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私自转供电如何处罚
《供用电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擅自向外转供电者,电力管理部门应以书面形式责令其拆除转供电设施,作出书面检查,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
二、供用电合同适用范围
(一)合同的标的物是特殊的物品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的标的物为电、水、气、热力。这类商品既是生产、生活中的必需品,又是由有关单位垄断供应的,因此,为保障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法律不能不对其予以特别规制。
(二)属于格式合同这类合同一般采用定型化的合同,合同条款是由供方单位拟定的,用方只能决定是否同意订立合同,而一般不能决定合同的相关内容。尽管用方在标的物的用量、用时上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但最终的决定权完全在供方。所以,这类合同属于格式合同。
(三)合同的履行具有连续性由于电、水、气、热力的供应和使用具有连续性,因而合同的履行具有连续性。在合同规定的期间内,正常情况下,供方须连续地供电、水、气、热力,用方须按期支付相应的价款。
三、安全用电常识
(一)入户电源线避免过负荷使用,破旧老化的电源线应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
(二)入户电源总保险与分户保险应配置合理,使之能起到对家用电器的保护作用。
(三)接临时电源要用合格的电源线、电源插头、插座要安全可靠。损坏的不能使用,电源线接头要用胶布包好。
(四)临时电源线临近高压输电线路时,应与高压输电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10KV及以下0。7米;35KV,1米;110KV,1。5米;220KV,3米;500KV,5米)。
(五)严禁私自从公用线路上接线。
(六)线路接头应确保接触良好,连接可靠。
(七)房间装修,隐藏在墙内的电源线要放在专用阻燃护套内,电源线的截面应满足负荷要求。
(八)使用电动工具如电钻等,须戴绝缘手套。
(九)遇有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
(十)家用电器接线必须确保正确,有疑问应及时询问专业人员。
(十一)家庭用电应装设带有过电压保护的调试合格的漏电保护器,以保证使用家用电器时的人身安全。
(十二)家用电器在使用时,应有良好的外壳接地,室内要设有公用地线。
(十三)湿手不能触摸带电的家用电器,不能用湿布擦拭使用中的家用电器,进行家用电器修理必须先停电源。
(十四)家用电热设备,暖气设备一定要远离煤气罐、煤气管道,发现煤气漏气时先开窗通风,千万不能拉合电源,并及时请专业人员修理。
(十五)使用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器件。必须远离易燃物品,用完后应切断电源,拔下插销以防意外。
-
违反供电合同私自停电会受到什么处罚
287人看过
-
西安一小区物业私自涨电价,如何处罚
371人看过
-
为省电费私自改装电表如何处置
313人看过
-
私自破墙的治安处罚如何处罚
225人看过
-
私自提供毒品的怎么处罚
369人看过
-
提供码头倒卖私油如何处罚
328人看过
格式合同又称定式合同、定型化契约、量贩契约,它是以合同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已能预见当事人双方未来关系的主要内容,并且已对各种具体化、特定化的事项,加以预拟的格式文书为表现形式。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 更多>
-
私自转供电供电营业规则贵州在线咨询 2021-12-18私自转供电供电营业规则如下:1、城市电网的建设与改造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划,安排变电设施用地、输电线路走廊和电缆通道。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变电设施用地、输电线路走廊和电缆通道;2、供电方式应当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便于管理的原则,由电力供应与使用双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电网规划、用电需求和当地供电条件等因素协商确定。 在公用供电设施未到达的地区,供电企业
-
供电局私自停电合法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3-12-24分情况处理,如果是因为某些特殊情况,若不强制停电会危及公民,集体,社会的利益的话,是不违法的。但是供电公司有些情况下,因紧急情况下停电,应提前进行通知,若没有通知造成损失,则应承担赔偿责任。
-
私自改用自来水如何处罚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23私自接自来水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停止供水。
-
供电系统职务犯罪如何处罚?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29贪污罪:5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但情节较重的(贪污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以及贪污手段恶劣、毁灭证据、转移赃物等情节); 受贿罪:5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2)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3)强行索取财物的; 职务侵占罪
-
如何处罚私自分装食品甘肃在线咨询 2023-08-031.责令改正; 2.没收违法加工的食品; 3.罚款。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