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相关法律规定,即使解除合同协议签字,只要属于劳动仲裁的范围,就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但要注意,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已经就离职补偿达成一致,且明确表示放弃其他权利,双方再无其他争议的,虽然可以申请仲裁,但仲裁会面临败诉的结果。
一、辞职的情形有哪些
1、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2、是根据职工自己的选择,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3、是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辞职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没有超过申请仲裁时效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仲裁费用多少钱一个月
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三、试用期被辞退仲裁胜诉几率
试用期被辞退仲裁胜诉几率可能是100%,但要求公司辞退员工的理由不合理。如果是在试用期被合理且正常的理由辞退的,那么仲裁成功率就为0。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解除合同后,劳动者还能否申请劳动仲裁?
180人看过
-
劳动合同解除后能否进行仲裁?
459人看过
-
劳动合同解除后可以申请仲裁吗,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况
216人看过
-
仲裁劳动争议后,能否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470人看过
-
劳动仲裁 劳动合同怎么解除
72人看过
-
工伤能不能提起劳动仲裁解除合同
311人看过
劳动者可以通过下列方式终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协商终止劳动合同;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 如果单位未缴纳社保,没有签订合同,可以随时辞职。... 更多>
-
合同解除后可以在仲裁中解除劳动关系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3-09-17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只要劳动争议还处于仲裁时效期间,就可以申请仲裁。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关于解除劳动合同后是否还能仲裁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合同解除后是否还能做仲裁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04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如果劳动争议还处于仲裁时效期间,当事人还能申请仲裁。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没有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劳动仲裁还可以提起劳动仲裁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2-11不能证明目前还存在劳动关系,但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单位没有提供给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那么代表目前还可是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
-
劳动合同能否提起劳动仲裁申请解除合同四川在线咨询 2021-10-23一般来说,解除劳动关系只要使用者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的争议可以请求仲裁。根据《劳动争议调停仲裁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以下劳动争议,适用本法:(1)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由于订单、履行、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除名、退休、退休、退休发生的争议(4)由于工作时间、休假、社会保险、福利、训练、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劳动报酬、劳动医疗费、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