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属于什么法律管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9 06:12:34 311 人看过

一、不当得利属于什么法律管

不当得利属于《民法典》法律管。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

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

不当得利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只有对涉及不动产的案件才由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它与一般的民事案件管辖地的确定是相同的。其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

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二、不当得利有哪些特征

1.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

2.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3.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

三、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

1.一方取得财产上的利益。

取得财产上的利益,是指因一定事实而增加财产总额。

不当得利的成立须以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为首要条件,若仅致他人损害,而自己并未获得利益,即使负赔偿责任,也不构成不当得利。

2.他方受有损失。

指因一定的事实,使他人的财产总额减少。

若仅有一方获利而无他方受损,则不能构成不当得利。

3.取得利益与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不当得利的成立,以利益和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条件。即一方受损是他方获利所致。至于损失与利益的范围大小是否一致,形态是否相同,在所不问。

在返还利益时,利益小于损失的,以利益为准,利益大于损失的,以损为准。超出损失部分的利益,在扣除有关费用后,收缴国库。

4.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是指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5日 11: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赠与属于不当得利条件
    赠与合同无效的,不会构成不当得利,因合同无效取得财产的,取得人要返还财产,不能返还的要进行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五条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请求返还赠与的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一、不当得利具体特征①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②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受益人
    2023-03-16
    204人看过
  • “免费蹭网”属于不当得利?
    无意中搜索到同一栋楼的无线网络,可分享邻居不设密码的网络,面对摆在眼前的免费上网,用还是不用?蹭网会不会造成侵权?昨日,记者采访律师得知,在网络权利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一种不当得利。家住南山区桂庙的李先生最近给家里安装了无线上网路由器。打开笔记本电脑,启动无线信号搜索程序时,他发现,笔记本电脑的网络自动搜索功能竟然帮他搜索到上下楼层住户家的无线网络信号,其中有一个网络信号没有设置密码。带着好奇心,李先生对电脑进行一些简单的设置后顺利登陆网络,虽然速度没有平时快,但浏览一般网页并没有问题。接连几天晚上,李先生都会带着尝试的心情使用一下免费网络。后来,李先生从熟悉无线网络技术的朋友那获知,房子附近肯定有人使用无线路由器,而且没有设置密码,无线路由器的上网信号覆盖距离通常是在100米至400米,让房屋周围像开通了一个无线局域网,那个开通无线网络的邻居无意间惠及街坊邻居。李先生说,蹭邻居家
    2023-06-08
    321人看过
  • 捡到东西属于不当得利还是无因管理?
    一、捡到东西属于不当得利还是无因管理捡到宠物狗是拾得遗失物,对其悉心照顾登报寻找是无因管理,若找到主人可请求无因管理费用返还;捡到名贵树木同理。是否是拾得遗失物主要看该物是否无主物,这要结合社会上一般的认识判定。比如垃圾场捡到东西原则上就拥有了所有权,小区内捡到一只宠物狗原则上就是拾得遗失物。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的区分第一,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而管理他人事务,便在管理人与本人之间形成一种社会关系。法律欲想最佳地调整这种关系,至少应规定如下问题:管理人以为本人谋利益的意思管理事务支出的必要费用,应有权请求返还;管理人因管理事务所获得的利益,有义务交还本人;在可能的情况下,管理人有义务把管理的事务的事实及进展情况及时通知本人;管理人违反上述义务给本人造成损害时,应承担赔偿责任;管理人因管理事务而受到其他损失时,有权请求本人予以赔偿。这些内容只有无因管理制度才能包揽;而不当得利制度只能解决其中的
    2023-04-19
    357人看过
  • 不当得利属于哪个法条规定的
    一、不当得利是哪条法律不当得利是《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七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二、不当得利可以起诉吗不当得利可以起诉。不当得利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在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发生不当得利返还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受害人可以到当地人民法院提请民事诉讼,要求不当得利受益人返还取得的利益。如果涉及的金额较小,自己走诉讼程序,只要证据齐全,能证明属于不当得利。三、不当得利的情况下能强制执行吗不当得利能强制执行。法律规定,法院判决生效后,义务人拒不履行判决
    2023-05-22
    419人看过
  • 法律对于不当得利如何界定
