死亡,有间接故意杀人的主观故意。

从本案的证据来看,赵某的客观方面有两个行为,一是向前开车时撞倒了被害人梁某,二是明知已经把梁某撞倒,梁某就在车轮下,仍然倒车逃跑,又轧了一下梁某。关于赵某的主观方面,不论赵某第一次撞梁某是想伤害梁某还是想驾车逃跑,是故意还是过失,撞完第一下后,他已经发现自己将梁某撞倒,其仍然倒车,这时就产生了间接故意杀人的故意。间接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社会危害结果,却放任这种结果的产生,是一种放任的心态。赵某作为一个理性的正常人,肯定能够预料到一辆皮卡车从人身上轧过可能会造成人死亡的后果。明知有可能会造成车下人的死亡,在车下有人的情况下仍然倒车轧过去,就是放任死亡后果的发生,具备了杀人的间接故意。即使赵某的主管目的是为了驾车逃跑,也并不能排除其故意杀人的主观故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6日 01: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目的相关文章
  • 故意杀人后逃跑怎么判罚
    一、故意杀人后逃跑怎么判罚故意杀人案件若存在逃逸情节,则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此类犯罪行为将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若情节相对轻微,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司法实践中,非法逃逸的时间长短仅仅是衡量罪犯恶劣程度的一种参考因素之一,实际量刑还需结合具体案情进行综合判断。例如,若罪犯因贪图钱财、强奸妇女、对正当行为实施报复、销毁证据、嫁祸于人、以暴力手段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等卑鄙动机而实施杀人行为,通常会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故意杀人后自首的要判多少年故意杀人,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自首可从轻处罚,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犯故意杀人罪的人,人民法院会根据犯罪人的
    2024-04-04
    288人看过
  • 这类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由于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最严重的刑事犯罪,因此,刑法分则第一章对具体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规定了严厉的刑罚,危害国家安全罪在刑法分则第一章中,共有12条,涉及12个罪名,根据刑法的规定,除煽动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和叛逃罪外,对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其行为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最高刑都可以判处死刑。对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刑罚还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以及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共同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首先,有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1)各个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实施某种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与自己一道在共同实施该种犯罪;(2)各个共同犯罪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共同犯罪行为结合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有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
    2023-08-16
    344人看过
  •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转化为故意杀人的主观故意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明显从交通肇事时的过失转变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希望和放任的故意,构成了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2)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挂附在车辆上,继续行驶极有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但为逃避罪责驾车拖挂被害人逃逸,从而致被害人死亡;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不经紧急救治极有可能死亡,而将其转移至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隐藏或遗弃,从而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肇事行为人这种拖挂和转移行为直接对被害人生命权益造成侵害,其主观心理状态已发生了质的转化,进而在新的罪过形式的支配下实施了新的犯罪行为,以不作为的方式构成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3)交通肇事后,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并未死亡,但为逃避罪责而倒车轧辗被害人或者将被
    2023-08-02
    75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是故意杀人的行为吗?
    死亡不是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根据犯罪的形态,故意犯罪可以分为预备犯、中止犯、既遂、未遂等不同的犯罪形态,犯罪对象死亡的死亡只是故意杀人罪既遂的必备条件,而预备、中止、未遂则不需要,但仍然要定故意杀人罪。行为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二)、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处死,一般是父母对于不义的儿子实施这种行为。(三)、激情杀人,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其二,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一时失去理智,丧失或减弱了自己的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其三,必须是在激愤的精神状态下当场实施。(四)、受嘱托杀人,即基于被
    2023-07-27
    274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属于主观故意犯罪吗
    故意伤害罪是主观故意犯罪。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故意伤害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常见的一种犯罪。一、毁容罪是怎么量刑的毁容的量刑包括:1、行为人对他人实施了毁容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他人,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管制或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毁容致人重伤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行为人的毁容而导致受害者死亡或因手段残忍使得受害人严重残疾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一、故意伤害罪的立案标准包括:1、受到伤害的伤情作伤情鉴定,经过鉴定为轻伤、或者重伤以上;2、有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3、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只有达到法定的轻伤,重伤标准,构成故意伤害罪。二、故意伤害罪的要素如下:1、故意轻伤害的,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即行为人主观上只想造成轻伤结果,而实际上未造成或造成轻微伤结果的,不以犯罪论处;
    2023-06-23
    431人看过
  • 涉嫌故意杀人罪的判刑多少年,故意杀人罪的客观要件是什么
    一、涉嫌故意杀人罪判刑多少年1、构成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是指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1)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2)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处死,一般是父母对于不义的儿子实施这种行为;(3)激情杀人,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其二,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一时失去理智,丧失或减弱了自己的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其三,必须是在激愤的精神状态下当场实施。(4)受嘱托杀人,即基于被害人的请求、自愿而帮助其自杀;(5)帮助他人自杀的杀人;(6)生母溺婴,即出于无力抚养、顾及脸面等不太恶劣的主观动机而将亲生婴儿杀死。(但如果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作怪,发现所生的是女儿而加以溺杀的,其主观动机极为
    2023-02-06
    196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主犯能取保候审吗
    故意杀人罪自首可以取保候审,但是几率不大。如果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即如果是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以取保候审。故意杀人罪主犯怎么判刑犯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如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造成社会强烈震动、影响恶劣的杀人;产生诸如多人死亡,导致被害人亲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杀人;民愤极大如犯罪人恶贯满盈,群众强烈要求处死的故意杀人;等等。《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2023-07-27
    332人看过
  • 无主观故意算犯罪吗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无主观故意的行为如果触犯刑法的,也会构成犯罪,这类行为就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规定的才要承担刑事责任。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3-06-14
    448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主观故意的构成要件
    共同犯罪主观故意的内容是: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具有共同犯罪故意。主体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客观要件是指两人以上具有共同犯罪行为;主观要件是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具有共同犯罪故意。一、强迫交易罪有从犯吗强迫交易罪符合下列条件的,则构成强迫交易罪的共同犯罪,需要区分主犯和从犯:1.实施强迫交易行为的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二、共同犯罪要求两人都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吗共同犯罪人必须都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共同犯罪的犯罪主体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单位等法律拟制的人。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一般构成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
    2023-04-06
    373人看过
  • 犯罪中止是否需要主观故意?
