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名誉侵权行为的认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22:20:54 314 人看过

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构成民事侵权时,首先也要满足一般民事侵权行为的全部构成要件,即由四个要件组成:1)民事违法行为的存在;2)损害事实;3)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4)行为人的过错。由于新闻报道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所产生的名誉侵权行有其特殊性;根据这些特点结合民事侵权行为违法构成的一般要件,可将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的具体构成要件重新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

此类行为方式分为三种:新闻侮辱行为、新闻诽谤行为、新闻侮辱诽谤行为。新闻侮辱行为指新闻作品中使用了侮辱他人人格的语言,使他人名誉权受到损害的行为。当然,从法律上判断语言是否具有侮辱性,还应将其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背景中方可断定。另外,新闻侮辱行为还容易发生在以下两方面:

1、政治上的侮辱。比如把某位党政干部说成是封建社会的钦差大臣,意味其专横跋扈。

2、才能上的侮辱。天津作家吴若增诉名誉权受侵害案,涉诉作品嘲讽吴是三脚猫的把式,他的作品不过是一篇文学函授学院学员的习作。这就否定了作家的创作才能,损害了作家的名誉。新闻诽谤行为指新闻作品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权受到损害的行为。主要包括三种:1、法律上的诽谤。1989年5月30日四川某报发表一篇报道,披露著名影星刘晓庆偷漏税上百万元,税务机关据此进行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后刘晓庆以该报和作者侵害其名誉权为由提起诉讼,法庭最后判定这条新闻贬低了刘晓庆的社会评价,侵害了她的名誉权。2、道德、纪律上的诽谤。

3、政治上的诽谤。不管是政治、法律上的诽谤,还是道德、纪律上的诽谤,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中生有、故意或过失捏造事实。而新闻侮辱诽谤行为自然是不但使用了侮辱性语言,而且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权受到严重损害的行为。笔者在此提请注意的是:名誉侵权认定既可以是内容上的失实所致,也可以是作品的语言带有侮辱性而造成,两者具备其一即可成立名誉侵权行为。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8条更是明确了这一点。

