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争议仲裁的申请人都有哪些呢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29 08:43:15 238 人看过

申请人必须与人事争议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是指人事争议发生后,根据法律规定将争议提请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解决的当事人。

1.申请人必须与人事争议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

2.申请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

3.由于超过时效的人事争议案件无法进入仲裁程序,其仲裁请求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人事争议仲裁办案程序

人事争议仲裁申请必须有事实理由,即申请人提出仲裁请求的事实根据和人事政策法规的依据。那么,当事人在遇到人事争议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人事争议仲裁的程序是怎样的呢?

一、申请

(一)、下列情形按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相结合的原则,可向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人事争议仲裁。

1、国家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因录用、调动、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2、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以及履行聘任(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3、企业单位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4、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仲裁的人才流动争议和其他人事争议。

(二)、当事人应当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按被申请人数递交副本。

二、受理与准备

(一)、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1、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2、决定受理的,应当在7日内将应诉通知书及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

(二)、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申请人没有按时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三、调解

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应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效力。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四、仲裁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进行仲裁。

(一)、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或仲裁庭认为不需要或不宜开庭的,可书面仲裁。

1、决定开庭处理的,仲裁庭应当于开庭前5日内将开庭时间、地点等书面通知当事人。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只有经过质证认定的事实,才可以作为仲裁的证据。

2、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地位平等,适用法律法规平等,有申请回避和进行辩论的权力。当事人必须遵守仲裁庭纪律,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撤回申请处理,对被申请人按缺席处理。

3、仲裁庭应当在裁决作出后5日内制作裁决书。裁决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效力。

4、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案件,一般应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60内结案。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

5、当事人参加仲裁活动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委托他人代理的,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二)、发生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当事人必须执行。

五、复议

(一)、当事人有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0日内向作出裁决的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

1、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是违反法定程序的。

2、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3、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证裁决的证据的。

4、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受贿索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二)、复议期间,不影响裁决的执行。

六、司法救济

事业单位当事人对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可向用人单位或者聘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处理人事争议仲裁的开庭程序

【人事争议仲裁开庭程序】

人事争议仲裁进入到开庭审理的步骤时,有相应的开庭程序。那么,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的开庭程序是怎样的呢?

(1)书记员宣布当事人和其它仲裁参加人入庭,并宣布仲裁庭纪律;

(2)书记员宣布首席仲裁员、仲裁员入庭;

(3)首席仲裁员核对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的身份;

(4)当事人的身份经首席仲裁员核对无误,且当事人对对方出庭人员没有异议,首席仲裁员宣布各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符合法律规定,可以参加本案仲裁活动;

(5)首席仲裁员宣布开庭,宣布案由,不公开处理的案件应当说明理由;

(6)首席仲裁员宣布仲裁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名单;

