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补偿款是否受诉讼时效限制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21 16:20:58 163 人看过

拆迁补偿款受诉讼时效限制的,具体时效需要区分拆迁行为的性质,如果是行政行为则诉讼时效为6个(如果相对或相关人不知情,不动产案件的保护期为20年),如果拆迁行为是民事行为则诉讼时效为3年。此处不考虑违法拆迁行为构成犯罪的情形。

不受诉讼时效限制的含义是什么

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意思是没有诉讼时效的限制,不会因为过了一定时间而对主张权利产生影响。

不适用诉讼时效一般主要是针对物权而言,因物权具有对世权、绝对权的特征,权利人拥有要求所有人不得侵犯其权利的权力,对物权的主张没有时间限制,只要存在侵犯物权情况的,不管过了多长时间,物权人都可以主张物权。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1日 01: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诉讼时效相关文章
  • 土地补偿费诉讼时效是否受限制?
    征地补偿费诉讼时效受限,具体如下:征地补偿费诉讼时效属于物权请求,一般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起两年内进行起诉。诉的时效,是指民事诉的中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自己的合法民事权益的法定期限。超过了诉的时效,虽可提起诉的,但所主张的权利则不受法律保护。诉的时效分一般诉的时效和特殊诉的时效。一般诉的时效是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诉的时效。征地补偿费用征地的补偿费用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和青苗补偿费。对于这几项费用的给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6条是这样规定的: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和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所有者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2023-07-07
    166人看过
  • 诉讼时效限制下的房屋拆迁补偿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诉讼时效的抗辩诉讼时效抗辩是指当事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行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023-07-05
    180人看过
  • 拆迁补偿款支付是否有诉讼时效
    有。对拆迁补偿款有异议的,应该提起行政诉讼解决,而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为六个月,从当事人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开始计算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公租房拆迁补偿款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公租房拆迁补偿款纠纷诉讼时效是3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
    2023-07-21
    353人看过
  • 拆迁补偿款支付是否有诉讼时效
    有。对拆迁补偿款有异议的,应该提起行政诉讼解决,而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为六个月,从当事人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开始计算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除斥期间跟诉讼时效的区别1、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2、法律效力不同: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表现为胜诉权之丧失,权利本身并不消灭;除斥期间的法律效力表现为形成权的消灭。3、价值取向不同:设置诉讼时效的价值在于促使权
    2023-03-21
    325人看过
  • 拆迁补偿款支付是否有诉讼时效?
    一、拆迁补偿款支付是否有诉讼时效?拆迁补偿款支付有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六个月,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或被侵害之日起算。当事人应当在诉讼时效范围内提出诉讼请求,超过二十年的拆迁补偿款支付诉讼法院不予受理。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二、拆迁补偿款支付方式有哪些?(一)货币补偿货币补偿是通过不同的法定依据由专业的评估机构对被拆迁房屋进行专业的估价,生成有据可循的多元组成的补偿金额。以下介绍三种法定评估依据:市场评估价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是由符合规定的专业估价机构,根据估价目的,遵循估价原则,按照估价程序,选用适宜的估价方法,并在
    2023-06-15
    212人看过
  • 拆迁补偿款支付是否有诉讼时效
    一、拆迁补偿款支付是否有诉讼时效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因拆迁补偿款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是有诉讼时间的,如果提起行政诉讼的,一般是6个月,从征收补偿决定作出时开始计算。二、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
    2023-06-14
    289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诉讼时效
    相关咨询
    • 拆迁补偿款是否受诉讼时效限制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22
      1、拆迁补偿款受诉讼时效限制,时效限制为六个月。 2、当事人应当在诉讼时效范围内提出诉讼请求,时效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算,超过二十年的拆迁补偿款诉讼不予受理。
    • 拆迁补偿款是否受诉讼时效限制?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6-25
      1、拆迁补偿款受诉讼时效限制,时效限制为六个月。 2、当事人应当在诉讼时效范围内提出诉讼请求,时效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算,超过二十年的拆迁补偿款诉讼不予受理。
    • 2022拆迁补偿款是否受诉讼时效限制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03
      1、拆迁补偿款受诉讼时效限制,时效限制为六个月。 2、当事人应当在诉讼时效范围内提出诉讼请求,时效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算,超过二十年的拆迁补偿款诉讼不予受理。
    • 拆迁补偿款是否适用诉讼时效?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0-26
      拆迁补偿金适用于行政诉讼时效,中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必须知道或在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交。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房产起诉案件自行政行为出台之日起二十多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出台之日起五年以上,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拆迁补偿款是否适用诉讼时效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12
      拆迁补偿款适用诉讼时效,进行房屋拆迁补偿诉讼的时效是3年,该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算,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以申请适当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