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贷款买房确定权属如下:
1、婚前,一方已购买并支付房款并拥有所有权的房屋显然属于一方婚前财产。但是,如果一方在结婚前出资买房,但以双方名义登记产权,则视为对方的赠与。在这种情况下,房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2、一方婚前签订购房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的房屋,婚后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贷款,以首付房屋名义登记的,可以先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法院一般认定该房屋属于产权登记的一方,双方共同偿还贷款的款项可以由一方赔偿;
3、夫妻一方结婚前买房,房产证结婚后才办理。这样的房子不是夫妻共同财产;
4、婚后夫妻共同贷款买的房子是夫妻共同财产。
婚前贷款买房婚后还贷算夫妻共同财产吗
一、婚前贷款买房婚后还贷算夫妻共同财产吗
1、婚前贷款买房婚后还贷是否算夫妻共同财产,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具体如下:
(1)如果婚前夫妻一方贷款买房,婚后夫妻一起还贷,房产登记在夫妻两人名下的,该房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2)房产登记在支付首付一方名下的,房产认定为产权登记方个人所有,但婚后夫妻一起还房贷的,共同还贷部分及对应的房屋增值部分,属夫妻共同财产;
(3)婚后以个人婚前财产还贷,房产登记在付款方一方名下的,应认定为产权登记方的婚前个人财产。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二、哪些属于婚前财产
1、婚前存款属于婚前财产,没有争议,证明难度也不大,一般来说,婚前存款均有银行记录,而且,这种记录公信力比较强,法官采信的程度高;
2、婚前房产这种情况,如果产权登记已经在婚前完成,且在自己名下,那么,产权归属没有争议财产婚后所得且夫妻财产具有区别于一般主体之间财产关系的地方;
3、婚前投入婚后收益,如果认定为婚前财产,与婚后取得矛盾;如果定性为婚后财产,与一方实体上婚前投入相对,有失公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
婚后购房,房产证归属权分配方式
259人看过
-
婚前购房离婚怎么分割购房分割的方式
79人看过
-
离婚财产分配:如何分配房子、贷款和婚前财产?
182人看过
-
如何合理分配婚前购房婚后共还的贷款?
102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的婚前房子离婚分配方式
322人看过
-
独资购房后的分配方式
227人看过
房贷是指购房者向银行申请贷款,以购房为目的的借款合同,通常包括贷款金额、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条款。 购房者通过与银行签订房贷合同,获得一定期限的贷款额度,用于支付购房款。在贷款期限内,购房者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按时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同时可能... 更多>
-
-
女方婚前购买的房产,婚后男方归还了一部分贷款,离婚后怎么分配福建在线咨询 2024-10-05在此情况下,如果双方无法就财产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则人民法院将依据现行法律规定作出判断,包括判定不动产归属权以及尚未偿还的银行贷款所代表的经济义务分配给产权登记一方,而对于双方婚后共同努力偿还的贷款金额和相应财产价值的增值部分,则需在离婚时由产权登记一方给予另一方适当的补偿,以确保公平公正地解决相关争议。
-
购房款属婚前财产婚后怎么分配?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1-15一方婚前购房婚后取得房产证房产归一方个人财产,一方婚前签订购房合同且支付首期房款,至于婚后是否存在共同还款行为;产权证是否系婚后得到对房屋的产权归属没有影响。婚后存在共同还款行为的,属于只是用夫妻共同财产偿还个人债务的情况。
-
-
如何确定婚前贷款购房属于个人财产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121、民法典规定,如果房屋中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按揭购买的,并且在婚内以个人财产偿还贷款的,属于婚前财产,归个人所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夫妻个人财产】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3、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