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哪里修改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9 04:40:30 108 人看过

行诉法被称为“民告官”的法律,规定了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为受到国家行政机关非法侵犯合法权益的公民和法人,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此次修改主要针对实践中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三难”问题,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善管辖制度、诉讼参加人制度、证据制度、完善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交叉的处理机制、完善判决形式等十个方面进行完善。修改后的行诉法从明确法院和行政机关应当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扩大受案范围、强化受理程序约束等五方面保证行政诉讼的入口畅通,完善了对当事人的诉权保护。如修改后的行诉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的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一、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方式。区别:1、处理机关不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处理机关是不同的,前者是行政机关,后者是人民法院,即司法机关。2、性质不同。处理机关的不同决定了它们行为性质上的区别:行政复议机关的复议行为属于行政行为,它是一种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制度,对相对人来说,这是一种行政救济的手段;而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活动属于司法活动,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活动,是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权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对行政相对人来说这是一种诉讼救济的手段。前者受行政程序法即行政复议法调整,后者则受诉讼法即行政诉讼法支配。3、受案范围不同。行政复议范围大于行政诉讼范围。属于行政诉讼范围的,必然属于行政复议范围;但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未必属于行政诉讼的范围。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限于人身权和财产权方面: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除行政行为对人身权、财产权的侵犯外,还包括对受教育权和其他权利的侵犯。4、审查标准不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都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但其审查标准是不同的。行政复议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进行审查;行政诉讼原则上只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对不适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不予审查。此外,行政复议法对复议的申请范围作了扩大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更全面的保护。

二、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

1、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诉讼制度。2、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2个区别最明显的应该是对象不一样,行政诉讼至少有一方是行政机关,是民告官,民事诉讼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诉讼,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民告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0日 14:3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人身权相关文章
  • 《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破解执行难
  • 行政诉讼法修改:让“民告官”解“四难”
    日前,被称为民告官法律的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将诉讼对象由具体行政行为扩大到行政行为,明确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改变行政复议维持会现象,规定法院对明显不当行政行为的撤销权等,无疑对解决行政诉讼中面临的门难进、案难审、判难胜、诉难息的四难局面非常有利。解决行政争议,防止程序空转很多老百姓去打官司,法院处理了但问题仍没解决怎么办?面对实践中行政诉讼程序空转问题表现较为突出情况,这次修法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立法目的中增加了解决行政争议这样的表述。以前立法目的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有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这次在立法目的中增加了这样的表述,就是为了推动行政诉讼实质解决纠纷。二是扩大了可以调解的范围,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不得调解。在草案一审过程中增加了可以调解的两个内容,一是行政赔偿,二是行政补偿。初审之后,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要求扩大调解范围的意见比较
    2023-06-06
    405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修改行政合同的必要性是什么
    行政诉讼法修改行政合同的必要性如下:1、行政合同具有显著的行政法律属性;2、以行政诉讼程序弥补行政合同双方实体权利的不对等;3、有效防止行政主体“权利寻租”,滥用行政优益权;4、加重行政机关违法成本,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2024-05-10
    347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草案增23条修改36条修改动幅度过半
    ■亮点让民众从信访到信法行政诉讼法1989年由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1990年10月1日起实施,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基本规则,被称为民告官的法律。23年来,民告官早已不再鲜见。数据显示,1990年至2012年全国法院一共受理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91万余件,年均83168件。去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涉及70多个行政管理领域,城建、社保、公安、计生、工商、交通等部门频频成为被告。但多年来,行政诉讼面临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三难,很多民告官案件进入信访渠道。为让民众从信访走向信法,行政诉讼法亟待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2009年开始着手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调研工作,向地方政府、行政机关、法院、学者、律师等征集意见,如今,备受关注的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终于亮相,修法迈出关键一步。草案增23条修改36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表示,此次修改工作将针对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强调
    2023-06-06
    237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举证期限应当修改
