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损失应遵循完全赔偿的原则:完全赔偿原则是指遵守合同的一方因违反约定的一方违约而遭受的损失,全部由违约方赔偿,是充分全面保护守约方利益的有效措施。赔偿损失不仅包括赔偿守约方的全部实际损失,即减少守约方的实际财产、损失和费用,还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在赔偿可得利益时,应采用合理预见规则。也就是说,赔偿金额限于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或者应当预见的因违反合同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约定损害赔偿和法定损害赔偿的区别
1、约定损害赔偿
约定损害赔偿,又称约定损失赔偿和约定赔偿,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先约定一方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或者向对方支付一定的金钱。通常情况下,由于损失的范围在合同订立时难以确定,所以,当事人在合同中只能约定损害赔偿的计算办法,而不宜约定一个固定的赔偿数额。损害赔偿可以用金钱货币形式确定,也可以用非金钱方式确定。
2、法定损害赔偿
所谓法定损害赔偿,是指在当事人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时,按照法律规定的办法计算赔偿额进行赔偿。
3、约定损害赔偿和法定损害赔偿的区别
约定损害赔偿在一方当事人有违约行为造成对方的损害后,受害人则无需证明具体损害的范围即可依据约定损害赔偿的条款而获得赔偿(如果当事人仅约定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时,则应对实际损害负举证责任);而法定损害赔偿,受害人则必须证明具体损害的范围。
在确定适用约定损害赔偿还是法定损害赔偿时,约定损害赔偿有优先适用效力,这点是合同自愿原则的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
赔偿损害的规则
423人看过
-
【损害赔偿】产品质量损害赔偿的内容
329人看过
-
国家赔偿法的主要内容与原则
452人看过
-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程序以及赔偿内容是什么
330人看过
-
什么是共同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诉讼的主要内容
467人看过
-
民法典精神损害赔偿规定,赔偿的主体是谁
339人看过
-
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哪些?人身损害赔偿的主要内容?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17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还需要增加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有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赔偿义务人赔偿。
-
什么叫损害赔偿,损害赔偿金额的确定原则是什么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13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原则 1、补充适用原则。此相当于“精神抚慰原则”。对于精神损害,首先应适用非金钱赔偿的方式,在非金钱的赔偿方式不能对受害人充分保护和对侵权人制裁的情况下,补充的使用金钱赔偿方式,对于受害人予以一定的抚慰和补偿。 2、公平适用原则。有的称之为公平原则或者公平合理原则。适用金钱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一方面考虑金钱赔偿的民事制裁作用,不让侵权人能够因为侵权而受益,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情况出
-
损害赔偿的原则是什么,赔偿原则是什么,赔偿原则有哪些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01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主要有全部赔偿原则、限定赔偿原则、惩罚性赔偿原则和衡平原则四项原则。 1、全部赔偿原则。即侵权行为人对因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的大小,应以其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实际损失为依据,予以全部赔偿。 2、限定赔偿原则。主要适用于一些特殊侵权损害: ①国家损害赔偿。 ②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3、惩罚性赔偿原则。主要适用于侵犯知识产权和产品责任。 4、衡平原则。即在确定侵权损害赔偿范围
-
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是什么?损害赔偿的损害赔偿限制规则有哪些种类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28(第一百一十九条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损害赔偿:是指因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时,违约方向对方当事人所作的经济补偿。 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但不包括非财产损失,即精神损害。 失。 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
-
的精神损害赔偿法规则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5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有本法第三条或者第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