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回家休养有生活费。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参加公司聚餐后回家发生车祸算工伤吗
参加公司聚餐后回家的交通事故可以算作工伤,上下班途中发生机动车事故的属于工伤。参加公司聚餐属于工作范畴。虽然行为人不是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和工作地点遭受到的伤害,但是聚餐是公司举办的,就可以认为是公司工作的延伸,且发生的交通事故不是由于员工的过错造成的,可以认定其为工伤。
上班回家路上撞车了算不算工伤
上班回家路上撞车了算不算工伤,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职工上下班途中遇到交通事故的可认定为工伤,但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发生的交通事故;
2、必须是在上下班的必经线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
3、必须是本人不是全部责任或者不是主要责任;
4、必须是因机动车而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四条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
工伤患者回家休养时,是否有营养费可供?
169人看过
-
工伤患者回家休养的赔偿问题
237人看过
-
工伤后回家休养能获得赔偿吗?
388人看过
-
工伤患者能否报销回家路费?
446人看过
-
工地意外受伤回家养伤,能否获得误工费?
402人看过
-
工伤患者能否获得精神慰藉金?
168人看过
机动车是指使用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的车辆,通常包括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车等各种车辆。机动车具有速度快、操作灵活、舒适性高等优点,但同时也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 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和排放标准,并取得相应的行驶证和... 更多>
-
骨折患者如何获得回家静养的赔偿?贵州在线咨询 2024-11-19在这种情况下,有责任承担起支付医疗费用、护理费用、交通费用、营养费用、住院伙食补贴费用等一系列为治疗与康复所必需的合理开支。同时,也必须补偿由于误工而导致的实际收入损失。如果对当事人造成了肢体残障,则需要进一步赔偿辅助器具费及残疾赔偿金。如果不幸导致了当事人的死亡,则应当支付丧葬费用并赔偿死亡赔偿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医疗费应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
-
工伤患者能否获得轮椅报销河北在线咨询 2024-11-24在职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遭受工伤,将能获得按照国家相关法规严格依照实行的工伤医疗福利。为了保证公平性和客观性,以及实现对工伤情况的规范化、标准化处理,所有用于治疗工伤的费用都必须遵循国家发布的《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规定。对于不符合上述规定和标准的支出,我们将坚决不予支付。 同时,国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以
-
工伤患者如何获得企业赔偿营养费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19工伤赔偿中没有营养费。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二)住院伙食补助费;(3)在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住宿费;(4)安装和配置残疾辅助器具的费用;(五)生活不能自理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六)一次性残疾补助金和一至四级残疾职工每月领取的残疾津贴;(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
-
第三者生的孩子可否获得抚养费香港在线咨询 2023-07-251、离婚争取抚养费可以先和对方协商,协议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
-
工伤患者过年是否能够获得工资报酬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23如果员工因执行职务而受伤或遭受职业病侵袭,必须暂时停止正常工作接受相关医疗处理时,其在病假期间的原来工资及福利待遇将维持不变,并由雇主按照规定以月度为单位进行支付。但星期日与法定节假日则不能作为独立计算待遇的工作日。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资纷争,劳动者有权选择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机构提出投诉,或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劳动仲裁申请书。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