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错误问题的实质是故意犯罪既遂成立与否----以金融犯罪中的对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11-06 09:00:23 432 人看过

事实认识错误问题的实质在于是否成立故意犯罪的既遂以及成立何罪的既遂,也就是,在主客观相统一的范围内成立故意犯罪的既遂。行为人对自己所使用的金融工具等发生认识错误,也可谓一种对象认识错误。若主观故意与客观事实分别对应的罪名所保护的法益完全相同或存在包容、交叉关系时,两罪的构成要件可能存在实质的重合。对象错误若属于同一构成要件内不同行为类型以及同一行为类型不同要素间的错误,不影响既遂的成立;对象错误跨越不同构成要件时,若两罪的法定刑相同,成立客观事实所对应的犯罪的既遂;在主观轻而客观重,或者主观重而客观轻时,均在主客观相统一的范围内成立轻罪的既遂。【关键词】事实认识错误;对象错误;主客观相统一;犯罪既遂【写作年份】【正文】一、问题的提出设例1:行为人误以为自己大量持有的是他人真实有效的信用卡,而事实上持有的是伪造的信用卡,如何处理?设例2:行为人误以为自己伪造的是国库券,而事实上伪造的是企业债券,如何处罚?设例3:行为人误以为自己是使用伪造的国库券进行诈骗,而事实上是使用伪造的汇票进行诈骗,如何评价?设例4:行为人误以为自己走私的是刑法规定规定的普通货物、物品,而实际上走私的是151条第2款规定的贵重金属,如何定罪处罚?设例5:行为人误以为自己出售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事实上出售的是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如何解决?设例6:行为人误以为自己非法出售的是真实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实际上出售的是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如何对待?设例7:行为人误以为虚开的是真实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实际上是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是否成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既遂?对于上述相关问题,不少学者不是作为认识错误问题加以讨论,而是讨论冒用”的信用卡、金融票据等是否必须真实有效,[1]这可能偏离了问题的实质。而且,一旦认为,刑法中的杀人”包括杀假人,持枪抢劫”包括持假枪抢劫,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既包括他人真实有效的信用卡,也包括伪造、变造、作废的信用卡,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既包括真实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包括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则不仅使得刑法中的概念和构成要件丧失明确性、定型性,而且也会使得不同罪名之间和同一罪名的不同行为类型之间的区分发生困难。例如,若认为刑法规定中持枪抢劫”,既包括持真枪抢劫,也包括持假枪抢劫,[2]那么,即便不是用假枪顶在被害人后背上而是用手指头顶在被害人手背上,只要让被害人感觉有支枪顶在后背上而乖乖地”交出财物的,也能被认定为持枪抢劫”,于是,刑法规定中的持枪抢劫”的含义便是持硬邦邦的东西抢劫”,想必没有人赞成这种解释。又如,若认为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既包括出售真实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包括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然导致刑法规定的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规定的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界限不清。再如,若认为刑法规定第1款第3项冒用他人信用卡”,既包括冒用他人真实有效的信用卡,也包括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信用卡,必然导致刑法规定第1款第3项与第1、2项之间在客观上并无明确界限。[3]因此,上述设例相关问题只应作为错误论问题加以解决。二、事实认识错误问题的实质在于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与否国内外刑法理论一般将事实认识错误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并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个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事实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以下简称具体的事实错误)主要包括对象错误、打击错误与因果关系的错误。对于具体的事实错误,存在具体的符合说与法定的符合说的争论。前者认为,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具体地相一致时,才成立故意的既遂犯;后者认为,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只要在犯罪构成范围内是一致的,就成立故意的既遂犯。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以下简称抽象的事实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或者说,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跨越了不同的犯罪构成,因而也被称为不同犯罪构成间的错误。抽象的事实错误只有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两种情况。关于抽象的事实错误,刑法理论上存在抽象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的争论。抽象符合说认为,在行为人所认识的构成要件事实与现实发生的构成要件事实相一致的限度内,承认故意犯罪的既遂。法定符合说认为,不同犯罪构成之间的错误原则上阻却故意的成立或者仅成立故意犯罪未遂。法定符合说还认为,即使犯罪构成不同,但如果犯罪是同质的,那么,在重合的限度内,成立轻罪的故意既遂犯。[4]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14: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绑架罪立案后犯对象错误,是否已经构成了既遂罪?
