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致人重伤是属于哪个犯罪中的犯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3 14:45:12 168 人看过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过失致人重伤罪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的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和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成年人犯本罪的负刑事责任,未成年人只有年满16周岁以上的才负刑事责任;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健康;主观上具有过失;客观上必须造成致人重伤的后果;认定本罪时,要注意同意外事件的区别。

过失致人重伤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哪些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

身体权是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其客体为身体即自然人的躯体,包括四肢、五官及毛发、指甲等。假肢、假牙等已构成肢体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亦应属于身体,但可以自由装卸的则不属于身体。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认定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需要注意两点:

其一,构成过失重伤罪,法律不仅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必须造成他人实际的伤害结果,而且要求这种伤害达到重伤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如果过失致人轻伤,则不构成犯罪,行为人只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也是本罪和故意伤害罪的重要区别之一。

所称重伤,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

1.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

2.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

3.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

对重伤的认定,应当依照刑法第95条的规定,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布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由法医正确地加以鉴定。过失重伤罪的鉴定依据、鉴定程序、审查原则和认定标准同故意伤害罪中对重伤的鉴定是相同。

其二、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还要求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即行为人的行为直接地、必然地造成了这种重伤结果,行为人的行为是造成这一重伤结果的决定性的、根本的原因。如果重伤结果的产生,并不是由该行为人的行为所直接决定的,也就不能追究行为人过失重伤罪的刑事责任。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被害人重伤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被害人重伤的结果。

过失重伤罪的本质特征在于:行为人既没有杀人的故意,也没有伤害的故意,只是出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才造成被害人重伤的结果,如果事实证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引起的重伤结果的发生并没有预见,而且根据实际情况也不可能预见,则属于意外事件,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罪过,因而对重伤不负刑事责任

过失致人重伤罪是过失犯罪,行为人对于伤害他人的结果不是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而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轻信能够避免而致使他人重伤的结果发生。其中疏忽大意的过失重伤他人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的重伤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重伤。

