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枉法罪与伪证罪在主观上都有使无罪的人受到追诉或者包庇有罪的人不受追诉的故意,但在主体及客观行为上,徇私枉法罪与伪证罪、包庇罪等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差异。
1.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无罪的人而使他受到追诉,对明知有罪人故意包庇使他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所谓徇私、徇情枉法,是指出于个人目的,为了私利私情,而故意歪曲事实,违背法律作错误裁判。根据本条规定,徇私徇情可以表现为几种基本形式,即:
一是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追诉。所谓无罪的人,既包括根本上无违法犯罪事实的人,又包括虽有违法行为,但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人,还包括虽然构成犯罪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依法不应追究,如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等的人。所谓使他人受追诉,是指对无罪人本不应该进行侦查、起诉、审判等刑事诉讼活动,但为了徇私徇情,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对无罪的人立案侦查、起诉或审判。
二是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所谓有罪的人,是指构成犯罪且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人。所谓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是指故意包庇使其不受侦查(含采用强制性措施)、起诉或者审判,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的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全部的犯罪事实,也可以是部分的犯罪事实和情节。此外,故意违背事实真相,违法变更强制措施,或者虽然采取强制措施,但实际放任不管,致使犯罪嫌疑人逃避刑事追诉的,以及司法机关专业技术人员在办案中故意提供虚假材料和意见,或者故意作虚假鉴定,严重影响刑事追诉活动的等等,都应以本罪的徇私枉法行为论。
三是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其与前两种情况有所不同,这种情况仅发生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只有刑事审判人员才能实施这种行为而构成枉法裁判。所谓枉法裁判,则是指有罪判无罪,多罪判少罪,无罪判有罪,少罪判多罪或者重罪轻判,轻罪重判等。
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
根据《刑法》第94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人员。徇私枉法罪的主体主要是司法工作人员中从事侦查、检察、审判工作的人员。非上述机关人员或者虽为上述机关中的工作人员但不负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如工会、党委、司法行政等人员,一般也不能成为本罪主体。侦查人员,即对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的专门机关的工作人员,如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负责侦查工作的人员。其职权是搜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查缉犯罪嫌疑人,并实施必要的强制措施。检察人员,主要是指检察员或负有检察职责的人员。他们的职责是对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进行侦查和公安机关移送的刑事案件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和出庭支持公诉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对公安机关的侦查、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以及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等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审判人员,是指在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工作人员。只有上述人员,才有可能在立案、侦查、预审、起诉、审判活动中徇私枉法、徇情枉法。
徇私枉法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犯罪的目的是放纵罪犯,或者冤枉好人,动机是徇私、徇情,具体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是图谋私利,贪赃受贿;有的是报复陷害他人;有的是徇私情,袒护、包庇亲友;有的是横行霸道,逞威逞能等。
2.徇私枉法罪与包庇罪的区别。
(1)犯罪主体不同。徇私枉法罪的主体,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员,是特殊主体;而包庇罪是一般主体,即只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构成。(2)犯罪手段不同。包庇罪通过作假证明、帮助毁灭罪迹、隐藏或毁灭罪证等手段,实现包庇行为,不要求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包庇;而徇私枉法罪的包庇手段,必须是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办案活动,实现包庇罪犯的目的。(3)犯罪发生的时间不同。犯包庇罪的人实施包庇行为,可以在犯罪分子犯罪后的任何阶段实施,既可能在侦查、预审、起诉、审判阶段实施,也可能在判决之后实施;而徇私枉法罪的包庇行为,一般发生在判决之前。如果司法工作人员在判决生效之后,实施舞弊行为,放走罪犯,使其逃脱惩罚的,则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而不能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3.徇私枉法罪与伪证罪的区别。
(1)主体要件不同。徇私枉法罪的主体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员;而伪证罪的主体是在侦查、审判过程中出现的四种诉讼参与人,即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2)客观要件不同。徇私枉法罪在客观上须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而伪证罪除鉴定人、翻译人、记录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并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作伪证外,证人只是具有证人的身份,了解案件情况的人,不要求身份条件和具有利用职务之便的行为。徇私枉法罪的犯罪手段广泛,除在制造伪证、隐匿、销毁证明材料上与伪证罪相同外,还可以在起诉、审判过程中曲解或滥用法律条文,玩弄或违反诉讼程序,使无罪的人受追诉、使有罪的人不受追诉:而伪证罪的行为人只能在侦查、审判过程中作虚假证明、作不符合事实的记录、作违背事实的鉴定、作不符合原意的翻译。(3)犯罪侵犯的客体不同。徇私枉法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而伪证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民的人身权利。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无罪的人而使他受到追诉,对明知有罪人我故意包庇使他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
公安能否认定伪造证据
53人看过
-
如何惩罚伪造证据的人
167人看过
-
伪造证据行为如何认定
269人看过
-
伪造证据公安负责取证和鉴定吗
168人看过
-
驾驶证使用伪造的应当如何处罚
218人看过
-
伪造出入境证件罪应当如何量刑
276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当事人伪造证据规定如何定罪上海在线咨询 2023-07-29在诉讼活动中,唆使、协助当事人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涉嫌伪造证据罪。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如何当事人伪造伪证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07当事人伪造证据的行为构成犯罪。《刑法》第三百零七条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
-
诉讼参与人、其他人伪造、转移、变卖、伪造证据的,应当如何处理?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06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
-
伪造货币并出售、运输伪造的货币的,应当如何定性,如何处罚伪造货币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16伪造货币罪如何认定?(二)区分本罪的一罪与教罪行为人实施伪造货币犯罪行为后,通常还会继续实施其他相关行为,从而触犯其他罪名,如行为人出售或运输其伪造行为人使用其伪造的货币骗购财物、行为人走私其伪造的贷等,其行为分别又触犯了出售或运输伪造的货币罪、诈骗罪、走私伪造的货币罪。对此应定一罪还是定数罪然后实行数罪并罚呢根据本法第171条第3款之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
-
应当如何鉴定伪造借条广东在线咨询 2022-01-05鉴定借据的真实性有两种方法:1。验证实际的资本流动。法官可以根据申请向有关金融机构进行调查核实,或者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的结算凭证;2。申请技术评估。技术评估是判断借据是否真实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案件审理中,法官应当告知被告限期申请司法评估的权利和义务,逾期视为其主张不成立。申请评估的,应当根据评估结论进行案件事实的评估。但技术评估应当提供比较样本,如笔迹。《司法评估程序通则》第二十三条 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