    作为故意犯罪形态的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所呈现的状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是中止行为造成的结局。犯罪中止与中止行为又有严格的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支持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依据,中止行为本身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犯罪预备有犯罪中止吗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还未正式实施犯罪。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已经正式开始实施犯罪。首先,停止的时间点不一样。犯罪预备是犯罪着手之前开始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时候;而犯罪中止则是在犯罪既遂之前的任何时间段中都可以发生。其次,二者停止的原因不一样。犯罪预备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造成的,而犯罪中止
    2023-07-06
    162人看过
  •  杀人犯是否能在故意杀人罪中获赔?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若被告人故意杀人,被害人和其亲属有权要求其赔偿损失。法院是可以按法律法规让被告人赔付被害人受伤期间的一切费用。因伤致残的,要支付因伤致残的治疗费、生活费、器具费等因为残疾造成的一系列法院。如果被害人死亡是需要赔偿死亡补偿费等一系列的死亡费用。被害人受伤程度不同,赔偿的费用也不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若被告人故意杀人,被害人和其亲属有权要求其赔偿损失。法院是可以按法律法规让被告人赔付被害人受伤期间的一切费用。因伤致残的,要支付因伤致残的治疗费、生活费、器具费等因为残疾造成的一系列法院。如果被害人死亡是需要赔偿死亡补偿费等一系列的死亡费用。被害人受伤程度不同,赔偿的费用也不同。 故 意 杀 人 赔 偿 标 准 是 什 么 ?故意杀人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给受害人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对于故意杀人罪,法律已经规定了
    2023-09-02
    116人看过
  • 怎样判断职务犯罪的主观故意?
    应这样认定职务犯罪中的主观故意:行为人主观方面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等,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条件故意伤害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事先对于自己的伤害行为能给被害人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不一定有明确的认识和追求。无论造成何种程度的结果都在其主观犯意之内,所以,一般可按实际伤害结果来确定是故意轻伤还是故意重伤。故意轻伤的犯罪还存在犯罪未遂问题。但对重伤意图非常明显,例如企图严重毁容,并已着手实施的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即使未造成任何实际伤害,也应按故意重伤罪(未遂)定罪量刑。在故意伤害致死情况下,行
    2023-08-09
    386人看过
  • 绑架罪主观故意的内容
    绑架罪的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且以勒索他人财物为目的或者以他人作为人质为目的。行为人构成绑架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绑架要一亿判什么罪绑架要一亿判绑架罪。行为人认定构成绑架罪既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罪在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且以勒索他人财物为目的或者以他人作为人质为目的。二、绑架未遂一般要判多久绑架未遂量刑标准,具体如下:1、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绑架未遂以绑架罪定处,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
    2023-06-22
    315人看过
  • 骗取贷款罪的主观故意
    1、在骗取贷款罪中数额“重大损失”的标准为20万元人民币,即借款人骗取贷款后,到期无法偿还,导致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损失在20万元以上的,即可成立骗取贷款罪。而“其他严重情节”的认定,则是骗取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贷款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多次骗取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2、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法院对骗取票据承兑罪既遂的裁量标准是什么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由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
    2023-03-06
    318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目的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所追求的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可以是违法的结果,也可以是不法状态本身。犯罪目的对犯罪动机具有决定和制约作用,它支配着行为人对犯罪对象的选择和对危害结果的追求。... 更多>

    #犯罪目的
    相关咨询
    • 故意杀人罪主谋是从犯能否取保候审,故意杀人罪的主犯能否取保候审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28
      一、故意杀人属于严重暴力犯罪,杀人主谋是主犯,一般不能取保候审。但具有《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情形的除外。 1、《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七条公安机关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
    • 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恶意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如何认定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08
      从主观恶意上来看故意犯罪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其区别在于: 一、直接故意一般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不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 二、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必然性;而间接故意则只是明知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给你分别举个例子: 直接故意:丈夫想害死妻子,在妻子饭中下毒,其妻中毒死亡。 间接故意:丈夫想害死妻子,在妻子饭中下毒,其妻正在哺乳期,妻子给小孩喂饭,小孩
    • 帮助故意伤人罪犯逃跑的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19
      帮助故意伤人罪犯逃跑的涉嫌窝藏、包庇罪。法律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是窝藏、包庇罪。具体规定如下:《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 共同过失犯罪的主观故意和客观故意的区别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08
      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要求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注意该共同犯意只要求在刑法规定的范围内相同,并不要求犯罪故意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必须完全相同,如一方是直接故意,另一方是间接故意,只要双方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也可成立共犯。二人以上通过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各人的行为形成一个共同的有机整体,而因共
    • 诈骗罪的直观故意与主观故意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16
      故意伤害主观故意认定标准如下诉人虽与被害人素不相识,但在双方产生纠纷后,上诉人对被害人头部,胸腹部等要害部位击打数拳,致使被害人身体多处受伤,且力度较大,造成脾脏破裂和腹腔大量出血,足以认定上诉人有伤害他人的主观故意,上诉人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没有预见不影响其伤害他人的主观故意的存在,因此上诉人构成故意伤害罪。适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