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期限与答辩期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24 14:30:06 187 人看过

答辩状是在收到起诉书后的15日内提交,举证期限一般在开庭前由法院根据案件情况确定。在收到起诉书副本时,法院会书面通知签收人相关的期限。答辩是答辩人对起诉的书面答复或反驳,举证是对案件事实提交证据进行证明的期限。

答辩状是在收到起诉书后的15日内提交,举证期限一般在开庭前由法院根据案件情况确定。在收到起诉书副本时,法院会书面通知签收人相关的期限。答辩是答辩人对起诉的书面答复或反驳,举证是对案件事实提交证据进行证明的期限。

法院要求提交答辩状的期限是多久?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在立案后,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根据该条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因此,法院要求提交答辩状的期限是十五天。

法院要求提交答辩状的期限是十五天,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后十五日内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在答辩期限内,被告有权提出答辩状,反驳原告的诉讼主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7日 06:4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训诫相关文章
  • 行政拘留前陈述申辩的期限是多久?
    一、行政拘留前陈述申辩的期限是多久?1、《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但对于陈述、申辩权利的期限,《行政处罚法》未作明确规定。2、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执法人员应当场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因其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可以当场作出。为确保执法效率,这种情况下执法人员应当场听取相对人陈述、申辩,不必再规定期限。3、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应当规定陈述、申辩期限。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对程序要求更为严格,案情也更为复杂。基于对相对人权益的保护,应该为相对人预留一定的陈述、申辩时间。在执法实践中,多数处罚机关将陈述、申辩权期限规定为一至三天,少数部门规定为三天以上,一般来说,处罚机关参照
    2023-04-28
    426人看过
  • 答辩期限和举证期限简易程序
    一、答辩期限和举证期限简易程序简易程序答辩期限为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简易程序中可以当庭举证,当事人当庭举证有困难的,举证的期限由当事人协商决定,但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简易程序规定》第二十二条当事人双方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请求解决简单的民事纠纷,但未协商举证期限,或者被告一方经简便方式传唤到庭的,当事人在开庭审理时要求当庭举证的,应予准许;当事人当庭举证有困难的,举证的期限由当事人协商决定,但最长不得超过十五
    2023-04-25
    177人看过
  • 答辩期限和举证期限能否重合
    一、答辩期限和举证期限能否重合举证期限和答辩期限是不同的概念,因个案不同时限不同。举证期限是指法院指定或双方约定在某一时期内向法院提供证据,过期的证据不被法院支持。答辩期限是指原告起诉后,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并指定答辩期限,让被告提交答辩状,答辩期限是在收到起诉状副本自后开始的。可以申请延长,举证期限一般由法院指定,案件难易程度不同,当事人可以同协商,不交答辩状不影响案件进程,但举证期内不举证可能导致法院承认对方全部证据(仍需要质证)。二、一般的答辩期限是多久答辩期限是指被告在收到上诉状副本之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交答辩状,这个法定期限就叫做答辩期。我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答辩状是针对原告的
    2023-06-23
    337人看过
  •  答辩期限和举证期限的异同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答辩期限是指在原告向法院起诉后,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并指定一个时间段,让被告在此期限内提交答辩状。答辩期限只能是由法院指定的。是被告人从收到起诉状之日起15日内,有向法院提交答辩状的权利。举证期限是指法院指定或双方约定在某一时期内向法院提供证据,过期的证据不被法院支持。举证期限可以是法院指定的也可以是当事人双方约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答辩期限是指在原告向法院起诉后,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并指定一个时间段,让被告在此期限内提交答辩状。答辩期限只能是由法院指定的。是被告人从收到起诉状之日起15日内,有向法院提交答辩状的权利。举证期限是指法院指定或双方约定在某一时期内向法院提供证据,过期的证据不被法院支持。举证期限可以是法院指定的也可以是当事人双方约定的。2. 民事诉讼中答辩期限和举证期限是什么意思?民事诉讼中答辩期限和举
    2023-08-17
    481人看过
  • 公告案件答辩期限
    法律综合知识
    一、公告案件答辩期限的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25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而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由答辩期是从收到法院送达的法院公告期限和答辩期答辩状一般是受到起诉书后的15日,举证期限一般在开庭前也可以由法院根据案件情况确定期限,但在收起诉书副本的时候,法院会将相关的期限书面通知签收人。答辩是答辩人对起诉的书面答复或反驳,举证是对案件事实提交证据进行证明的期限。起诉通知书开始计算的,如果是公告送达,那么要从公告期满之后来开始计算。二、如何答辩在民事诉讼中,要根据原告的具体诉讼请求及相应的理由来进行答辩。主要的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答辩:1、原告据以起诉的事实或理由是否成立。2、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有法律依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3、原告起诉的证据是否充足。4、答辩人对本案是否负有责任或双方责任的
    2023-06-06
    103人看过
  • 书面请求答辩期限
    一、书面请求答辩期限关于提交答辩的期限的规定为: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二、相关法律依据1、该条第1款虽然规定了被告提出答辩状的时限,但没有明确规定被告在此期间不提出答辩的法律后果。因此从该条第2款内容看,意味着被告即使不提出书面答辩状也不会影响被告今后进行答辩。因此,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中,被告答辩被设计成为任意性规定,成为一项单纯的诉讼权利。被告不提出答辩状对其实体权利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在庭审中,被告应该享有的诉讼权利并不因此受到任何限制。2、由此产生一种现象,就是在实际诉讼当中,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13条规定,在答辩期内向法院提交书面答辩状的微乎其微,我们不妨可以搞一下调查,一是查阅几年来法院已结案件卷宗,
    2023-06-06
    337人看过
  • 发明一审答辩期限
    一、发明一审答辩期限一审审限一般6个月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为3个月,不能延长,若3个月内不能审结,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二、发明专利转让的流程是什么(一)寻找专利转让的途径。这是专利转让流程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而且也非常容易实现。宣召专利转让的方法其实有很多,例如可以在专利网站上进行转让,也可以委托专利中介机构,甚至还可以自己寻找相关的企业等方式。(二)专利转让人和专
    2023-06-07
    147人看过
  • 专利无效答辩期限
