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欺诈属于什么纠纷
行为人消费欺诈的,如果行为人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一般属于民事侵权纠纷,如果行为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构成诈骗罪,属于刑事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二、哪些行为属于消费欺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应加倍赔偿消费者并受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罚。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用的商品分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次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4.以虚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诈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5.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6.采取雇用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7.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8.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
9.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10.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11.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12.其他虚假或者是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三、消费欺诈如何维权
1.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当通过消费者协会调解仍然没有结果时,消费者可到相关行政部分去申诉。这里的行政部门,主要指的是工商局。
2.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通过行政机构的干预,消费者仍会取得满意的处理结果时,可向本地的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进行仲裁。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式仍解决问题时,消费者便需要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求人民法院进行判决处理,这也是处理问题的最终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消费欺诈是侵权纠纷吗?
98人看过
-
一房二卖属于消费欺诈吗
434人看过
-
货不对版属于消费欺诈吗
284人看过
-
消费欺诈属于民事还是刑事?
131人看过
-
消费欺诈归属于哪种法律行为?
159人看过
-
样品当新品卖属于消费欺诈吗
204人看过
-
消费侵权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吗(消费纠纷是否属于民事纠纷)香港在线咨询 2023-12-17法律诉讼主要可以分为:民事诉讼,刑事诉搜索讼,行政诉讼 医疗纠纷当然属于民事诉讼,所以属于民事纠纷了,一般在基层法院的的民庭立案
-
消费欺诈属于违约还是侵权江苏在线咨询 2021-12-19消费欺诈属于违约还是侵权,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对消费者的人身或财产产生侵权,就会产生侵权责任,此时可以是侵权纠纷。同时商家和消费者之间一定会产生一个买卖合同,因此一定有一个合同纠纷。换句话来说,一定属于合同纠纷,很多情况下也同时是侵权纠纷。在具体处理时,要在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之间选择一个要求赔偿。
-
样品当新品卖属于消费欺诈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17样品当新品卖属于欺诈消费者。产品销售者在出售商品时,应当遵守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以欺诈等手段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发现欺诈行为,消费者还可以要求经营者,退还消费者已经支付的金额,同时按照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标准支付赔偿
-
消费欺诈纠纷诉讼时效多少云南在线咨询 2021-08-28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除去法律规定的四种特殊情形下诉讼时效为1年以外,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故消费欺诈的诉讼时效应该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算,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 消费欺诈是指在消费的过程中,存在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
-
修车偷工减料是否属于消费欺诈广东在线咨询 2022-09-07修车偷工减料属于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谎报用工用料、加收费用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当认定为欺诈行为。而根据《》的有关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本案中刘某去修理厂修理受损车辆,修理厂不按收费项目维修,判定修理厂行为构成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