(7)首席仲裁员告知当事人有关的仲裁权利义务,询问各方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仲裁庭应当宣布休庭。当事人申请回避的理由不能成立的,由首席仲裁员在重新开庭时宣布予以驳回,记入笔录。当事人申请回避的理由成立,决定回避的,由首席仲裁员宣布延期开庭。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3日 12: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人事争议仲裁相关文章
  • 人事争议仲裁的原则都有哪些
    一、人事争议仲裁的原则都有哪些1、人事争议仲裁的原则都有:自愿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原则;仲裁组织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原则;一裁终局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第五条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第六条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第七条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二、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是什么1、仲裁协议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仲裁协议无效,除此之外当仲裁事项为法律禁止仲裁的内容、订立仲裁协议的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采取胁迫手段订立的仲裁协议都是无效的。2、仲裁协议包
    2023-06-14
    84人看过
  • 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
    人事争议仲裁
    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职务、工作单位、家庭地址、电话、邮编)委托代理人:(姓名、性别、年龄、职务、工作单位、单位住址、电话、邮编)被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职务、工作单位、单位住址、电话、邮编)委托代理人:(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地址)请求事项:事实和理由:此致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人:(签名或盖章)年月日附:1、副本份2、证据件注:1、本文书是为了指导人事争议当事人进行仲裁申请而供申请人填写使用的;2、申请人如果是单位的,则应写明单位的名称及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姓名、职务;3、“事实和理由”栏可续页。
    2023-06-13
    425人看过
  • 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条件有哪些?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满足下列条件: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是与劳动权利义务有关的劳动争议;申请仲裁人应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当事人应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应当提交书面申诉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副本。一、未签劳动合同仲裁有效期是多长时间未签劳动合同仲裁时效是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将申诉书的副本送达被诉人,并组成仲裁庭定不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被诉人应当自收到申诉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强调用人单位必须在一个月的宽限期内积极主动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
    2023-03-10
    412人看过
  • 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需满足哪些要求
    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需要满足哪些条件1.申请人必须与人事争议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是指人事争议发生后,根据法律规定将争议提请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解决的当事人。认定人事争议仲裁的申请人应当注意以下问题: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是指事业单位人事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现人事权利和履行人事义务而发生的各种纠纷。当然,这里的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是指目前法律规定的辞职、辞退以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所谓申请人与人事争议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就是指人事争议申请人应当是公民个人和事业单位之间所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这个利害关系必须是直接的利害关系,即申请人应该是人事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如果与争议存在着间接的利害关系就不能以申请人的身份出现,只能是作为第三人。2.申请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这里的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判断标准是:一是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二是
    2023-06-14
    424人看过
  • 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应满足哪些要求
    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需要满足哪些条件?1.申请人必须与人事争议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是指将争议提交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解决的一方人事纠纷发生后依法处理。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是指事业单位人事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实现人事权利、履行人事义务而发生的各种纠纷。当然,这里的事业单位人事纠纷是指因辞职、辞退、履行现行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所谓申请人与人事纠纷案件之间的直接利益,是指人事纠纷申请人应当是公民个人与事业单位之间纠纷的一方。这种利益必须是直接利益,即申请人应当是人事纠纷的一方。如果争议中存在间接利益,则不能以申请人的身份出现,但仅作为第三方2.申请人必须具有行为能力此处的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获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判断标准是:第一,能够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第二个问题是你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行
    2023-05-07
    414人看过
  • 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应注意哪些问题
    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是指人事争议发生后,根据法律规定将争议提请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解决的当事人。认定人事争议仲裁的申请人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申请人必须与人事争议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是指事业单位人事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现人事权利和履行人事义务而发生的各种纠纷。当然,这里的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是指目前法律规定的辞职、辞退以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所谓申请人与人事争议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就是指人事争议申请人应当是公民个人和事业单位之间所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这个利害关系必须是直接的利害关系,即申请人应该是人事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如果与争议存在着间接的利害关系就不能以申请人的身份出现,只能是作为第三人。2、申请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这里的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判断标准是:一是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二是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
    2023-06-06
    345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争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人事争议仲裁是指专门性的人事仲裁机构居中对人事争议进行调解或裁决的行为,是行政权力与司法权力相结合而采用的一种解决人事争议纠纷的方式。 劳动人事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 更多>

    #人事争议仲裁
    相关咨询
    • 人事争议仲裁的申请人都有哪些呢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7-09
      申请人必须与人事争议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是指人事争议发生后,根据法律规定将争议提请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解决的当事人。 1.申请人必须与人事争议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 2.申请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 3.由于超过时效的人事争议案件无法进入仲裁程序,其仲裁请求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 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需注意哪些?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18
      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需注意,有明确的被申请人与具体的申诉请求和事实、理由。 ①有明确的被申请人、具体的仲裁请求,即是解决“告谁”,“请求解决什么问题”。任何争议发生至少有二方以上的当事人,若作为申请方的当事人不知道另一方当事人是谁,被申请人不明确,就无法解决人事争议,缺乏承担责任的主体。同时还要有明确、具体的仲裁请求,即是说申请人请求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②事实理由。即是申请人
    • 申请人事争议仲裁需要注意哪些要求呢?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04
      申请人事争议仲裁需要注意下列要求:要在仲裁机构的受案范围和管辖范围内;不能超过仲裁时效的有效期间;要有申请书和证据材料;以及申请人与案件要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等。
    • 哪些人事争议案件不能申请仲裁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10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受理下列人事争议案件: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因人事任免、奖惩、人员调整等发生的人事争议争议; 2、在法院、检察院及公安、司法行政、国家安全、保密机关从事保密工作的机要工作人员,因调动、辞职发生的人事争议; 3、正在接受审查尚未结案的人员发生的人事争议;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争议。上述不受理范围,均属于不可以申请仲裁范围。
    •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条件都有哪些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4-26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以下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