    是既遂。严格从法律条文的规定来分析,绑架罪的客观行为是单一行为,即只要行为人将绑架他人的行为实施完毕,就构成绑架罪的既遂。相关法律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构成绑架罪绑架罪的构成: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健康、生命权利及公私财产所有权利。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的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暴力”,是指行为人直接对被害人进行捆绑、堵嘴、蒙眼、装麻袋等人身强制或者对被害人进行伤害、殴打等人身攻击手段。3、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
    2023-07-04
    298人看过
  •  未遂与中止:犯罪行为的实质分析
    这段内容讲述了犯罪行为的时间和未遂与中止的区别,以及未遂和中止的刑事责任不同。犯罪未遂发生于实行阶段,而犯罪中止则发生在预备或实行阶段。犯罪未完成的原因也有所不同,犯罪未遂是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达成目标,而犯罪中止则是指行为人主动放弃了继续实施并完成犯罪的可能性。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1.犯罪行为的时间有所差异,犯罪未遂发生于犯罪实行阶段,而犯罪中止则发生在犯罪预备或实行阶段;2.犯罪未完成的原因也有所不同,犯罪未遂是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达成目标,而犯罪中止则是指行为人主动放弃了继续实施并完成犯罪的可能性。3、刑事责任不同,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是两个在司法审判中经常出现的概念,它们的区分对于正确判断犯罪行为具有
    2023-08-19
    252人看过
  • 认定既遂犯罪事实一定成立吗
    犯罪既遂已经认定的情况下,是存在犯罪事实的。根据刑法分则各种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和刑法的一般理论,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几种形式:1、行为犯。也称举止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2、结果犯。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法定的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3、举动犯。也称为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4、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特别危险状态而构成既遂的犯罪。既遂犯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分则对所触犯法条规定的法定刑直接处罚。既遂犯罪成立吗?犯罪既遂了一定犯罪成立。因为犯罪既遂需要满足犯罪的所有构成要件,其中也必须满足对他人实施了伤害,所以犯罪既遂就是犯罪成立。犯罪成立指的是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该当性,犯罪既遂指的是犯罪的形态。成立犯罪后,不一定就是
    2023-08-16
    138人看过
  • 对象错误是故意犯罪吗
    在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预想加害的对象与实际加害的对象不一致,但在法律性质上是一致的情况。对象认识错误在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预想加害的对象与实际加害的对象不一致,但在法律性质上是一致的情况。如甲预定杀害乙(人),因为把丙(人)误认作乙,而杀害了丙。这就产生了预想加害的对象(乙)与实际加害的对象(丙)不一致的情况。对象错误不排除故意犯罪的罪责,当行为人误认的对象与其意图侵害的对象属于反映同一犯罪客体的对象时,行为人应负故意犯罪既遂的刑事责任。当行为人误认的对象与其意图侵害的对象不属于同一性质,即不属于同一犯罪客体的物质表现时,行为人应负故意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
    2023-06-14
    303人看过
  • 犯罪实行终了与犯罪既遂的区别有吗?
    一、犯罪实行终了与犯罪既遂的区别有吗犯罪实行终了与犯罪既遂两者是有区别的;犯罪的终了是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实施完毕,可分为实施终了的犯罪和未实施终了的犯罪。如盗窃嫌疑人使尽了所有方式都没能打开保险柜,构成犯罪未遂属于实施终了的未遂;盗窃时没等打开保险柜就被抓获,属于未实施终了的犯罪未遂。犯罪既遂是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也就是说,只要犯罪构成四要件: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齐备,那么就构成了犯罪既遂。二、犯罪既遂的形式有哪些根据刑法分则各种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和刑法的一般理论,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几种形式:1、行为犯。也称举止犯,是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2、结果犯。是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法定的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3、举动犯。也称为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
    2023-04-18
    171人看过
  • 实行犯既遂不认罪是否可以定罪?
