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刑假释变更率是指人民法院对刑罚执行机关报请减刑、假释的案件作出变更减刑幅度或者不准予假释的案件比例。2014年6月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审理程序的规定》第6条中要求裁定调整减刑幅度或者不予减刑、假释的,应当在裁定书中说明理由。如果变更率过高,不利于刑罚执行机关开展监管工作;变更率过低,则法院有沦为橡皮图章之嫌。那么,变更率是如何产生的,如何看待和解决变更率的问题呢?
人民法院和监狱都是减刑、假释制度的适用主体之一。其中监狱适用减刑、假释的目的在于调动罪犯改造的积极性,通过加快服刑人员的流转来减轻监狱的监管压力,维护正常的监管秩序。法院适用减刑、假释的目的在于通过考量罪犯人身危险性的消长变化,同时结合服刑人员的罪质与犯罪情节,以确定科学合理的减刑幅度及罪犯是否适合假释。两个部门适用减刑、假释的不同立场,决定了其虽然同样适用减刑、假释,但其所侧重和依赖的标准并不完全相同。
监狱在对罪犯适用减刑、假释时,更多的依赖计分标准,侧重的是罪犯在监管场所的日常表现,而对罪犯原来的罪质、犯罪情节、犯罪手段及财产刑履行情况等因素考虑得相对较少,其本身的监管职责和监管压力决定了其更为注重监狱内的稳定。法院适用减刑、假释时,往往以罪犯在服刑期间的考核分为重要参考依据,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罪犯原来的罪质、犯罪情节、犯罪手段、财产刑履行情况、被害人意见及相关的社会影响等因素。因为这些综合考量的因素虽然不能反映罪犯在服刑期间的改造表现,却能用来判断罪犯的人身危险性及再犯可能性。换言之,变更率的产生在于监狱重监管,侧重罪犯改造表现的计分标准;而法院重效果,侧重确有悔改表现和没有再犯罪危险的法律标准。二者立场的差别导致了变更率的产生。
笔者认为,监狱的职责重在监管,对罪犯人身危险性的考量属于判断权的范畴,司法权是一种判断权,法院法官的审判就是一种行使判断权的过程,因此由法院最终确定罪犯的减刑幅度和假释与否无疑是合适的,由刑罚执行机关负责减刑、假释的提请也并无不妥,但由刑罚执行机关提出罪犯的具体减刑幅度却并不妥当。一方面,刑罚执行机关的职权特性决定了其擅长监管而不是行使判断权,目前的制度设计要求刑罚执行机关在百分考核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因素提出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减刑幅度,确实有强人所难之嫌;另一方面,一旦法院对刑罚执行机关的提请建议作出变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刑罚执行机关的权威和罪犯的改造情绪,增大了刑罚执行机关的监管压力。
因此,在减刑、假释案件的提请过程中,刑罚执行机关只需提供罪犯在监管场所的日常表现、考核分及日常奖惩等方面的材料,无需对罪犯的减刑幅度及假释与否提出具体的建议。由法院根据刑罚执行机关提供的监管材料,结合服刑人员的罪质、犯罪情节、手段,财产刑履行情况,被害人意见,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最终确定罪犯的减刑幅度及是否适合假释,从而避免变更率所导致的不利影响,从根源上解决变更率的问题。
-
最高检发布减刑假释规定确保刑罚变更合法公正
229人看过
-
减刑,监外执行有哪些,如何正确减刑,减刑假释的条件有哪些?
69人看过
-
如何理解假释与减刑、缓刑的区别?
195人看过
-
如何正确理解年休假?
81人看过
-
关于确保减刑假释案件公正审理的思考
284人看过
-
如何获得减刑、假释?以及减刑假释的程序
178人看过
-
假释如何减刑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13减刑只是在原有刑期的基础上减少刑期,意思是剩下还是有刑期要执行的。根据我国刑法第78条第2款: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假释有考验期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
-
-
变更合同是否有效,如何正确的变更合同甘肃在线咨询 2021-08-11变更合同是否有效需要看当事人双方是否协商一致,更具法律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变更合同,但是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
假释制度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正确履行假释期间的刑事责任能够减轻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18所谓假释,按照刑法第81条的规定,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了一定时间的刑罚之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司法机关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假释与减刑一样,也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刑罚执行制度上的具体体现。正确地执行假释制度,对于鼓励犯罪分子认罪服法,激发犯罪分子接受教育改造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
-
如何正确办理终止合同变更手续西藏在线咨询 2022-05-21借款合同如何变更终止 遇特殊情况,借款合同如何变更或终止? 借款合同需要变更的,必须经贷款经办行、借款人及有关各方协商同意,并依法签订变更合同。 借款人死亡、宣告失踪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其财产继承人、监护人或受遗赠人继续履行借款人所签订的借款合同的,应签订新的借款合同并办理有关手续。 借款人按合同规定偿还全部贷款本息后,抵押物或质押物返还抵押人或出质人,借款合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