    按照行政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被告即行政机关的举证时间一般为10日。在办理了大量的行政案件后,我觉得这个规定存在问题,当然我是从行政机关看这个问题的。在多数案件当中,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职权时必须有足够的证据,但是在国家赔偿案件当中则存在问题了,因为在国家赔偿案件当中,原告需要举证证明自己的损失,而被告就可能需要举证来反驳原告的证据,而原告的举证期限和被告的不一样,也就是说按照行政诉讼的规定,被告有可能被剥夺了举证的权利,就是说在开庭审理前,原告出示了假的证据,而被告则有可能受到举证期限的限制,而不能举出反证,导致假证明被法院认定,所以在类似行政赔偿案件等案件中给被告10天的时间有点不公平。
    2023-06-06
    421人看过
  • 外媒:中国修改行政诉讼法禁止行政干预办案
    11月1日闭幕的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外媒报道称,这是该法律实施24年来的首次大修,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干预法院办案,以完善对当事人的诉权保护。《联合早报》11月2日报道称,修正后的法律明确法院和行政机关应当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扩大受案范围,同时强化受理程序约束等方面保证行政诉讼的入口畅通。现行行政诉讼法从1990年10月起实施,其修正案草案在去年12月首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审议,昨天经过三次审议通过。修改后的行诉法将于2015年5月1日起施行。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为受到国家行政机关非法侵犯合法权益的公民和法人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该法多年来被指存在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这三难问题,以致出现告官不见官的情况。对此,修正后的法律明确法院和行政机关应当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扩大受案范围,同时强化受理程序约束等方面保证行政诉讼的
    2023-06-06
    168人看过
  • 今年将修改预算法行政诉讼法修法重视网络民意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张德江委员长向大会报告工作。张德江从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继续加强和改进代表服务、对外交往、自身建设等方面阐述了2014年工作的主要任务。修法将重视网络民意表达报告指出,今年将修改预算法,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修改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健全行政诉讼案件、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健全畅通有序的权益保障机制;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报告指出,列入今年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的项目还有:修改立法法、食品安全法、安全生产法、证券法、广告法、军事设施保护法、教育法等;制定资产评估法、航道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期货法、粮食法、中医药法等。报
    2023-06-06
    267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大修”之后更方便了
    中国有70%的法律法规是行政机关在执行,而有的行政机关在执法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行政程序不合法、行政行为不合法等情况。公众维权时,往往会面临不被立案、立案程序繁琐证据收集不足等各种问题。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使得这部法律25年后完成首次大修。本期说法,本报律师团成员就其中一些问题来做探讨。处罚过重处罚决定书被撤销王某是烟台某县市区的人,曾多次到北京上访,曾被当地公安部门训诫,训诫书中明确告知部分地方不属于信访接待场所,去这些场所属于非正常上访,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王某也曾因该行为被行政处罚过。2013年9月一天,王某在北京非信访接待场所信访时,被北京当地派出所查获,并对他做出了训诫书。某县市区公安局将王某接出后带回当地处理,在履行了对王某行政处罚前的告知程序后,对王某做出了拘留10天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王某不服,向法院起诉某县市区公
    2023-06-06
    497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修改了多少处?
    刑事诉讼法修改了二十三处,具体内容主要有: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的应为应不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的处理;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时的程序规则;补充了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情形等,具体参见下文。一、刑事诉讼法关于法院管辖的规定是什么关于法院管辖权的规定如下: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性的重大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二、各级法院管辖范围是哪些(一)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1、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
    2023-03-13
    82人看过
  • 关于修改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八条建议
    引言: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自施行至今二十余年,该法一直未进行修改。期间行政诉讼实践及理论都有了较大发展,现行《行政诉讼法》已经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迫切需要修改。我们认为,应当重点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修改:一是专章规定行政检察监督制度。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行政诉讼进行监督是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行《行政诉讼法》中关于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规定并不完善,监督的范围和方式十分有限,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建议在分则中用专章规定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相关具体程序,包括:扩大监督范围,不仅监督生效判决,还应监督执行活动以及审判人员的执法行为;扩大监督方式;赋予检察机关在履行对行政诉讼监督职能中的调查权;设立检察机关对重大行政违法行为的行政公诉制度;二是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原则上应当将所有国家公权力主体与相对人发生的公法上的争议都纳入;三是明确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2023-06-06
