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及证据规则都规定了第三人在诉讼中享有举证的权利,但第三人在诉讼中如何行使自已这项权力,这项权力如何得保障,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争议,特别是因为第三人在行政诉讼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其所举证据的效力认定中出现的差异,以及现有法律法规对第三人所举证据效力的限制,现就这方面的问题发表自已的看法。
一、行政诉讼中第三人的地位和证据效力
第三人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行政诉讼中没有相关的规定,但在民事诉讼中有明确的规定,民事诉讼中第三人有独立请求权和无独立请求权的划分,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对原、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认为有独立的请求权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中来,进行诉讼的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对原、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的结果可能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中来,进行诉讼的人,这两种性质的第三人在民事审判中所举证据效力是一样的。
两种性质的第三人在行政诉讼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相对存在的,但有所不同,首先行政诉讼中的有独立请求权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地位是不一样的,民事诉讼中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既不属于原告也不属于被告,而是属于自已,因而既不同意原告的主张,也不同意被告的主张,而是以独立的实体权利人的资格。而行政诉讼中享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不具备独立请求权,而是依附于原告来共同对抗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这种请求权和原告的请求权相同,具有共同原告的地位。其次在行政诉讼中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权的第三人虽然都有相同的举证责任,但依现有的法律师规定,所举证据的效力是不同的,享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依附于原告来共同对抗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在诉讼中所举证据是为了推翻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或要求其履行其行政行为,这时所举证据的效力与原告相同。依附于被告的诉讼中第三人即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行政诉讼中表现比较多,如原告与第三人发生斗殴后,公安机关对原告进行了处罚而未对第三人处罚,原告有异议,提起诉讼;再如一方因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工伤认定不服提起诉讼等等,这时的诉讼中都有第三人处在被告一边,来支持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审判实践中也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是第三人提供的证据是用来支持被告具体行政行为都应认定无效,因为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其他人没有证明被告具体行政行为正确资格。对这一规定要有正确的理解,因为在现有的规定中,没有限制第三人的举证责任,虽然对第三人所举证据效力有限制,但没明确规定在第三人依附与被告的诉讼中所举证据一概无效,这实际上是剥夺了第三人的诉讼权利。依照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对依附于被告的第三人所举证据的效力与原、被告举证效力不同,这种不同要从二种情况来认定,(一)如果第三人所举证据是被告在作具体行政行为时没有取得的证据,而该证据又必须是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必须具有的,那么,该证据依照证据规则的规定即使该证据确实充分,也不能作为认定被告具体行政行为正确的证据;(二)如果第三人的证据是用来对抗原告提出的证据,只要该证据确实充分,能够证明所反映的事实,就可采用。
二、现有法律法规对第三人所证据效力的限制
第三人提供的证据依照现有的法律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充分的维护自已的权利,特别是依附于被告所处的地位提供的证据所受限制,因为第三人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正确的依据,具体行政行为正确,只能依据被告提供的证据来确定。第三人提供的证据只是对被告所提供证据起辅助作用,对被告提供的证据进行证明,具有补充的成份,但这种补充起不到弥补的作用,这样在被告不积极提供证据的基础上,就会损害第三人的权利。
如在审判实践中遇到这样一件案件,某开发公司在建设商品房过程中,需拆除原告所住房屋,因原告与某开发公司未能就补偿安置问题达成协议,某开发公司向某建委申请裁决,某县建委作出限时拆除原告房屋的裁决,后原告起诉,由于种种原因,被告某县建委拒绝提交证据,并拒不出庭,意在败诉,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人某开发公司列举了原、被告恶意串通的诸多事实后,交出了多份证据,证明被告作出的裁决是合法正确的,法院经审查后认为第三人的证据能证明被告作出的裁决合法,依照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即使第三人所举证据能够证明被告作出的裁定正确,法院也不能判决维持该裁定,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的规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这一规定是必要条件,不存在其他特殊和例外的规定。笔者认为这是法律规定上的个漏洞,应当设定一个例外,在特殊情况下,第三人若能举出确凿证据,证明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合法的,法院就应依法采纳,维持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这样既符合行政诉法的合法性审查原则,也有利于打击行政诉讼中的不正之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我们也应正确的理解被告负举证责任的立法含义,行政诉讼法和证据规则中规定的被告负举证责任,基于三个方面原因,首先是行政诉讼审查的是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为的合法性。依据行政法治原则,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建立在充分确凿的证据基础上,没有充分确凿的证据即实施行政行为,本身就是违法。其次,在行政审判行为过程中,行政机关居于主动和优势地位,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由行政机关举证比较公平。第三、行政机关掌握国家权力和强大的资源,由行政机关举证更能节省社会成本。因此,法律规定让行政机关负举证责任是与客观情况相符合的。法律强调被告的举证责任,并不意味着第三人不能举证,更非举证确凿也不应作为定案依据,这个问题在我国法律规定上也应进一步规范,使第三人的举证效力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
-
浅析行政复议第三人
284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第三人举证能否免除被告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
265人看过
-
行政诉讼第三人举证期限和送达
212人看过
-
浅议行政诉讼中法官的举证释明权
147人看过
-
浅析行政共同诉讼
271人看过
-
浅谈行政诉讼举证时限制度
412人看过
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公诉案件的公诉机关(检察院)和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害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证明责任。 公诉案件的检察院负责举证,公安机关有侦查权,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可以作为检察院举证的材料,但公安机关没有向法庭举证的资格。... 更多>
-
行政诉讼中被告怠于举证影响诉讼效力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06在行政诉讼中,被告怠于举证,承担行政诉讼案件没有相应证据而败诉的后果。其理由就是依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
行政案件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如何举证广西在线咨询 2023-07-15(一)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 (二)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三)在-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 (四)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
行政诉讼中法院如何认定当事人、委托人及仲裁人在行政诉讼中的举证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271、质证是指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对当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证据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的有无、大小予以说明和质辩的活动或过程。广义质证通常指在诉讼或仲裁活动中,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对另一方出示的证据的合法性、与本案争议事实的关联性、真实性,是否有证明力,是否可以作为本案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进行的说明、评价、质疑、辩驳、对质、辩论以及用其他方法表明证据效力的活动及其过程
-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行政诉讼中进行举证。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15对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级机关或者法定机关提出申请。行政复议的申请人(行政相对人)和被申请人(行政行为机关)确定行政复议的原则:1、综合审查原则:合法性和合理性;2、不适用调解原则:(行政复议后不能调解,终止判决);3、不停止执行原则:(复议期间,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无法忍受拖延。4、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为什么行政主体举证是基于此,而不是行政相对人)
-
浅谈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涉他性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3-09-22浅谈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涉他性是对连带债权人一人发生时效中断对其他人也产生这样效力。发生民间债务纠纷,债务人如果有连带代表人,债权人选择起诉,这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等法院判决后,时效开始连续计算,满三年后时效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