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阐述了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计算及发放标准。丧葬补助金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供养亲属抚恤金则根据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给因工死亡职工的亲属。具体来说,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孤儿每人每月在此基础上增加10%。此外,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得超过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
丧葬补助金:按照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来计算。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发放标准分别是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第十七条规定,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发放标准分别是:
1. 丧葬补助金: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六个月;
2. 供养亲属抚恤金: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因此,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发放标准是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六个月和配偶、其他亲属、孤寡老人或孤儿每人每月40%或30%的标准来确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第十七条规定,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发放标准分别是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六个月和配偶、其他亲属、孤寡老人或孤儿每人每月40%或30%。因此,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发放标准是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六个月和配偶、其他亲属、孤寡老人或孤儿每人每月40%或30%的标准来确定的。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
三十岁男子工地丧命:家属要求赔偿
214人看过
-
漏电丧命商家赔偿
345人看过
-
临时工坠楼丧命定工伤家属索赔
57人看过
-
被告人的家属因此丧命,受害人有责任吗
457人看过
-
矿山征地国家赔偿标准有多少
215人看过
-
革命烈士的家属享受哪些优待
481人看过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是指在职工因工死亡的情况下,按照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对其直系亲属支付的一次性赔偿。职工的死亡使其亲属丧失了重要的生活来源,导致其生活水平的下降,这是工伤事故的后果之一,因此应当予以赔偿。... 更多>
-
矿难爆炸事故家属受伤的赔偿标准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7矿难爆炸事故应该是属于工伤事故,根据工伤赔偿标准进行赔偿,工亡赔偿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进行赔偿。主要有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及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
-
土地承包人丧命土地转包他人死者后人可享受土地赔偿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13土地承包的承包人丧命,其继承人能够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由于该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隶属法律限定应当予以保护,为维护乡村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因此,村里不能强制要回土地。
-
本人矿山一工人因工丧命,工人岳父43岁,现需工伤赔偿一共多少钱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07工伤赔偿的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因工丧命的能够得到大体50-60万的赔偿,父年满60,母年满55且无生活来源的可按月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直至二老离世,有娃儿的也可按月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直至其年满18岁。
-
矿山农民工工亡赔偿标准表一览国家工亡标准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6首先要让单位给你到单位注册所在地的人社局申报工亡,取得工伤死亡认定书。《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
-
工伤丧命赔偿准则是多少?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06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六十二条、六十四条限定,工人因工丧命,其近亲属按照下列限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贴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贴金: 一、丧葬补贴金按兼顾地区上年度工人月平均薪水6个月支付。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工人本人薪水的肯定比例发给由因工丧命工人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本领的亲属。准则为:另一半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