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文号:冀劳社办[2006]52号
各设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扩权县(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批转的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关于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平安河北”、“和谐河北”建设,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具体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将贯彻落实情况于今年6月底前报省厅劳动争议仲裁处。
二○○六年四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
根据河北省委、省政府批转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关于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冀字[2006]5号),为进一步加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行政调解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关键是巩固党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根本是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解决社会矛盾,最终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劳动争议调解是行政调解的一部分,也是构建“三位一体”调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三位一体”调解体系,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用教育、协商、调解的办法协调解决劳动争议方面的问题,是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系到密切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是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河北的需要。劳动保障部门是制定、执行国家法规政策的行政机关,涉及职工群众的直接利益。认真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对于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独特的视角和优势,可以从源头上缓解社会矛盾,预防和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提高调解的成功率,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是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劳动争议调解在整个行政调解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地要把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探索劳动争议调解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忠实履行职责,认真处理涉及职工群众利益方面的争议纠纷。当前尤其要加强对企业改制重组、社会保险待遇等劳动关系问题的调解力度,加强矛盾的预防和苗头的调解处理。
二、改进和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四)牢固树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意识。坚持依法行政、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制定、执行政策规定时,切实做到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五)增强调解优先意识。在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时,凡是能够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化解、解决问题的,应当建立立案与调解衔接机制,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优先采用调解方式处理劳动争议纠纷。确实难以调解成功的,再考虑仲裁或其他行政处理方式,把化解矛盾贯穿到各个业务工作中去。
(六)转变行政理念。摒弃重管理、轻服务,重裁决、轻调解,重处罚、轻教育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专业性、权威性强,调解范围广、行政资源多的优势,不断加大调解工作力度。
(七)改进调解方法,实行首问负责制。对属于劳动保障部门受理,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由接案人负责调解处理;涉及劳动保障部门内部多个业务机构的,由接案机构商请相关业务机构协调处理;对法律关系复杂、涉及其他部门的矛盾纠纷,主动邀请相关部门协商解决,不能一推了之。
(八)严格规范调解程序。在调解申请、受理、登记、调查、听证、调解、笔录、协议书制作等环节,要制定和规范工作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到有事必调,调必有果,限期解决,登记在案,确保调解收到实际效果。
(九)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各级劳动仲裁机构要积极探索仲裁调解的途径,对申请仲裁的案件首选调解方式,通过案前调解和庭审调解的方式,加大调解工作力度,调解成功率要达到35%-50%。同时要加强对在企业、区域、行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兼职仲裁员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对其调解成功率的考核评价制度,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十)设立调解机构,明确责任。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设立行政调解办公室,由相关业务处室兼职人员组成。制定行政调解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具体责任人员并负责对调解结案的矛盾纠纷案件起草调解协议书;制定调解工作纪律,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调解场所(调解室或调解庭)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设施;落实工作经费。
三、建立健全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十一)做好衔接和协调。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参加当地综治委(办)定期召开的联席会议,通报排查调处工作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和安排,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涉及范围广、影响大、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和民事案件要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二是建立联合排调制度和联合调解制度。在立足于劳动争议调解的同时,遇有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时,应当主动吸纳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人员参加,充分发挥联合调解的协作配合作用。三是建立信息通报和工作交流制度。及时向人民调解组织和司法机关通报排查的矛盾纠纷及调解工作情况。定期交流调解工作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四是根据实际需要,邀请司法调解员和相关专职人员进行业务指导。通过建立旁听、定期培训等制度不断提高调解员的业务素质。
四、加强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的领导
(十二)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把构建“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摆上重要议程。各地要成立由分管领导负责,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其他相关业务机构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主要领导要抓在手上,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研究和解决调解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十三)严格落实激励和查究制度。要建立健全调解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严格落实调解工作责任制,对调解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人员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由于组织领导不力,调解工作不落实,导致矛盾纠纷突出或引发重大事件的,要进行责任倒查。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帮助当... 更多>
-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制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2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同意订立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合同期限和工作内容第一条本合同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期限为年(月)。试用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期限为天。第二条根据甲方工作需要,乙方同意从事岗位(工种)工作。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变更工作岗位(工种)。第三条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达到规定的
-
社保关系和劳动关系争议,都属于劳动争议范畴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29属于劳动争议。 我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社会保险方面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适用《劳动仲裁调解仲裁法》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
-
河北省关于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的通知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01第一条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下列工作: (一)矿山井下、人工锻打、人工装卸、冷藏、强烈振动的工作; (二)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三)建筑业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作业,以及电力、电信行业的高处架线作业; (四)连续负重(指每小时负重次数在六次以上)每次超过二十公斤,间断负重每次超过二十五公斤的工作。第二条对从事高空、低温、冷水、野外流动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作业的女职工,在月经期间
-
(一)关于劳动人事争议及劳务纠纷的调解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61、个人购买的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与挂靠单位之间是否形成劳动关系参考意见:《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工作中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规定:个人购买的车辆挂靠其他单位且以挂靠单位的名义对外经营的,其聘用的司机与挂靠单位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在车辆运营中伤亡的,应当适用《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认定是否构成工伤。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