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院会将判决书邮寄到她的联系地址、交给与她同住的人或公告送达判决书,公告的时间为60日。取得判决书后,申请强制执行程序。即使无法联系到对方,也不影响法院执行。2、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3、贷款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4、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一、捷信公司的钱还不上怎么办会被起诉吗
欠网贷20万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当贷款机构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欠网贷还不上会被起诉:1、如果贷款机构或银行起诉到法院胜诉之后,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3、贷款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4、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二、被法院强制执行的后果是什么呢
被法院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是:
1、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2、被执行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他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他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3、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
民事诉讼被告在监狱怎么办找不到
112人看过
-
法院民事诉讼原告起诉状范例
385人看过
-
无法找到被告的民事诉讼是否会得到受理?
488人看过
-
找不到被告如何办理离婚诉讼
214人看过
-
法院传票找不到被告人,或是被告不取传票怎么办
60人看过
-
想离婚找不到对方怎么办离婚诉讼被告不到庭
481人看过
-
民事诉讼被告找不到怎么办, 原告把钱交到法院, 被告找不到人怎么办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011、在民事诉讼中,如果被告找不到的,可以要求法院进行公告送达,公告期满后,可依法对被告进行缺席审理并判决。 2、如果法院要求原告申请停止诉讼(即要求原告撤诉)的,原告有权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是否同意,如果不同意的,就可以要求法院进行公告送达。《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第一百四十四条被告经传票传唤
-
民事诉讼法送达不到被告人怎么办,民事诉讼原告找不到被告该怎么办上海在线咨询 2023-02-13找不到被告,可以公告送达包括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在内的所有法律文书。如果被告不到庭参加诉讼,法院可以缺席判决。《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
-
民事诉讼的时候原告找不到被告,原告找不到被告怎么办香港在线咨询 2021-11-13一、找不到被告,可公告送达所有法律文书,包括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如果被告不出庭参加诉讼,法院可以缺席判决。2、《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以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应当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60日后视为送达。公告送达时,应在案卷中注明原因和经过。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或者未经法院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依照撤诉处理
-
民事诉讼中被告找不到原告法院会怎么处理民事诉讼法公告送达的规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02无法找到被告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公告送达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或规则: (1)法院采取公告送达,既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上刊登公告。法律对公告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 (2)公告送达起诉状或上诉状副本的,应当在公告中说明起诉或上诉的要点,受送达人答辩期限及逾期答辩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传票的,应当说明出庭地点、
-
民事法院发的传票给被告,被告找不到怎么办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051、找不到被告,可以依法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 2、公告送达,是指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人民法院通过公告将诉讼文书有关内容告知受送达人的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 3、《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4、《最高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