    一、实行犯既遂不认罪是否可以定罪犯罪既遂不认罪业可以定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二、犯罪既遂的特征是什么1、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2、行为人必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3、行为人的行为齐备了某种犯罪的基本构成的全部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五十三条 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人民法院判决书,必须忠实于事实真象。故意隐瞒事实真象的,应当追究责任。
    2024-01-30
    236人看过
  • 犯罪事实是否必须根据犯罪事实的对象量刑
    量刑时要求必须以犯罪事实为依据。犯罪事实包括犯罪构成的基本事实,也包括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其中社会危害性程度大小是区分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以及由此而定的对犯罪分子是否适用刑罚、如何适用刑罚的重要根据。审判机关也是通过犯罪事实进行定罪,进而确定量刑。与其它犯罪事实的认定界限(一)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首先,妨害公务罪指向的对象是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指向的对象是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其次,妨害公务罪的方法必须是用暴力、威胁的方法,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不要求用这种方法。但是,在实践中,有的当事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往往表现为司法工作人员到现场强制执行判决、裁定时(如强制拆除违章建筑、强制搬迁时),当事人用对执行人员实施暴力的方法阻碍执行,这既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又具有妨害公务的特征,通常认为,对执行人员使用暴力,目的是阻碍执行判决
    2023-07-28
    240人看过
  • 事实不成立是否构成犯罪?
    举报事实不成立,如果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构成犯罪。如果举报人存在诬告陷害情形的,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情节严重会构成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泄露举报人信息构成犯罪吗泄露举报人信息应当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应当根据性质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涉嫌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客体要件。滥用职权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致使国家机关的某项具体工作遭到破坏,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滥用职权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公共财产或者公民的人身及其财产;2、客观要件。滥用职权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
    2023-07-07
    267人看过
  • 故意犯罪过程中事实认识错误的归责有哪几种情形
    1、对象认识错误。在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预想加害的对象与实际加害的对象不一致,但在法律性质上是一致的情况。(1)这种情形被称为“对象错误”或“具体事实错误”。又称法律性质相同的对象之间的错误,或者“同类对象错误”。(2)判断对象之间的法律性质是否相同的依据:是否属于同一法律条文(罪状或犯罪构成)的犯罪对象。(3)评价(或归责)要点“法定符合说”:通常行为人甲直接对丙的死亡结果承担故意罪责。即直接认定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2、客体错误。在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预想加害的对象与实际加害的对象不仅在事实上不一致而且在法律性质上也不一致。(1)这种情形被称为客体错误或抽象事实错误。原因是:既然对象的法律性质不同,因此,就不是简单的对象错误,而是涉及社会关系(客体或法益)的错误。(2)评价或归责:①对预定实施的故意罪,成立故意犯罪未遂。②对因错误而实际实施的行为或加害的对象,排除故意,即不成立故意
    2023-05-04
    161人看过
  • 犯罪既遂有实施犯罪吗?
    一、犯罪既遂有实施犯罪吗?犯罪既遂作为犯罪的基本形态,是认定其他未完成犯罪形态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因此,确立科学而又合理的犯罪既遂标准,对于准确量刑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刑法上对其他几种犯罪形态的成立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惟独没有明确规定犯罪既遂形态的标准,因此在理论界存在着争论。在罪刑法定原则既已确立的前提下,“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更是稳固了其通说地位。但是“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不仅在表述上不尽妥当,而且在司法领域里并不优越于其他学说,在立法层面上更是一筹莫展。以下,将从司法和立法两个不同层面对“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展开检讨,进而主张在司法领域里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在立法层面上提倡“犯罪目的实现刑事政策说”的犯罪既遂标准。中国刑法学界主要是在司法领域里讨论犯罪既遂的标准,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1)犯罪目的实现说。认为犯罪既遂是指“实施终了的犯罪行为,达到了行为人预
    2023-04-16
    71人看过
  • 犯罪对象错误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一、犯罪对象错误是否构成犯罪行为1.如果犯罪对象认识错误属于同一客体中对具体对象的认识错误,系同一犯罪构成要件内的事实认识错误,并不影响到犯罪构成本身。2.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3.事实错误中的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相同的法益,行为人的认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仍然属于同一犯罪构成的情况。二、刑法中的打击错误和对象错误打击错误是属于既遂的一种表现形式的。具体的打击错误是指,由于行为的误差,使得行为人意欲侵害的对象(攻击对象)与实际侵害的对象(误击对象)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尚未超出同一构成要件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2023-09-26
