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欠薪如何赔偿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限期支付加班费或经济补偿金;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补发差额;如果员工逾期不付款,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或者国家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责令按照应支付金额的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追加赔偿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而不支付加班费的;(四)依照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而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在何种情况下属于恶意欠薪罪恶意欠薪罪改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劳动者有支付能力时,以转移财产、逃匿或者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等手段逃避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行为。犯罪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后仍未支付的,要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需要在主体要件、主观方面、客体要件等方面符合法律要求,客观方面和认定标准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企业和自然人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就是说,主观上明知其“不支付劳动报酬”的不作为,会造成劳动者不能及时实际获得劳动报酬,而希望或放任后果发生的社会危害后果。有几种情况应该认定为故意的:
(1)明令拒绝的,即明令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的,应当认定为故意。包括无正当理由的违约,无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虽然是指支付,但主动实施的行为,找借口不支付,应认定为故意。无正当理由转让财产,造成无力支付的虚假形象的;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给予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工作人员逃逸,致使无法支付虚假形象的;或者非法扣减工资、罚款的犯罪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劳动者的财产权利,又妨碍正常的劳动用工关系,违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在犯罪的客观方面,既有危害行为,也有危害结果,二者在刑法上有因果关系:(1)以转移财产、逃跑、藏匿等手段逃避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但不支付劳动报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
1)以转移财产、逃逸等手段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
<2)能够支付但不支付劳动报酬的。也就是说,企业的银行存款足以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却不作为,导致劳动者没有按照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期限领取劳动报酬。如果如实执行月工资制度,超过20天不发工资,就构成“不发”
-
恶意欠薪的“恶意”如何确定?
340人看过
-
2024恶意欠薪如何处罚
113人看过
-
如何预防公司恶意欠薪?
365人看过
-
恶意欠薪应当入刑之“恶意欠薪罪”
498人看过
-
恶意欠薪可以得到哪些赔偿
76人看过
-
欠薪罪和恶意犯罪如何判刑?
490人看过
罪数是指一人所犯之罪的数量。确定罪数的标准是犯罪构成的个数,即行为人的犯罪事实具备一个犯罪构成的为一罪,具备数个犯罪构成的为数罪。凡是行为人以两个以上的故意或过失,实施两个以上行为,具备两个以上犯罪构成的,就是数罪。 ... 更多>
-
如何认定恶意欠薪罪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31恶意拖欠工资罪实际上是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罪。其量刑标准为: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通过转让财产、逃跑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无法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行为。
-
欠薪如何才算是恶意安徽在线咨询 2023-10-24【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91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
如何处罚员工恶意欠薪四川在线咨询 2023-05-0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 (一)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二)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 《刑法》第276
-
如何收集恶意欠薪的证据香港在线咨询 2022-09-16恶意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侵犯,严重破坏了诚实信用的市场原则,也是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因此,用人单位,使劳动者一方面要收集相关的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存在欠薪的事实。想要证明用人单位存在欠薪事实,需要收集的材料有以下:第一,或者其他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如加盖公司公章的入职表,工作岗位的门禁卡、考勤记录等。二,证明应当支付薪资数额的证据,如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数额或工资调整。三,
-
企业恶意欠薪后要如何处理香港在线咨询 2023-05-231、企业恶意欠薪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者直接申请劳动仲裁。 2、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