    一、法律对于不当得利如何界定根据法律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1.简而言之,它涉及的是一方在没有合法理由的情况下获得了利益,而该利益的获得直接导致了另一方的损失。这种利益的获取,由于没有法律上的支持或依据,因此被视为不当得利。2.民法典明确指出,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二、不当得利的分类不当得利依据不同标准可以作不同划分,其中最基本的划分是依据不当得利是否基于给付行为而发生,将其分为给付不当得利与非给付不当得利。1.给付不当得利主要指的是受益人受领他人基于给付行为而移转的财产或利益,但由于某种原因,给付目的不存在或不能达到,从而使得受领给付者的受有利益成为无法律上的根据的不当得利。2.非给付不当得利则是指基于给付以外的事由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它涵盖了多种情形,如基于受益
    2024-07-07
    188人看过
  • 盗窃所得财产属于不当得利吗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一方受到利益,一方受到损失,受利益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没有合法依据获得。比如:甲去银行取款,点钞票的点错了,多给了一万块,那么这个一万块就是不当得利,应该返还。盗窃罪的特征:(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二)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三)本罪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了盗窃行为不构成犯罪。(四)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从上述分析来看,盗窃不是不当得利。一、民法典无证房屋定金是否是不当得利买卖无证的房屋时,定金不是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取得的利益。而定金是依据定金合同取得的。如果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返还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不当得利】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
    2023-02-27
    239人看过
  • 有哪些情况不属于不当得利?
    下列情况构成不当得利:1.自始欠缺给付目的。指给付之时即不具有给付的原因,其典型为非债清偿及作为给付的原因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2.给付目的嗣后不存在。是指给付时虽有法律上的原因,但其后该原因不存在,因一方的给付而发生不当得利。3.给付目的不达。为实现将来某种目的而为给付,但因种种障碍,给付目的不能按照给付意图实现的,受领给付欠缺保有给付利益的正当性,因而构成不当得利。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例外情况有哪些?不当得利是一种法定债权,属于准法律行为。但是并不是所有成立不当得利的情况,都会产生返还请求权。如下两种情况:1、履行道德义务产生的不当得利因履行道德义务产生的债务,被认为是自然债务的一种。一般来说,当债务人不履行时,债权人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请求法律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而自然债务属于不完全债权,一般在请求力或者执行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履行道德义务所产生的债被认为欠缺请求效力,如侄女抚养叔父之
    2023-07-22
    300人看过
  • 代收借款不还属于不当得利
    欠债者去向债主还钱时,刚好债主不在家,便将钱给了债主的小姨子。可当欠债者把所有欠债还给了债主,回过头来向债主的小姨子讨要原先已付的那笔钱时,债主的小姨子却不肯付。不得已,欠债者将其告上法院,讨要属于自己的钱。据欠债者吴某称,2005年4月,他向陈某借了1万元,约定期限两个月,利息2000元。当年7月底,他准备向陈某还款时,因为陈某不在家,而陈某委托自己的小姨子黄某代收吴某的5500元还款,并向他出具了收条。当年12月,他准备向陈某偿还全部余款时,因陈某当时未带借条,致使其未能当场交付。而后来,陈某便起诉到法院,要求其偿还借款本息12000元。经法院执行,他已向陈某支付了全部款项。这样一来,他便多付了5500元,于是,事后,他多次向黄某催要其代收的5500元,但遭到拒绝。他这才起诉至法院,要求黄某返还5500元。可黄某却称,他和吴某都是做服装生意的,吴某支付给她的5500元是货款,而她也已经
    2023-06-08
    80人看过
  • 犯罪金钱属于不当得利吗
    犯罪金钱不属于不当得利。不当得利不是犯罪。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发生以后,就在不当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受害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利益所有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不当得利者有义务返还。这也就在双方之间产生一种债的关系。一、什么案件才能定不当得利案由案件构成以下四种情形,可以定为不当得利案由。1、一方受益。是指因一定事实,使一方的财产总额增加。财产的增加包括积极增加和消极增加。对利益的认定是整个不当得利制度的核心,利益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金钱,还有劳务及使用权等权益的增加,如财产利益上负担的消灭。2、他方受损。所谓受损,是指因一定的事实使财产利益的总额减少,既包括积极损失,也包括消极损失。即现有财产利益的减少和应得财产利益的减少。3、一方受益与他方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指他方受损与一方受益之间有变动的关联性,后者是前者的原
    2023-03-01
    397人看过
  • 工资多发属于不当得利吗
    工资多发属于不当得利。离职后工资多发不退还,如果金额较小,通常用人单位不会予以追究,如果金额较大,用人单位可以到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劳动者支付不得当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纠纷,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一、如何认定不当得利首先要证明存在不当得利事实,成立要件包括:1.一方受益。是指因一定事实,使一方的财产总额增加。财产的增加包括积极增加和消极增加。对利益的认定是整个不当得利制度的核心,利益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金钱,还有劳务及使用权等权益的增加,如财产利益上负担的消灭。2.他方受损。所谓受损,是指因一定的事实使财产利益的总额减少,既包括积极损失,也包括消极损失。即现有财产利益的减少和应得财产利益的减少。3.一方受益与他方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指他方受损与一方受益之间有变动的关联性,后者是前者的原因。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不受