    一、专利无效答辩期限专利复审委员会将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书和有关文件的副本送交给专利权人之后,专利权人应当在指定期限内答复,答复时间一般为一个月。二、专利无效答辩判断专利无效的情形1、主题不符合专利授予条件,包括:发明、实用新型的主题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或实用性;外观设计专利的主题不具备新颖性或者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2、专利申请中的不合法情形:说明书没有充分公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授权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没有以说明书为依据;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超出规定的范围;专利权的主题不符合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的定义;同时申请的协商授权原则;授权专利的权利要求书不清楚、不简明或者缺少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3、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形,包括: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情形;科学发现等法律规定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4、重复授权的情形: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
    2023-06-16
    434人看过
  • 撤销商标答辩期限
    法律综合知识
    一、撤销商标答辩期限商标异议答辩的期限是30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商标局应当将商标异议材料副本及时送交被异议人,限其自收到商标异议材料副本之日起30日内答辩。被异议人不答辩的,不影响商标局作出决定。当事人需要在提出异议申请或者答辩后补充有关证据材料的,应当在商标异议申请书或者答辩书中声明,并自提交商标异议申请书或者答辩书之日起3个月内提交;期满未提交的,视为当事人放弃补充有关证据材料。但是,在期满后生成或者当事人有其他正当理由未能在期满前提交的证据,在期满后提交的,商标局将证据交对方当事人并质证后可以采信。二、商标可撤销的情况1、注册商标争议的撤销。在先申请注册的商标注册人认为他人在后申请注册的商标与其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在先申请注册的商标注册人可以在后申请注册的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裁定撤销。2、注册不当的撤销。已经注
    2021-10-27
    319人看过
  • 答辩期满15天举证期限
    一、答辩期满15天举证期限举证期限时限规定: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3、举证期限: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4、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6、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当事人提起反诉应当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7、当事人变更诉讼请
    2023-06-07
    73人看过
  • 执行异议答辩期限
    执行异议答辩期限为十五日,办理完毕的期限为一个月。法院在收到执行异议后,承办人应当在收到异议材料及执行案卷后十五日内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执行异议的审查,人民法院一般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完毕。一、法院强制执行时会通知被执行人吗法院强制执行时会通知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应当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如被执行人对法院执行工作有异议,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如果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二、执行异议申请后法院是怎么处理1、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
    2023-04-02
    329人看过
  •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陈述申辩期限为7日
    行政处罚法中,对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期限没有明确规定,一般行政过程中,应考虑相对人的实际情况,实践中一般行政机关只给当事人1-3天的期限,但从保护相对人利益的角度讲,我个人还是认为应参申请照听证的期限,即3日为妥,最好为3日以上,这样更有利于避免产生行政纠纷。国家版权局著作权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国家版权局著作权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状态:有效发布日期:2003-09-18生效日期:2003-09-18发布部门:国家版权局发布文号:国权[2003]22号北京视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你单位在生产销售“JOYOK全自动电脑点播系统”时,未经授权,将大量音乐作品及其音像制品复制到该系统中,侵犯了著作权人和音像制作者的合法权利,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一)项、第(四)项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决定对你单位做出以下行政处罚
    2023-07-07
    188人看过
  • 非法集资陈述的期限是什么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刑事案件的讯问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治安管理案件的讯问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拘留处罚的讯问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超限是违法行为,当事人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纪检部门或者检察院申诉。非法集资涉嫌刑事案件,故询问时间不应超过12小时,具有招供作用。其客观真实性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犯罪嫌疑人如果已经犯罪,他最清楚的是,如果能够如实提供案件,就能交代案件的全部事实,从而成为反映案件事实最详细、最真实的证据。即使案件不是被告人所为,他也比其他人更清楚,能更充分地陈述与自己无关的理由。因此,真实的供述,无论是有罪还是无罪,都可能成为有力的证据。嫌疑犯是否犯罪,他自己最清楚。事实证明,经过调查核实,符合案件客观情况的供述能够使其迅速在案件侦查中凸显出来。从这个角度看,口供的作用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这也是口供在侦查阶段一直受到重视的原因。近年来,实践中的例子很多,比如公安局。1993年
    2023-05-07
    276人看过
  • 举证期限和答辩期限分别指什么?
    答辩期限和举证期限的区别是,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通知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三十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诉讼中的举证期限1)法院的举证通知书确定了举证期限;2)举证一般在法院开庭前完成,特殊情况除外。超过举证期限举证的法律后果1)法院不组织质证,证据失去了证据意义,可能导致败诉;2)相对方同意的,可以质证,但可能性极小。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对自己权益予以保护的权利。法律对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定。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内。否则,原告的胜诉权将消灭。根据《民法典》第135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及第136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023-08-14
    283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训诫
    词条

