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嫌诈骗的合同有效吗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认定为合同诈骗的合同由于其内容违反了现行法规而被视为无效。
关于合同诈骗罪,它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犯罪分子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全过程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事实的手段欺瞒受害者,借此来夺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并且这种行为已经达到涉案金额巨大的程度。
当我们对待那些采取签订合同的方式来进行诈骗活动的案件时,判断犯罪分子是否虚构事实或者故意隐瞒真相,主要取决于核查他们在没有真正履行合同义务的能力下是否实施了上述的诈骗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他隐瞒真相签了合同骗取钱财的是属于诈骗吗
依据法律规定,在进行合同的签订和执行过程之中,假如有人通过捏造事实或掩盖真相等手段,非法获取对方当事人的财产,且所涉金额较为庞大,那么这种行为就构成了合同诈骗罪。
值得一提的是,涉及到诈骗的合同是可以被撤销的,如果受欺骗者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取消该合同,那么这一合同将视为无效。
倘若受害者未能及时提出撤消合同,那么这个合同仍然可以维持其有效性。
需要提醒的是,申请人应在清楚地意识到或应该意识到自身受到欺骗之后的一年内提出撤销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 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没有合同不涉嫌诈骗吗
76人看过
-
涉嫌合同诈骗上诉有用吗?
89人看过
-
涉嫌合同诈骗成逃犯
190人看过
-
能否将涉嫌诈骗的合同认定为无效?
405人看过
-
涉嫌合同诈骗法院受理吗
413人看过
-
涉嫌合同诈骗会立即逮捕吗
187人看过
-
合同诈骗与涉嫌合同诈骗的区别浙江在线咨询 2023-11-041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的范围不同。合同诈骗罪不仅适用于合同订立阶段,也适用于合同履行阶段。而合同欺诈仅适用于订立合同阶段。 (2)主观故意有所不同。诈骗罪在主观上必须以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为目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无资格订立合同、无履行合同能力等而故意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诱骗对方当事人与之签订或者履行合同,以达到骗取、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而在一般的合同
-
没有合同的买车涉嫌诈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1-21涉嫌诈骗,可以直接提起诉讼主张赔偿。是否签订购买协议?是现金支付还是转账支付?对方的身份信息是否能够确定?如身份证、车牌号、手机号、家庭住址等。
-
诈骗套路涉嫌单位合同诈骗罪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09合同诈骗有单位犯罪。单位合同诈骗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
合同诈骗多少钱涉嫌诈骗罪宁夏在线咨询 2023-06-07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本条之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3、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
-
借款赌博涉嫌合同诈骗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1-11-08不属于,合同诈骗罪发生在当事人的经济往来中,是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的,往往很难区分不能履行合同债务的情况。但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关于合同诈骗罪的规定,一般认为合同诈骗罪与无法履行债务的区别应当把握两个特点:一是以虚构事实骗取对方订立合同;二是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根本不想履行合同债务。这通常表现常表现在债务人根本没有履行的能力,或者虽然有履行的能力,但是表现在拒绝履行或者通过隐瞒等手段强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