    2023-03-03
    170人看过
  • 不当得利不返还是否属于犯法行为
    不当得利不返还是违法的,但是不一定会构成犯罪。如果不返还不当得利被起诉,法院判决后有执行能力但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的才会构成犯罪,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或者如果不当得利占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拒不返还,且数额较大的也会构成犯罪,会构成侵占罪;这个数额较大的标准,司法解释标准1万,部分地方立案标准5千。《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2024-05-02
    275人看过
  • 民法典偿还赌债属于不当得利吗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不属于不当得利。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在不当得利当中受有损失的一方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不当得利,但是为履行道德义务、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和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不能要求返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2024-07-26
    339人看过
  • 店员所得差额是否属于不当得利
    一、店员所得差额是否属于不当得利属于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0条规定,拒不偿还不当得利者,则构成刑法上的侵犯财产罪。这里的不当得利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返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二是将他人的遗忘物(遗忘物是指所有人刚刚遗置于某处而忘记携带的财物,所有人随即能够准确地回忆起财物遗忘的时间、地点,并即去寻索而拾得者
    2023-05-03
    246人看过
  • 捡到手机不还属于不当得利吗
    一、捡到手机不还属于不当得利吗捡到手机不还属于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捡到东西拒不返还属于不当得利,这种行为既不符合道德准则,也不受法律保护。《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二、捡到手机不还违法吗捡到手机不还违法。根据法律规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因此如果数额较大的情况下还可能涉及到犯罪问题,若数额较大,还有构成侵占罪之嫌。三、不当得利的类型不当得利有如下类型:1.给付不当得利给付不当得利,指受益人受领他人基于给付行为而移转的财产或利益,因欠缺给付
    2023-07-25
    39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什么属于不当得利赌博算吗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08
      首先,不当得利不是违法行为。 不当得利的特征是:①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②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
    • 怎么证明属于不当得利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12
      要证明存在不当得利事实,成立要件包括: 1.一方受益。是指因一定事实,使一方的财产总额增加。财产的增加包括积极增加和消极增加。对利益的认定是整个不当得利制度的核心,利益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金钱,还有劳务及使用权等权益的增加,如财产利益上负担的消灭。 2.他方受损。所谓受损,是指因一定的事实使财产利益的总额减少,既包括积极损失,也包括消极损失。即现有财产利益的减少和应得财产利益的减少。 3.一方受益
    • 什么是不当得利,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03-11
      不当得利之债的法律后果: 1、在不当得利之债中,不当得利人为债务人,负与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遭受损失的人为债权人,他享有不当得利返还以及损害赔偿的请求权; 2、不当得利之债的客体是返还所受利益的给付,在给付方式上,因利益形态的不同; 3、不当得利的内容,是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和受损人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权利; 4、债权人不当得利的返还请求权。债权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所得的不当利益。当利益不存
    • 保护费属于不当得利吗
      广西在线咨询 2023-10-13
      保护费是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除非是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等情形。
    • 不当得利构成不当得利构成代为保管是否属于行政处罚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09-03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是司法实务可供司法判案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也是不当得利制度走向完善的标志。不当得利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一方受有利益致他方受到损失受有利益与受损害之间须有因果联系无法律上的原因。一方获得利益是指因为产生一定的法律事实结果,使得当事人财产的增加或利益上的积累财产、权利都属于利益的范围,但精神利益除外。他方利益受到损失是指因有一定事实而使得财产总额减少。如果仅仅一方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