    训诫是一种较轻的强制措施。它是指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情节较轻的人,予以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改正,不得再犯。 犯罪情节轻微而免予刑事处分的人、在民事案件中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人、妨害民事诉讼的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由法院予以训诫;不满十四岁... 更多>

    #训诫
    相关咨询
    • 2022年陈述申辩期限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22
      1、并未规定统一的陈述和申辩时限,一般行政过程中,应考虑相对人的实际情况,实践中一般行政机关会给当事人1-3天的期限。 2、法律依据《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第三十条给予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期限,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一至三日。
    • 陈述申辩期限书面申辩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20
      1、并未规定统一的陈述和申辩时限,一般行政过程中,应考虑相对人的实际情况,实践中一般行政机关会给当事人1-3天的期限。 2、法律依据《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第三十条给予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期限,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一至三日。
    • 行政拘留前陈述申辩的期限是多久?
      海南在线咨询 2023-12-11
      行政拘留前陈述申辩的期限是三天,和要求举行听证会的时间是一样的。一般在公安机关对相对人做出行政拘留决定时,会向相对人发出行政拘留处罚通知书,而在通知书上就会注明针对于本次拘留决定,相对人有权相应证据进行陈述和申辩,如果行政机关发现相对人不应拘留的,此时应当撤销拘留决定。
    • 陈述申辩有效期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5-17
      并未规定统一的陈述和申辩时限,一般行政过程中,应考虑相对人的实际情况,实践中一般行政机关会给当事人1-3天的期限。
    • 行政处罚法陈述申辩的期限是多少天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17
      1、《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但对于陈述、申辩权利的期限,《行政处罚法》未作明确规定。 2、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执法人员应当场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因其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