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伪造合同
欺诈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伪造合同主体、伪造合同内容等手法,凭空捏造或者虚构合同,骗取他人的财物。可以是伪造合同,直接套取他人财物;也可以是先伪造一份合同,并用此合同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骗取财物。
2.货物引诱
欺诈方利用一些单位或个人急需某种紧缺或畅销商品的心理,谎称能提供诸如钢材、汽车、铝锭、彩电之类的紧俏商品,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骗取对方的定金或预付款。这种打法使欺诈方伪装成供货方当事人实施的。
3.盗用、假冒名义
盗用、假冒名义可以是假冒知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理人、业务负责人,利用伪造的证明文体与对方签订合同;盗用他人盖好合同专用章的合同纸、介绍信、合同占用章,冒充该公司与他人订立合同;用他人已经作废或者遗失的合同纸、介绍信、合同专用章,冒充该公司的业务人员与他人订立合同;擅自刻制他人印章,冒充他人,打着别人的招牌与人签订合同。
4.虚构主体
欺诈方伪造营业执照,虚构企业名称、资金、经营范围等,采用根本不存在的或者未经依法登记注册的单位与他人订立合同,骗取他人财物。
5.谎称专利技术引诱
欺诈方虚构能带来高额利润的专利、高新技术,打着包技术、包设备、包培训、包回收、包利润的幌子,引诱对方签订合同,连续骗取对方的转让费、培训费、设备费。
因此,在现实交易当中,双方签订合同的基础是诚实守信。如果一方有欺诈的可能性,将会给另一方造成损失。
一旦确定当事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合同欺诈也是刑事犯罪。最好不要这样操作,免得得不偿失。
一、签合同时伪造公章算诈骗罪吗
签合同时伪造公章一般不算诈骗罪,伪造公章的合同属于民事欺诈行为,如果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假公章签订合同骗取他人财物的,涉嫌合同诈骗罪。
《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单位构成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
商家欺诈的行为有哪些具体的定义
253人看过
-
商家欺诈的具体欺诈行为有哪些
323人看过
-
违反欺诈合同属违约吗,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具体有哪些
52人看过
-
合同欺诈的认定具体包括什么?
204人看过
-
司法实践中合同欺诈与民事欺诈的具体界定
150人看过
-
合同终止具体有哪些义务
382人看过
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有: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撤销或者变更。... 更多>
-
合同欺诈有哪些内容,合同欺诈的特点有哪些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24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合同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订立、履行合同的行为。司法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合同民事欺诈有四个特点:一、欺诈人发
-
欺诈性合同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宁夏在线咨询 2024-12-21一、以合法形式实施非法活动 行骗者为了方便实施诈骗,通常会持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义招聘员工、培训员工,让员工进行诈骗。整个诈骗过程,真正的幕后策划人很少露面。因此,合同诈骗案件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通常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隐藏在合法公司背后的策划人则因为很少直接与受骗者接触,得以逃避法律制裁。通过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可以增加行骗的隐蔽性和减少行骗的
-
合同欺诈怎么认定, 合同欺诈的情形有哪些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9一、合同欺诈怎么认定1、欺诈人的欺诈故意。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具有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2、欺诈人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指欺诈人语言、文字或活动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即使被欺诈人陷于错误、加深错误或保持错误而虚构事实、变更事实或隐瞒事实的行为。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产生错误认识被欺诈人的错误非因自己疏忽大意之故
-
被欺诈的合同是否可以撤销呢,具体规定有哪些香港在线咨询 2023-08-08被欺诈的合同可以撤销,根据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欺诈合同有什么样的定义广西在线咨询 2023-10-27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