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拘留没有放人是否代表该人确实犯罪行为
刑事拘留没有放人不代表着就会有罪。一般是需要由公安部门进行侦查,只有找齐了犯罪事实的证据才能提出公诉,但执法人员在传唤了犯罪嫌疑人之后就一定要及时的通知家属,这样才能算是合理、合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七条
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权向该机关申诉或者控告:
(一)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释放、解除或者变更的;
(二)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不退还的;
(三)对与案件无关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
(四)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不解除的;
(五)贪污、挪用、私分、调换、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的。
受理申诉或者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对申诉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
二、刑事拘留需要满足哪些法定前提
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
2.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对于何谓紧急情形,刑事诉讼法第80条和第163条等对于公安机关的拘留和人民检察院的拘留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三、刑事拘留多少天可以办取保
被刑事拘留后,不论几天都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刑事拘留最长的期限是37天,如果符合条件的,可以在拘留期间取保,如果拘留期满不逮捕,并且要继续侦查的,可以变更强制措施,进行取保候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七条
-
被治安拘留是否代表涉嫌刑事犯罪
236人看过
-
没有确定犯罪事实最多拘留多久
488人看过
-
人大代表刑事拘留程序是什么
214人看过
-
免除刑罚是否代表犯罪行为无罪?
115人看过
-
刑事拘留是否代表已经批捕
194人看过
-
刑事拘留一段取保候审是不是代表二个嫌疑人有犯罪的
224人看过
-
刑事拘留拘留为什么拘留有的人是犯罪云南在线咨询 2021-10-02刑事拘留: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在调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紧急情况时,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犯采取的暂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是刑事强制措施。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拘留对象是现行犯或重大嫌疑犯。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人是指有证据证明重大嫌疑人。其二,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
-
刑事拘留无罪释放是否实行透支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091.刑事和解协议、撤销刑事案件决定; 2.因没有犯罪事实(含证据不足,不能认定有罪),或者有《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检察机关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和法院作出的无罪判决; 3.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信息。
-
2022年被刑事拘留表示有犯罪行为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291、被刑事拘留不表示已经构成犯罪。因为刑事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对于重大嫌疑的犯罪分子,在调查取证后,如发现不构成犯罪,将不会立案或进行撤案。 2、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二十四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
-
刑事拘留后没有被拘捕可否放人?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31最多是37天的,估计会改为监视居住,还会监视你家的通讯情况,最好多办几个号码,没事发短信联系,最好办“神州行”之类的不留身份的卡,只要被关的人咬紧不松口,没有证据,会放人的,再不行就找人大,媒体等其他通道,现在政府最怕上媒体曝光。
-
法定代表人代表行为是否有效贵州在线咨询 2021-08-15第六十一条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理解与适用:《民法总则》在法人一章对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行为效力的规定也构成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制度的一部分。代表行为以“身份及名义”进行判断,在今后合同审查中应注意是否需要约定盖章后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