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税收滞纳金是不能直接起诉的,需要先申请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的时间是六个月,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八十八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本法第四十条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一、税务局可以冻结公司账户吗?
不可以,对于欠税企业,在限期内仍未缴纳欠税的,税务机关可以直接从该企业银行账户中扣缴税款或查封企业其他财产,但不可以直接冻结该企业银行账户。税务机关滥用职权违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或者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不当,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税收行政诉讼规定及相关内容是什么
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对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先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具体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和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及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和“不予审批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纳税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
不服税收滞纳金在诉讼时可以要求减少吗
232人看过
-
税收强制执行不服纳税人诉讼期限是多久时间?
324人看过
-
税收滞纳金最长收多少时间
402人看过
-
诉讼费和税收滞纳金的规定是什么?
390人看过
-
社保滞纳金诉讼时效分析
357人看过
-
行政诉讼,税务滞纳金
251人看过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
诉讼时效租赁合同滞纳金怎样收?宁夏在线咨询 2023-03-26对支付租金时问的约定本身,就是赋予出租人可以在合同尚束终止时就可以要求承租人给付租金的权利,承租人只要未按约定履行舍同义务,就是侵害了出租人的利益,否则,分期支付的约定作为合同的内容将失去法律意义。而且,如果说约定了违约金或者滞纳金,就保护了出租人的刺益,因而就不存在时效的话,那么,在合同履行期屑满以后,因为违约金或者滞纳金也还是可以继续计算的,这是否就意味着合同当事人只要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条款
-
税款滞纳金行政复议诉讼的时效是怎么规定的辽宁在线咨询 2023-01-211、有时间限制。对税务机关征税行为不服的,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的,才可以按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税款滞纳金行政复议诉讼的时效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八十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
合同法的 限制滞纳金诉讼时效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19滞纳金不能超过本金,一般是本金30%,万分之五为最高,不能记复利。 这个合同规定的滞纳金诉讼时效一般有两年时效,除非对方有证明有连续催缴过程。
-
我国国税收的滞纳金是多少?陕西在线咨询 2023-01-151、所有税种都是一样的, 2、都按征管法的第32条处理:“第三十二条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
要收税收滞纳金了,和田税收滞纳金怎样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29税务机关对检查出纳税人以前纳税期内应缴未缴税款如何加收滞纳金,重点是要明确加收滞纳金的起止期限。计算起始时间是按照有关税种的实体法规定,纳税人应纳税款期限届满的次日,这一起始时间并不因税务检查的进行而发生改变,纳税人超过这一期限没有纳税,就发生了税款滞纳行为,当然这给税务检查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计算截止时间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税款的当日,而不是至税务处理决定书送达或者下达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