二、新闻侵权作品必须有特定的指向

侵权作品必须有特定的指向即所涉及的对象能够被受害人或公众辨识、指认。如果缺乏这种特定指向就不存在侵害名誉权,因为那就意味着没有谁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判断是否有特定指向有以下三个标志:作者明确有所指向;新闻作品所涉及的人明白指的是自己;公众理解指的是某人。有的新闻作品指名道姓,指向一目了然。然而,特定指向并非都要指名道姓。如果作品中提及受害人的绰号、荣誉称号、笔名等或作品中所描述的特定时空及相关环境使公众理解就是指某人,就可以认定具有特定指向。还有的新闻作品在批评某人时不仅没有指名道姓而且被批评人也没有什么名气,一般读者也不了解其指向是谁,但是只要作品所涉及的人理解作品中指的人是他,仍可确认有特定指向。有人说上述结论不能成立,认为只有一定范围的公众指认才能构成名誉侵权的特定指向,否则就是对号入座。其实并非如此,原因很简单,根据民法的有关原则,法律对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并不以公众知悉其受到非法侵害为条件。所以即使是受害人一人认为其名誉权受到非法侵害,他仍然有权起诉。我国民法学家孙旭培在其《新闻侵权与诉讼》一书中就持此观点。至于人们常说的对号入座,其实是新闻作品对社会上存在的某一类不良现象进行批评,而并非特指某一人或某一单位,这时有人硬是往自己身上套用,这种情况当然不构成名誉侵权,因为它并不具备特定指向的要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4日 18:1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名誉侵权相关文章
  • 如何认定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一、如何认定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一)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比如,说某人“是个小偷”等。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的方式有口头和文字等两种方式,其内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如诬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等。其特征可以称之为无中生有。(二)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比如医院未经患者同意,无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风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誉受到损害。无论故意或过失,只要侵权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造成他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即属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2023-06-07
    245人看过
  • 如何认定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一、如何认定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以书面、口头等形式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二、侵害名誉权构成的要件侵害名誉权构成的要件:(一)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事实,指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利益或者人身利益遭受损害的客观事实。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主要包括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名誉损毁、精神或财产上受到损害。精神损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损害,财产损失则是因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上的损失,也成间接损失。(二)行为具有违法性。名誉权是公民维护其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对于公民的名誉权任何人都负有法定上的不作为义务。只有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以积极的作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严,其侵害行为才具有违法性。(三)违法行为
    2023-06-07
    137人看过
  • 如何认定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如何认定名誉权,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侵害名誉权作为的一种,其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与一般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是相同的,即包括四个方面的要件:行为人实施了侵权行为、存在损害事实、侵权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有过错。但侵害名誉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又有其自身特点。(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贬低和损害他人名誉的性质,具有违法性。认定侵害名誉权行为的违法性,并不以行为人所陈述的内容是虚假的为限定条件,陈述真实事实也可能构成侵害名誉权。一般情况下,如果陈述真实的事实只是说明被陈述人的真实情况,不降低对其评价,没有实质性损害,不构成侵害名誉权。但如果行为人故意陈述他人的事实,以达到贬损受害人的名誉和尊严,降低社会对受害人的评价的目的,则构成侵权名誉权。例如,赵某和李某同为某单位干部,因职称评定在两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赵某为了超过李某,评上职称,雇人跟
    2023-04-10
    378人看过
  • 如何认定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比如,说某人“是个小偷”等。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的方式有口头和文字等两种方式,其内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如诬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等。其特征可以称之为无中生有。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比如医院未经患者同意,无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风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誉受到损害。无论故意或过失,只要侵权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造成他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即属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
    2023-04-16
    343人看过
  • 怎么认定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一)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的方式有口头和文字等两种方式。其内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其特征可以称之为无中生有,“无事生非”。只有在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诽谤、披露其隐私权等行为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受害人的评价时,才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二)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
    2023-03-19
    199人看过
  • 名誉侵权行为地如何认定
    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一、著作权纠纷由哪里负责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1、著作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经营性储存、隐匿侵权复制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关、版权、工商等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侵权复制品所在地。对涉及不同侵权行为实施地的多个被告提起的共同诉讼,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被告的侵权行为实施地人民法院管辖;仅对其中某一被告提起的诉讼,该被告侵权行为实施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2、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的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3、涉及域名的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中
    2023-04-12
    468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责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名誉侵权指的是文学作品、通告文字、行为语言或其他形式对当事人产生了名誉上的消极影响所构成的一种违背人权的行为,行为人要负法律责任。 任何个人、媒体不得发布捏造虚假信息、刊登新闻、PS图片,否则构成名誉侵权。如果是真实事件发布,则不构成名誉侵... 更多>

    #名誉侵权
    相关咨询
    • 什么是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6-28
      名誉权是公民维护其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对于公民的名誉权任何人都负有法定上的不作为义务。只有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以积极的作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严,其侵害行为才具有违法性。
    • 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行为有哪些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12
      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有: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 名誉权侵权行为的认定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29
      名誉,是指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任何个人、媒体,不得发布捏造虚假信息、刊登诽谤新闻,否则构成名誉权。如果是真实事件发布,则不构成名誉权
    • 在新闻方面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6-21
      名誉,是指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任何个人、媒体,不得发布捏造虚假信息、刊登诽谤新闻,否则构成名誉权。如果是真实事件发布,则不构成名誉权。
    •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责任
      山东在线咨询 2021-10-27
      新闻报道侵害他人名誉权,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害包括财产损失和非财产损失,侵权行为人应承担的相应责任方式,也包括损害赔偿和非财产性责任方式。其中非财产性的责任方式主要有停止损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这几种。在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中,非财产性责任的运用极为普遍。所谓停止侵害,即新闻侵权行为正在进行或者仍在延续时侵权行为人要终止侵害行为,新闻侵权行为已经发生且尚未停止,继续造成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请求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