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的原则和处罚原则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13 19:20:17 363 人看过

犯罪中止的特征是这样的: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处罚原则: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一、定罪免处会不会影响三代

依据法律规定,定罪免处就是不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没有判刑的,对子女是没有影响的。对犯罪嫌疑人定罪的时候免于刑事处罚的,就是不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其基本特征是:

1、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过程包括犯罪的预备和着手实施犯罪两个阶段。犯罪已经完成,结果已经发生,则不存在犯罪中止问题。

2、犯罪中止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自动放弃犯罪,即行为人在客观上本可以继续实行犯罪,但主观上放弃犯罪行为的实施。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但尚未发生犯罪结果,而行为人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有效的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3、犯罪中止必须是本次犯罪行为的彻底终止。所谓“彻底终止”,是指犯罪分子在思想上完全放弃本次犯罪的原有意图或追求,在行为上彻底停止了犯罪的继续。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07: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共犯的处罚原则和量刑情节
    法律对于主犯的处罚原则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二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外的其他主犯,按照该主犯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或者按照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法律对于主犯的规定还指,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一、主犯和从犯有什么区别?1、什么是主犯根据我国《刑法》第26条规定,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所以,主犯主要包括两种类型:(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2)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2、什么是从犯根据我国《刑法》第27条规定,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因此,从犯也包括两种类型:(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和教唆犯;(2)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从犯。3、主犯
    2023-03-05
    175人看过
  •  盗窃罪中从犯的处理原则
    这段内容讲述了明知资金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却仍然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其他方法来掩饰或隐瞒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犯罪行为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明知这些资金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却仍然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其他方法来掩饰或隐瞒,那么这些行为都是犯罪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知识】盗窃罪销赃的刑罚规定盗窃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其销赃的刑罚规定也较为严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盗窃罪销赃的刑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个人盗窃后,将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消费或者送礼的,应当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同时并处罚金。2. 个人盗窃后,将赃款赃
    2023-08-28
    438人看过
  • 量刑原则:犯罪中止量刑指南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1.时间条件: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包括犯罪预备阶段、实行阶段。犯罪行为一旦完成,也就是犯罪既遂后就不能再成立犯罪中止。2.主观条件:中止的自动性。“能”达目的而“不欲”。如果在犯罪过程中遭遇客观障碍,明显地告一段落归于未遂的,一般认定是未遂,不成立犯罪中止。虽然存在客观障碍,但行为人没有认识到,而自愿中止犯罪的,成立犯罪中止;行为人认识到了客观障碍,但同时认为该客观障碍并不足以阻止其继续犯罪,而是由于其他原因主动放弃犯罪的,也应认定为是成立犯罪中止。3.客观条件:犯罪分子的中止行为必须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的产生,如果犯罪分子主观上想要停止犯罪,但客观上其预备或实行的行为已经造成了犯罪结果的,就不能成立中止,而是既遂。对中止犯的处罚是:(一)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二)对已经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
    2023-07-08
    280人看过
  • 迷信犯罪及其处罚原则
    犯利用迷信致人重伤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根据《刑法》第三百条规定,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犯第一款罪又有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构成利用迷信致人重伤罪的条件有哪些?利用迷信致人重伤罪的构成要件是: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和利
    2023-07-12
    308人看过
  •  罪刑相当原则和刑罚适当原则的关联
    这段内容讲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中刑罚个别化的必要性。不同案件中的罪和刑各有不同,因此需要对刑罚进行个别化,以适应不同的情况。这也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一个重要要求。这两者之间不存在区别和联系,因为它们没有可比性。相反,它们是互相包容的关系。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一个要求是刑罚要个别化,因为不同案件中的罪和刑是各有不同的,并且与各自的罪相适应。因此,个别化刑罚是必要的。 罪 刑 相 当 原 则 与 刑 罚 个 别 化 原 则 的 关 系罪刑相当原则和刑罚个别化原则是刑法中两个基本的原则。罪刑相当原则是指刑罚要与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影响相适应,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刑罚必须由法律明文规定。这两个原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罪刑相当原则是刑罚个别化原则的立法基础,而刑罚个别化原则则是罪刑相当原则的实现方式。罪刑相当原则是说刑罚要与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影响相适应,罪刑法定原则是说刑罚必须由法律明文规定。这两个原则都旨在保
    2023-09-11
    465人看过
  • 2022年从犯的处罚原则
    我国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之所以如此规定,是因为从犯与主犯相比,无论是主观恶性还是客观危害,都要轻一些。因此,我国刑法规定的从犯的处罚原则具有科学根据。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从犯的刑事责任是同主犯应负的刑事责任相比较而言,比主犯应受到的刑罚处罚要轻。但也不是说,所有的从犯实际受到的处罚一定比主犯轻。因为主犯可能具有从轻或者减轻甚至免除处罚的情节(例如自首),当从犯没有这样的情节时,当然不应随主犯的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而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或者从犯可能有从重处罚情节(例如累犯),此时主犯也不会因从犯具有从重处罚情节而随从重处罚。胁从犯的处罚原则是怎么样的?(一)由于胁从犯参与共同犯罪活动是不愿意或者不完全愿意,其实施的犯罪危害行为是在被他人威胁、强迫,精神受到强制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其危险性要
    2023-08-16
    14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犯罪中止的特征是什么, 处罚原则是什么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是怎样的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4-28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特征:1、必须是在犯罪预备过程中或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 2、必须是主动放弃犯罪(自动性是实质条件)3、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 处罚原则: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失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失的(不是法定的损害结果),可以减轻处罚。 犯罪预备具备以下特征: 1、行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预
    • 犯罪中止处罚原则如何的啊,都有什么原则的啊?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26
      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当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在实行犯罪过程中中止犯罪行为的,是犯罪实行形态的中止。
    • 犯罪中止有压力,犯罪中止的成立和处罚原则是哪些?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4-08
      首先,纠正一下,是犯罪中止,不是犯罪终止!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构成条件:(一)行为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四
    • 犯罪中止的特征和处罚原则,和犯罪未遂是一样的吗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06
      以下三种情况均成立犯罪中止: ①行为人的中止行为独立防止了结果发生时,成立犯罪中止。 ②行为人的中止行为与其他人的协力行为,共同防止了结果发生时,只要能够认定行为人作出了真挚的努力,也成立犯罪中止。 ③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结果发生,而且结果没有发生,即使行为本身偶然未能导致结果发生,或者客观上完全由于他人行为防止了结果发生的,也成立犯罪中止。 根据《刑法》第24
    • 犯罪中止量刑原则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12
      对中止犯的量刑原则是: (一)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 (二)对已经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 《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