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当竞争中的诋毁商誉行为,其构成要件如下:
第一,行为人是市场经营活动中的经营者,其他人如果受经营者的指使从事诋毁商誉行为的,可构成共同侵权人。
第二,经营者对其他竞争者进行诋毁,其目的是败坏对方商誉,战胜竞争对手,因而是以竞争为目的,其主观上的故意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经营者实施了诋毁商誉的行为,如通过广告、言论、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捏造、散布虚伪事实,使用户、消费者不明真相而对受到诋毁的经营者产生错误认识或怀疑心理,从而不愿或不再与之进行交易。
第四,有诽谤对象,诋毁行为是针对一个或多个特定竞争对手的。
第五,捏造、散布的虚伪事实会损害竞争对手的商誉,即降低社会对商誉主体的社会评价。
商誉诋毁损失认定是难题
根据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维权工作委员会2014年发布的《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件观察报告》,在不正当竞争案件最集中的安全产品、搜索服务和网站经营领域,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有,涉及安全产品的阻碍软件安装、阻碍软件运行、破坏软件、诱导卸载软件、恶意卸载软件、安装恶意插件、诋毁商誉等;涉及搜索服务的有篡改搜索结果、诋毁商誉、商标侵权、擅用其他企业名称等;涉及网站经营的有商业混同、侵犯商业秘密、擅自使用内容、诋毁商誉等。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短时间内可以造成巨大的损害后果,一天就可能造成几十万元的损失。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之间的商誉诋毁造成的恶劣影响快速传播,并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渐消除,而商业诋毁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不会随着软件的召回或者原告对软件的升级而终止。张某某说。
百度高级法务谭某表示,目前互联网不正当竞争侵权成本低、危害范围大。在百度诉某安全软件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共制作47份公证书,维权成本为40余万元。最后法院判决赔偿经济损失以及合理费用只有38.5万元。
张某某表示,不正当竞争案件赔偿额判定困难。在传统的不正当竞争案件中,法官将被告挤占的原告市场份额作为原告的损失,以原告损失作为赔偿额的计算标准,使用的是填平原则。但是,互联网商业模式有不同于传统行业的收入模式,对其财产损失的认定与实体经济应有较大的不同。同时,互联网是双边市场,企业商誉和商品信誉的损害对其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对于商誉诋毁所造成的品牌损失如何认定,在资产评估界和法律界都是一个难题。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
诋毁商誉行为如何判断
338人看过
-
诋毁商誉行为与诽谤罪的区别
162人看过
-
不正当竞争行为之诋毁商誉行为
471人看过
-
怎么认定诋毁商业信誉的行为?
185人看过
-
商业诽谤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什么是商业诋毁行为
277人看过
-
诋毁商业信誉是否构成犯罪?
410人看过
商业诋毁是指损害他人商誉、侵犯他人商誉权的行为。具体而言,它是指经营者自己或利用他人,通过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进行恶意的诋毁、贬低,以削弱其市场竞争能力,并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更多>
-
什么是诋毁商誉行为,诋毁商誉的行为要点,商家是否构成诋毁商誉罪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08诋毁商誉行为是指经营者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从而削弱其竞争力的行为。 诋毁商誉的行为要点如下: (1)行为的主体是市场经营活动中的经营者,其他经营者如果受其指使从事诋毁商誉行为的,可构成共同侵权人。新闻单位被利用和被唆使的,仅构成一般的侵害他人名誉权行为,而非不正当竞争行为。 (2)经营者实施了诋毁商誉行为,如通过广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捏造、散布虚假事实,使用户、消
-
民法典规定诋毁他人商誉行为的构成要件香港在线咨询 2024-08-311.行为人是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关键把握是否为竞争对手。如果营业员甲因乙厂不向其支付销售推广劳务费,在顾客向其询问乙厂的产品时说乙厂的产品不好,这不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而是典型的民事侵权行为。经营者通过两种途径实施此行为:一是经营者亲自实施,二是经营者通过他人或者利用他人实施。但需要注意,其他非经营者实施的侵害他人商誉的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可构成共同侵权人。例如,新闻单位被利用和唆使侵害他
-
论商业诋毁行为的构成、表现及法律责任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26该行为具有如下特点:“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3.有特定的诋毁对象,即行为所抵毁的对象必须是与行为人存在竞争关系的同业经营者,或者虽无明确所指,但他人可以从中推测其指向。二,是指有关虚假言词必须明确指向一个或几个竞争对手、用途、质量,商品声誉最终也反映了经营者的商业信誉。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不实之情。这里的捏造,既可以是无中生
-
诋毁商业信誉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0-05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扰乱了市场秩序。 本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他人既包括单位,又包括个人,必须具有特定性。这样,构成本罪的捏造并散布虚伪的事实必指向于他人。指向于他人,可以指名道姓,也可以不呼其名,但根据其虚构的内容、散布的方式,完全能让公众知道其指向于何人。如果其内容泛泛而指,根据其内容及散布方式无法推测针对的是
-
诋毁商业信誉由什么构成?浙江在线咨询 2023-11-04诋毁商业信誉罪即损害商业信誉罪由下列要件构成: 1、损害商业信誉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即故意的心理态度; 3、客体要件是商业信誉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市场秩序; 4、客观要件即行为人串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