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土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世界第三大国,不可言小。但我国又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12亿多人口,平均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10多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我国东南部部分省平均人口密度甚至达到每平方公里600人上下。更为严重地是,我国的耕地数量只有14.32亿亩(1996年底统计数),仅占全部土地面积的10.4%,人均只有1.17亩多,不足世界人均耕地(3.75亩)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人均土地资源才是直接关系一国人均国民收入、土地产品产量的重要指标。
(2)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东西跨滨海湿润区、半湿润区、内陆半干旱区、内陆干旱区,导致了我国地貌、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形成了多样地形。
从海拔500米以下的东部广大平原、丘陵,到西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高原和盆地,山多于平原。据统计,我国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33%,丘陵占10%,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仅占12%。按广义标准计算,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部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原面积仅占三分之一;全国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农业人口和耕地在山区。这种情况造成了我国农林牧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结果。
(3)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耕地资源总体水平差。
按照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我国土地一般可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面积大致相等的两大部分。这条等降水量线习惯上称为瑷辉—腾冲线,即由黑龙江省瑷辉起,经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到云南省腾冲止。
瑷辉—腾冲线东南部为湿润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2.2%)、半湿润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8%);西北部为半干旱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9.2%)和干旱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0.8%)。瑷辉—腾冲线以南地区,由于受季风环境影响,雨量充沛,并随纬度高低和距海远近,年降水量变动于400—2400毫米间,干燥度(最大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一般低于1.5;雨热同期,全年降水量80%集中于作物生长活跃期。瑷辉—腾冲线以北地区,降水量一般小于400毫米,低者仅几毫米,干燥度大于1.5,甚者超过20。因此,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内陆水域分布在东南部地区;一半以上的林地分布并集中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地区。人口、工业也都集中于东南部地区。现有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不到40%,还有近亿亩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需要逐步退耕。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出现退化,全国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由于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和耕地资源的质量不高,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相差很大和土地利用上的显著差异。
(4)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足,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已利用的达到100亿亩左右,占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土地是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以及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
我国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开发程度较高,可利用的土地大多已耕种,可利用尚未利用的土地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大多质量差,开发难度大。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目前还有土地后备资源18.8亿亩,但其中可供开垦种植农作物和牧草的宜农荒地仅约5亿亩,而其中宜耕荒地资源只有2.04亿亩。在这全部5亿亩宜农荒地中,现为天然草场的约占40%,即2亿亩。这些荒地即使开垦,一般也应用于种植饲草、饲料。另有1亿亩荒地零星分布在南部山丘地区,应主要用于发展经济林木。实际上可开垦为农用地的不足2亿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开垦后仅可得耕地1~1.2亿亩,摊到我们每个人头上,人均也不足0.1亩。此外,目前还有部分工矿废弃地,但可复垦为耕地的数量不大。根据现有开发复垦能力,我国今后15年最多可开发8000万亩土地。
(5)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低,土地浪费严重,人地矛盾尖锐。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土地产出率水平较低。这不仅表现在农业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尚有提高潜力上(与世界发达国家或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每亩单产低100公斤),而且也表现在非农业建设用地产出率很低上。目前我国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出率很多地区每平方公里只有1亿多元,有的地区更低;城镇土地至少有40%以上的潜力可挖,城市用地人均达到133平方米,比我国目前规定的人均100平方米的控制指标高出30%;村镇居民人均用地达到190平方米,超过人均用地控制指标高限(150平方米)27%;建设项目用地普遍征多用少,闲置浪费严重,据统计,到1996年底,全国共闲置土地174.75万亩,占实际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8%,其中耕地94.2万亩,占闲置面积54%,闲置耕地中有51.8万亩已无法耕种。
近些年,我国人口每年以1000多万的速度递增,而耕地以数百万亩的速度递减。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现在年粮食需求为5200亿公斤,而近年来粮食年产量一直徘徊在4500~5000亿公斤水平,缺口在200~700亿公斤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86~1995年间,我国粮食净进口为4165万吨,年均净进口416.5万吨。按目前我国平均亩产量计算,生产416.5万吨粮食需要1000万亩耕地。
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畜产品、奶制品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据估算,我国仅猪的存栏数就将从十多年前的3.07亿头,增加到2000年时的5.1亿头,而每头猪起码要吃2公斤粮食才能长0.5公斤肉。饲养业对粮食的需求使粮食生产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近年来,我国工业用粮年需新增大约1200万吨,而工业所用农产品原料绝大部分来自于耕地。
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了跨世纪发展的指导方针和近期、远期奋斗目标,要求2000年完成三个一千的农业增产工程,即粮食增产1000万斤,棉花增产1000万担,肉类增长1000万吨。这一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切身生活,也根本取决于我国耕地的产出水平。在目前农业科技水平的条件下,确保足够多的耕地面积是唯一选择。即使从长远目标来看,我们也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确保我国人民生活和生产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需求。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管理土地的方针,并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明确写进了新修订通过的《土地管理法》,成为我国第一个写进法律的基本国策。
-
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如何?
144人看过
-
在我国规定什么是国土资源
406人看过
-
我家这边要被国土资源部征地国土资源部征地补偿标准是什么?
167人看过
-
我国土地资源区域分异有哪些
318人看过
-
国土资源部关于房地产闲置土地情况的公告
470人看过
-
国土资源部的征地如何做?
249人看过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建筑物一般是指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和园林建筑。构筑物一般是指人们不直接在其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建筑,如水塔、烟囱、栈桥、堤坝、挡土墙、蓄水池和囤仓等... 更多>
-
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特点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0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1、绝对数量较大,耕地占有量小; 2、山地多,平地少; 3、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水平低; 4、宜开发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大。
-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1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为12336。附: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通12336全国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009]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为进一步畅通国土资源违法举报渠道,方便群众举报违法行为,及时掌握各地违法动态,提高执法效率和效果,切实保护资源权益
-
国土资源部水库水库土地纠纷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24土地纠纷调处的程序因争议双方的主体不同而有不同。依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对水库农民土地纠纷规定: (一)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先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二)土地争议双方协商不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调解,签订权属地界协议书。 (三)协商、调解不成的,按《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
-
(国土资源)中的土地承包是什么意思?辽宁在线咨询 2022-06-13农村土地承包是指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淮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 农村土地承包是指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淮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
-
国土资源局征地的流程是什么?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21国土资源局征地流程可参考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38号)文件中规定,征地工作应包括以下程序: 1,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告知后,凡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拟征土地上抢栽、抢种、抢建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征地时一律不予补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