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量刑标准是: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构成,故意不构成本罪。
一、国有企业人员犯失职罪的具体有哪些
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犯罪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财产权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在客观上表现为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以及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他主体不构成本罪。
4.主观方面只能由间接故意与过失构成。
二、玩忽职守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玩忽职守罪与非罪行为的界限
“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是本罪成立的必备要件。因而是否造成了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是区分本罪与一般玩忽职守行为的界限。
2、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界限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1)犯罪主观方面不同。本罪在主观方面是出于过失;而滥用职权罪在主观方面则是出于故意。
(2)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不同。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而滥用职权罪在客观方面则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滥用职权或者超越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玩忽职守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1)犯罪客体不同。
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和同类客体都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属于渎职罪的范畴;而重大责任事故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生产、作业安全,同类客体是公共安全,不属于渎职罪的范畴。
(2)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不同。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该行为只能发生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活动过程中;而重大责任事故罪在客观方面则表现为,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该行为只能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之中。
(3)犯罪主体不同。
本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则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4、玩忽职守罪与本章规定的特殊的玩忽职守犯罪的界限
玩忽职守罪仅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犯罪的一个概括的规定,只适用于那些《刑法》分则没有明确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情况。
-
失职被骗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何量刑?
214人看过
-
2021年最新: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刑罚规定
223人看过
-
国家工作人员履行合同失职罪如何认定
304人看过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
378人看过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被骗罪一般几年会判刑
463人看过
-
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既遂会判多久的时间?
191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2022年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既遂法院如何判山东在线咨询 2022-12-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七条【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现行刑法对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既遂如何量刑贵州在线咨询 2023-01-13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既遂的量刑标准具体如下: 1、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包括造成大量资金、财物被诈骗;因为被骗,对方根本不会付款或无法供货;工厂濒临破产倒闭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立案规定河南在线咨询 2021-10-12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负责人,在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而受到欺诈,如果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嫌疑,应立案诉讼:(1)国家直接经济损失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2)相关公司破产、停业、停业6个月以上或被吊销执照和营业执照,被命令关闭、撤销、解散的;(3)其他造成国家利益严重损失的情况。金融机构,从事外贸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100多万美元的外汇被骗,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