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法销售专用窃照器材罪既遂判刑标准细分为哪些?
非法销售专用窃照器材罪既遂判刑标准细分,是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非法生产的相关器材类型有哪些?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间谍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间谍专用器材是国家安全机关用来进行秘密侦察、联络的工具。这些工具是国家安全机关进行技术侦察,履行安全保卫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这些手段使用不当则会侵犯公民隐私、企业的商业秘密等。另外,秘密联络、截密等器
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扰乱了国家对间谍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非法间谍专用器材流入社会,严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侵害商业秘密同时将会给国家安全利益造成损失,尤其是秘密联络、截密电子设备等流入社会将给社会秩序和国家全利益构成严重的威胁。根据本条的规定,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国家予以特别管理的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等专用器材是用来秘密侦听、拍摄侦查对象的言语、行动的工具,其余如空发式收发报机、密码本、密写工具、电子监听、截收器材等是用来进行秘密联络、破译密码、截密的工具。包括:
(1)暗藏式窃听、窃照器材;
(2)突发式收发报机、一次性密码本、密写工具;
(3)用于获取情报的电子监听、截收器材;
对于不法分子利用非法销售专用窃照器材的行为,应当根据是否构成立案的标准来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未达到立案标准的,可以按照行政处罚的手段来进行合法的办理,具体情况下可以结合实际的违法事实来进行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八十三条 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n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非法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
145人看过
-
专用窃听器材非法销售量刑标准
282人看过
-
法院对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既遂怎么处罚
270人看过
-
怎么量刑处罚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既遂?
282人看过
-
法院对非法销售专用窃照器材罪的裁量标准?
172人看过
-
非法销售窃照器材罪是否构成既遂罪
357人看过
-
刑法中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既遂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四川在线咨询 2023-09-21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器材罪量刑标准会怎么判广西在线咨询 2023-01-031、人民法院对与涉嫌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的犯罪分子的判刑处罚标准如下: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三条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
-
非法销售窃照器材罪是否构成既遂罪贵州在线咨询 2021-06-16根据刑法第283条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间谍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间谍专用器材是国家安全机关用来进行秘密侦察、联络的工具。这些工具是国家安全机关进行技术侦察,履行安全保卫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这些手段使用不当则会侵犯公民隐私、企业的商业秘密等。另外,秘密联络、截密等器材直接关乎国家安全利益,因此,对这些间谍器材的生产、配售、使用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根
-
非法销售窃听器罪专用型(既遂)判刑多少年广西在线咨询 2022-12-301.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非法销售窃听器材罪量刑标准为什么会是专用窃听器?香港在线咨询 2021-11-24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由下列要件构成: 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 3、侵权对象是间谍专用设备的管理秩序; 4、客观上非法销售窃听专用间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