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会判给女方。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属于哺乳期内,为保证婴儿的发育成长,一般应随母方生活。除非母方有下列情形:
1、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如癌症),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
2、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指对子女有遗弃、虐待行为),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
3、因其他原因(如母方被判刑、被劳教、有严重残疾、母方经济能力及生活环境对抚养子女明显不利的,母亲品行不端如有赌博、吸毒、乱搞两性关系等恶习的),子女确无法随母生活的;
4、父母双方协议2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的,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
(二)两周岁以上的子女,会优先考虑条件较好的一方抚养孩子。
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主要考虑:经济状况、个人素质、生活环境、对子女的责任感、以及与子女的感情亲密程度等,但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6条有明确规定;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主要指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的情况;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其他子女指另一方的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及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等;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
5、一方离婚后再婚困难的,可以作为优先因素加以考虑;
6、子女单独随(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外)祖父母要求并有能力协助照顾(外)孙子女;
5-6不是法定的优先抚养子女的情况。
(三)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随母生活发生争议的,应考虑子女本人的意见。
(四)父母双方可协议轮流抚养子女,这个会根据双方自愿达成的抚养协议,或者在法院的参与下达成抚养协议。
-
离婚后孩子归谁?父母要争取抚养权吗
123人看过
-
谁应该抚养6岁的孩子,当父母离婚?
123人看过
-
孩子不满两岁抚养权归谁 小孩2岁离婚后谁抚养
263人看过
-
父母都不要孩子,孩子归谁抚养
161人看过
-
法律规定孩子6岁父母离婚孩子归谁
89人看过
-
父母离婚后孩子多少岁可以自己选择抚养权归谁
371人看过
-
孩子十岁后父母离婚, 孩子抚养权归谁, 父母离婚后抚养费应该给多少陕西在线咨询 2022-01-19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双方可以先协商,不能协商一致的,可通过诉讼离婚,关于孩子抚养权,孩子已满10周岁,法院会参考孩子选择,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
-
婚后父母给自己买房, 离婚后, 孩子归谁, 孩子抚养权归谁, 孩子跟谁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082、你父母出的钱如属赠与,没有说明的,也属夫妻共有财产;如属借款,就是共同债务,应该共同偿还。 3、孩子判给你的可能性大。因为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
-
夫妻离婚孩子怎么判, 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归谁, 离婚后父母抚养权归谁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23小孩两周岁以下的一般判给母亲抚养,2-10周岁的,由法院根据有利于小孩成长的角度判决,10周岁以上的,由小孩选择。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x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3.对2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
-
孩子8岁父母离婚后抚养费要给多少福建在线咨询 2023-08-231、子女的抚养费,依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2、例如给付方每月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是按固定收入的20-30%给付。如果有特殊情形的,可以请求增加或者减少抚养费。 3、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二条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所称“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第四十九条抚养费的数额,可以
-
孩子4岁后,孩子归谁抚养,孩子四岁后,孩子归谁抚养广西在线咨询 2022-01-01离婚后,子女4岁的监护权属于最适合抚养子女的一方,子女的监护权可以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和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作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