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2015年1月30日23时许,在平罗县七一广场公路上,马某某见李某、张某等人殴打自己的朋友马某锋,哥们义气严重的马某某便开车将李某撞飞,致李某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交叉韧带部分断裂,面部,下颌等部位多处受伤,后经鉴定李某的伤情分别构成轻伤二级和轻微伤。
案发后,马某某畏罪到上海市躲藏。2015年6月12日,犯罪嫌疑人马某某因为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平罗县警方列为网上在逃人员。平罗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多次深入马某某家向其家人宣讲党和国家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规劝其弃暗投明、投案自首。马某某的家人深受感动,主动与受害人协商赔偿问题,并一次性赔偿了受害人医药费等4.9万元,充分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1月5日,从上海市回到家的马某某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平罗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投案自首。
目前,犯罪嫌疑人马某某被依法刑事拘留。
【以案说法】
根据刑法规定,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认定自首必须同时具备两项基本要件。一是必须自动投案;二是必须如实地供述自己的罪行。
一、自首情节认定的基本规则
1、符合法定要件
根据刑法规定,自首必须同时具备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两项要件。
关于自动投案的规定,根据最高法《解释》和《具体意见》的规定,共有12种情况可认定为自动投案。具体如下:
(1)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
(2)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
(3)罪行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
(4)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
(5)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6)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
(7)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
(8)犯罪后主动报案,虽未表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没有逃离现场,在司法机关询问时交代自己罪行的;
(9)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抓捕时无拒捕行为,供认犯罪事实的;
(10)在司法机关未确定犯罪嫌疑人,尚在一般性排查询问时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
(11)因特定违法行为被采取劳动教养、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强制隔离戒毒等行政、司法强制措施期间,主动向执行机关交代尚未被掌握的犯罪行为的;
(12)其他符合立法本意,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的情形。
此外,对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也应当认定为自动投案。
以上表明最高法对自首中的自动投案采取宽松的态度。只要能体现犯罪嫌疑人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的,即可认定为自动投案。
2、关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规定。
首先,犯罪嫌疑人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需要说明的是最高法的司法解释认为并不要求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其全部犯罪事实。但是,犯罪嫌疑人必须如实交待其姓名、年龄、职业、住址、前科等情况,若因其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等情况而影响定罪量刑的,将不被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其次,在犯数罪的情况下应区分同种数罪和不同种数罪具体认定。《解释》第2条规定确立了余罪自首制度。根据该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以自首论。可见余罪自首制度仅适用于不同种数罪的情形。
最后,在共同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同时根据《解释》第6条规定: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换言之,一般共同犯罪案件中,已到案的犯罪分子除如实供述其罪行外还需供述同案犯,但不要求如实供述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即可认定自首。
二、对自首的处罚原则
根据新刑法第67条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这一规定,首先应当理解是在立法中对于自首犯从宽处罚的根据。如果对自首犯不能正确地适用刑罚,那么正确认定自首就失去了意义。下面仅就司法实践中的几个情节谈一下对自首的处罚原则。
一是要考虑法定的从重、从轻情节。具有法定从重情节,特别是具有法定应当从重情节的,一般应当从重处罚,可不考虑自首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具有法定从轻情节,如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防卫过当犯、未成年人犯、犯罪中止等,应当将自首情节与其他法定从轻情节综合考虑,确定具体的刑罚。
二是从犯罪的轻重考虑。一般来讲,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犯罪较重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罪行特别严重、犯罪手段极为恶劣、后果特别严重、民愤极大或犯罪之前,即预谋犯罪后投案,钻法律的空子的,可不从轻处罚。
三是从自首者的人身危险性考虑。自首者人身危险性大的,如惯犯、累犯、再犯等犯罪恶习很深者可以不从轻,或从轻幅度小一些;对于人身危险性小的偶犯、初犯等,则可以从轻,且幅度可适当大一些。因而,相同的自首情节,可能会因自首者的人身危害性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处罚。
-
扭送可否认定为投案自首? ?
444人看过
-
投案脱保是否认定自首,自首的条件
191人看过
-
亲人劝说投案是自首吗
76人看过
-
公民要如何规劝自首行为?
240人看过
-
逃跑后自首是否能够被认定为自愿投案
54人看过
-
自首投案是否会留下案底?
431人看过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针对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如果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若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核查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 更多>
-
投案自首是什么意思, 投案自首怎么认定, 投案自首的认定标准是什么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6投案自首并不是指犯罪嫌疑人去了公安机关,供认了犯罪事实就可以了,在司法实践中,自首、立功如何认定是一个难题。 投案自首怎么认定: 《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
-
劝说同案犯投案能否认定为立功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15根据《解释》规定,“带领公安机关抓获同案犯”的行为构成立功,与之相比,规劝同案犯自首不但具有同样的效果,而且因无需司法机关投入抓捕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更好地节约了司法资源。此外,规劝自首行为还有利于促使在逃犯罪嫌疑人悔罪服法,人身危险性得以消除。可见,从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来看,规劝自首行为都明显超过了《解释》所规定的协助抓捕行为。因此,刑法应对此作出肯定性评价,对此类立功者应在量刑上予以充分的体现
-
追问投案脱保是否认定自首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22本文主要针对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的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被取保候审措施,取保期间脱保后再归案,对原自动投案行为自首定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创新观点在于对脱保后投案行为自首定性问题提出了设想性操作规定。具体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类情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自动投案后取保候审期间潜逃拒绝归案的,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脱保,只要是被追捕归案而非重新自动归案的,均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判决时不认定为有自首情节
-
公民要如何规劝自首行为重庆在线咨询 2023-12-08要按照动机以及悔罪等情况来规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
新刑法投案自首的认定时间是多久,投案行为如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23新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这就在法律上规定了一般自首的两个构成要件:“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而其中“自动投案”是自首成立的首要条件。 “归案之前”是对自动投案的时间限定。投案行为通常实行于犯罪事实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之前,或者犯罪事实虽被司法机关发觉,但犯罪分子尚未被发觉之前;或犯罪事实和犯罪分子均被发觉,但司法机关尚未对其进行讯问或采取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