    459人看过
  • 深入剖析犯罪中止与未遂的实质差异
    犯罪中止跟未遂的区别是:1、发生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犯罪开始实施后,犯罪预备阶段没有犯罪未遂;2、犯罪失败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失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愿,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3、刑事责任不同。根据规定未遂犯可以比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中止犯不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3、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
    2023-07-07
    142人看过
  • 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
    (1)《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可以请求国家赔偿的错误拘留,仅指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实行的错误拘留,对有犯罪事实或者有事实证明有重大犯罪的人实行拘留,是拘留的实质性要件,是拘留正确性的根本所在。合法的拘留除了符合实质性要件外,还应当符合拘留的法定程序要件。无论是违反实质要件还是违反程序要件,都是错误的拘留。但是,属于国家赔偿事由的仅指违反实质要件的错误拘留,即对于无罪的人违法实施拘留措施的。虽然违反程序规定的拘留显然是错误的,如没有在24小时内讯问,超过法定期限批准逮捕等,但这种错误拘留不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属于司法机关应该纠正的,内部惩戒的范围。(2)在实践中属于国家赔偿范围的错误拘留的情形主要有:1、公安、检察机关等有拘留决定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明知被拘留人没有犯罪或者缺少证明其犯罪的证据,出于不当目的,作出拘留决定并已执行的;2、公安机关等执行拘留决定的机关执行
    2023-06-20
    116人看过
  • 共同犯罪故意与实行过限犯罪故意
    柏某,女,十五岁。今年二月一天,柏某与叶某、梁某预某:由柏某将嫖客甘某骗进柏所租住的房屋内,在发生关系时,按约好的信号遮住甘的视线,再由叶某潜入室内,盗走甘的现金840元。甘发现被盗后,叶、梁冲入室内,叫柏某离开现场,柏离开后,叶、梁对甘暴力威胁,梁某持刀砍杀伤甘的左手。案发后,叶、梁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无议,柏某是否也构成抢劫罪,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柏某构成抢劫罪。理由:柏与叶、梁三人共同谋划,以色情手段引诱他人,乘机盗窃他人财物,在被发现后,叶、梁叫柏离开现场,柏应该预见到叶、梁会对甘某采用暴力手段,但柏未明确表示反对,是一种默认,叶、梁在盗窃当场对甘使用暴力,应视为叶、梁、柏三人的共同行为,柏某应与叶、梁一样,构成由盗窃转化而成的抢劫罪。第二种观点认为:三人只是商量盗窃,并未明确商量在盗窃被发现后怎么办,叶、梁叫柏某离开,柏某并不知道叶、梁对甘要采用暴力,叶、梁对甘采用暴力的行为,柏某
    2023-06-12
    383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犯罪故意中的事实认识错误是什么意思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07
      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理解。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这种情况分为:对象错误、打击错误和因果关系错误。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
    • 刑法上的具体事实错误与抽象事实错误中的罪质是什么意思啊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07
      一、具体事实认识错误1、对象错误:甲想杀乙,误认为丙是乙,举枪杀死。(乙不在现场)具体符合说:评价:对乙无罪,对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法定符合说:评价:对乙无罪,对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2、打击错误:甲想杀乙,把乙身边的丙打死了。(乙在现场)。具体符合说:评价:对乙未遂,对丙过失致人死亡,竞合构成故意杀人罪。法定符合说:评价:对乙无罪,直接认定对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二、抽象事实认识错误1、对象错
    • 过失犯罪的犯罪事实认识错误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07
      对象错误:甲想杀乙,误认为丙是乙,举枪杀死。(乙不在现场) 具体符合说:评价:对乙无罪,对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法定符合说:评价:对乙无罪,对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打击错误:甲想杀乙,把乙身边的丙打死了。(乙在现场)。 具体符合说:评价:对乙故意杀人未遂,对丙过失致人死亡,竞合构成故意杀人罪。 法定符合说:评价:对乙无罪,直接认定对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 犯罪中止是否构成犯罪既遂中止是否构成犯罪既遂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05
      至于犯罪中止,目前的通说基本上认为犯罪既遂后不再有犯罪中止。
    • 什么是犯罪事实错误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12
      犯罪构成事实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事实情况的认识发生错误。其包括三种认识错误: 1、客体认识错误,指对自己侵害的客体本身认识错误,如将侵害生命误认为是侵害身体,这种情况应按行为人意图侵害的客体定罪。 2、客观方面认识错误,一是对行为性质认识错误,二是对行为工具认识错误,三是对行为对象认识错误。 3、因果关系认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