《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31日 06:3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判缓刑是否适用于过失致人重伤二级罪犯?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因过失行为导致他人受重伤二级的,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三年有期徒刑。而缓刑适用于被判拘役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故本案中行为人犯过失致人重伤罪,如果同时符合适用缓刑的实质要件,是可以适用缓刑的。督办的案件能判缓刑吗由公安部直接督办的案件是属于全国性的大案要案,案件性质非常恶劣,对全国影响比较严重的案件或者涉外案件才能公安部直接督办。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
    2023-07-01
    267人看过
  • 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哪个严重
    一、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哪个严重在刑法中,有意犯罪往往会面临较重的刑事处罚,而过失犯罪的刑罚则通常较轻。这是因为有意犯罪表明犯罪者有意识地选择犯法,反映出其更深的恶意和主观恶性。而过失犯罪常常由行为者疏忽或欠缺足够谨慎所致,主观恶性略低。但请记住,这并不能说明过失犯罪就不严重。每种犯罪的严重程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认定,考虑到犯罪意图、行为者态度以及行为后果等因素。《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二、故意犯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刑事犯罪的判定以两要素为主即认知与意向。其中,认知方面要求犯罪者清楚知道自身行为可能产生的社会危害性,含对行为内容、损害程度以及其必然或可能性危害结果的理解。意向方面,即行为人在已知危害结果的前提下,仍有意愿去促成或容忍该结果的出现。故意犯罪可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大类
    2024-07-04
    312人看过
  • 过失致人重伤罪犯罪构成怎样判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例如:过失爆炸致人重伤的,按本法第115条第2款的规定处理;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的,按本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处理一、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身体权是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其客体为身体即自然人的躯体,包括四肢、五官及毛发、指甲等。假肢、假牙等已构成肢体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亦应属于身体,但可以自由装卸的则不属于身体。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认定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构成过失重伤罪,法律不仅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必须造成他人实际的伤害结果而且要求这种伤害只有达到
    2023-03-01
    444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属于什么犯罪类型?
    一、过失致人死亡属于什么犯罪类型?1、过失致人死亡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同时也属于过失犯罪。《刑法》将过失致人死亡罪放在第四章,而第四章是关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处罚规定。2、涉嫌犯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处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二、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区别是什么?1、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区别包括造成的后果不同、量刑不同等。(1)后果不同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已经致人于死亡,而过失致人重伤罪只是致人重伤。(2)量刑不同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过失致人死亡罪特征(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2)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①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②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③行
    2024-01-18
    260人看过
  • 过失犯罪能否属于犯罪动机
    1、过失犯罪是没有犯罪动机的。犯罪动机即应当包括了犯罪的故意,而过失犯罪是没有犯罪故意的。《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一、过失犯罪的定罪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1)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过失。是指
    2023-02-23
    427人看过
  • 未遂犯罪中过失犯罪属于停止形态吗
    过失犯罪没有停止形态。过失犯罪要危害结果的发生才会构成犯罪,如果有停止状态,也就意味着没有危害结果产生,自然也就不构成犯罪。根据法律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是什么的停止状态故意犯罪的形态是指犯罪进展的结局状态,可分为完成与未完成两大类。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也是法律确立的标准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相对于既遂形态而言,它们是特殊形态(既遂的修正形态)。(一)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具有两个特征:1、它是故意犯罪进展过程的一种停止状态;2、每一种停止形态都有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意义。(二)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
    2023-08-02
    202人看过
  • 过失杀人罪属于刑事犯罪吗
    过失杀人罪属于刑事犯罪,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了过失致人死亡罪。根据刑法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杀人罪属于刑事犯罪吗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八条 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
    2022-07-07
    335人看过
  • 隐瞒重大过失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隐瞒重大事故过错,不应构成犯罪,会受到行政处罚,即对事故发生单位处以一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上年收入百分之六十至百分百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但是,因隐瞒重大事故过错而耽误事故抢救的,情节严重的,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安全事故发生后,负责报告的人员不报告或者谎报事故,延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掩饰隐瞒构罪标准由于立法者将本罪客体认定为侵犯了司法机关追索赃物的正常秩序,归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妨害司法罪之下,因此,没有规定明确的犯罪金额,两高也无相关司法解释,导致对该罪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分歧。因为没有数额限制,司法实践中都是以前罪构成犯罪,后罪就认定犯罪。而且,无具体数额规定,造成定
    2023-07-05
    225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与致人重伤害的刑罚规定
    我国法律规定,过失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本法所称的重伤,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1、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2、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3、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过失致人重伤罪如何量刑的过失致人重伤罪的量刑如下:1、肇事人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重伤、死亡或者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是过失犯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7-06
    59人看过
  • 过失致人重伤罪的犯罪有什么构成要件
    一、过失致人重伤罪的犯罪有什么构成要件1、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客体要件是他人的身体权;客观要件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主观要件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如何认定过失致人重伤罪1、过失致人重伤与意外事件致人重伤的区别关键在于行为人对他人重伤的结果是否能够预见、应否预见。这需要根据行为人的实际认识能力和行为当时的情况来考察。2、本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过失致人重伤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在于过失行为最终引起的结果是重伤还是死亡。是重伤的定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死亡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3、本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1)如果行为人以轻伤为故意,而过失地导致了他人重伤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而不应以过失
    2023-12-07
    348人看过
  • 量刑:对于过失致人重伤的犯罪应该如何处理?
    过失致人重伤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要求行为人的行为与重伤结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如果重伤结果不是由行为人的行为直接决定的,则不能追究行为人过失重伤罪的刑事责任。如果过失致人轻伤,则不构成犯罪,行为人只承担此事赔偿责任,这也是本罪和故意伤害罪的重要区别之一。刑法中如何规定过失致人重伤罪量刑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重伤,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一)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二)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三)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7-08
    93人看过
  • 教唆他人过失犯罪属于共犯吗
    教唆他人过失犯罪不成立共犯。对教唆犯,应当依照他所教唆的罪定罪,而不能笼统定教唆罪。如果被教唆的人对被教唆的罪产生误解,实施了其他犯罪,或者在犯罪时超出了被教唆之罪的范围,教唆犯只对自己所教唆的犯罪承担责任。一、教唆犯的处罚原则是什么?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讲述了教唆犯未遂的范围教唆犯未遂的范围如下:1、被教唆者并没有接受其教唆的犯罪意图;2、被教唆者当时接受了教唆犯关于犯某种罪的教唆,但实际上他所犯的不是教唆犯所教唆的罪;3、教唆犯对被教唆人进行教唆时,被教唆人已有实施该种犯罪的故意,即被教唆人实施犯罪不是教唆犯的教唆所引起的。三、片面教唆犯的概念在刑事诉
    2023-06-24
    328人看过
  • 故意犯罪后过失犯罪属于累犯吗
    一、故意犯罪后过失犯罪属于累犯吗过失犯罪行为并不符合累犯的认定标准,只有故意犯罪方能构成累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凡曾受过有期徒刑及以上严厉惩罚并已服刑期满或获得特赦者,在五年内再次触犯应处以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行为,即视为累犯,应依法予以从重惩处;然而,对于过失犯罪以及未满十八岁的犯罪者则不在此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二、为何假想防卫不算是故意犯罪以下是假设防卫非故意犯罪的主要原因:首先,假设防卫是当事人因为误解或认知错误,误将威胁视为非法侵犯并进行防御导致伤害的行为。对此类情况,应依据意识错误的原理来解决,若存在过失即按过失论处,
    2024-07-01
    476人看过
  •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量刑哪个更重?
    故意犯罪对量刑影响会很大,有些犯罪必须是故意构成,过失可以不认为是犯罪,要具体到个案。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论行为人明知的是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还是可能发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构成故意犯罪。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是刑法上通常说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放
    2023-03-26
    187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过失犯罪属于哪个类型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4
      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前提是行为人能够(应当)预见。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有认识的过失,而疏忽大意是无认识的过失。
    • 过失致人重伤罪犯罪与过失罪的判决问题?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05
      过失致人重伤罪法院的判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身体权是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过失导致别人受重伤,对于过失犯罪哪些是刑事责任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4-05
      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
    • 打架致人死亡是否属于过失犯罪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16
      要判断其行为是意外事件还是过失犯罪,关键要看其是否存在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其死亡。司法鉴定表明,其死因是“打架过程中致轻微外伤和情绪激动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其中“轻微外伤”显然不是死因,“情绪激动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才是真正死因。对徐某而言,一是打架之前不知情其患有心脏病;二是由于自己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即使知情死者患有心脏病,也无法预见自己行
    • 过失伤害罪中的过失致人重伤罪有哪些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19
      过失致人重伤罪主要特征有: (1)犯罪的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和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成年人犯本罪的负刑事责任,未成年人只有年满16周岁以上的才负刑事责任。 (2)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健康。 (3)主观上具有过失。可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4)客观上必须造成致人重伤的后果。 《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