    369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修改意见稿提交全国人大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向全国人大、最高法院和国务院法制办递交了《行政诉讼法》修改意见稿。该中心主任表示,最具意义的一条修改意见是将现行《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一款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的表述改为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专家称部分法院行政诉讼难立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小军说,现在有关行政诉讼的案件法院不敢立案,甚至不给予裁定,即便立案能不能公正依法审判也让法院为难。独立行使审判权意味着不受任何干涉,如果除了行政机关以外,其他任何机关都可以对法院审判权进行干涉,除了社会团体,其他任何政党、组织都可以对法院审判权进行干涉,就不叫独立行使审判权。在很多情况下,法院所受干涉多是某些不依法行政的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通过地方党委及其政法机关直接或间接影响司法机关实施的。开除辞退公务员应纳入司法审查《行政诉讼法》修改意见稿建议,删除对行政法规
    2023-06-06
    285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修改:民众拟可诉“红头文件”合法性
    2009年1月5日,古魁在法庭外展示当年区政府相关文件。因拆迁纠纷,从2006年起,古魁利用各种手段方式不断骚扰成都市成华区政府,最终政府不堪其用极端方式骚扰,借给他10万元,请求他将政府告上法庭。图/CFP审理难也是当前行政诉讼的一大症结,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此作出多方面修改,包括对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证据制度、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交叉的处理机制等,其中拟规定行政诉讼可附带审查红头文件,无疑是一大突破。1□亮点法院可附带审查规范性文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昨天提到,实践中,有些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越权错位等规定造成的。为从根本上减少违法具体行政行为,可以由法院在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对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进行附带审查,不合法的,转送有权机关处理。为此,草案增加规定:一是公民、法
    2023-06-06
    55人看过
  • 修改行政处罚法
    强制执行
    1、落实党中央重大改革决策部署,推动行政处罚制度进步。2、完善行政处罚设定权限,强化源头规范。3、健全行政处罚规则,保障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4、完善行政处罚程序,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5、防范行政不作为,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制约。增加行政处罚案件立案制度,防止行政机关有案不立,明确立案依据等应当公示,符合行政处罚案件立案标准的应当及时立案。明确处罚期限要求,防止行政处罚案件久拖不决,规定行政机关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一、中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办法的起草机制《办法》在起草过程中主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全流程规范。对行政处罚从立案调查到决定与执行的基本规则进行了全流程规范。二是融合统一。根据机构改革要求,在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融合的基础上,对银行业、保险业行政处罚程序作了统一规范。三是优化完善。二、抽检不合格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是最重
    2023-03-30
    313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修改:不给付低保金、社保可起诉
    胡建淼表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在整个行政诉讼制度中,是最重要、最关键、最敏感的问题。胡建淼认为,这次关于受案范围的规定很好,主要有两点:一是明确了受案范围;二是扩大了受案范围。对受案范围的明确,胡建淼说,原来也是受案范围之内的事情,但是原来的行政诉讼法表达得不够明确,因为当时认识不够清楚,这次表达明确了。他举例说,比如原来对限制公民人身自由财产权的强制行为不服的可以起诉,但只讲了强制措施。实际上,涉及到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的强制,不仅包括强制措施,还包括强制执行。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里面规定得很清楚,行政强制就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查封、扣押、冻结等是叫行政强制措施;另一方面,比如说强制履行房屋拆除等等强制执行。这次修改把强制执行放进去了。对于受案范围的扩大,胡建淼表示,一是保护权利的扩大。原来行政诉讼法定位是保护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从兜底条款中可以看出来。但是这次在人身权、
    2023-06-06
    160人看过
换一批
#人身损害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人身权
    词条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等。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等。人身权是我国公民和法人的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和反映。 人身权是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不能以金... 更多>

    #人身权
    相关咨询
    • 民事诉讼法修改由哪里改?怎样改?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28
      第二十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新行政诉讼法主要对哪些内容做了修改?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6-13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修改内容主要体现在: (一)扩大受案范围,加强权利保护。如,将行政协议纳入受案范围,规定“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属于受案范围。 (二)保障诉权,畅通行政案件受理渠道。如,专门规定了保障起诉权利的条款,强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
    • 修改行政诉讼申请书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05
      《民事诉讼法》适用于申请行政诉讼变更的诉讼请求。申请方式是当事人有权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向法院提出变更诉讼请求,法院对其进行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准予变更诉讼请求。
    • 行政诉讼法修改十一条、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十大亮点及司法解释如何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12
      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十大亮点◆扩大受案范围增加可提起诉讼的情形:对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等。◆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法院立案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应当登记立案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不能当场判定的,应接收起诉状,出具书面凭证,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起诉期限延长到六个月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 行政诉讼法修改行政合同的必要性是什么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9-14
      行政诉讼法修改行政合同的必要性如下: 1、行政合同具有显著的行政法律属性; 2、以行政诉讼程序弥补行政合同双方实体权利的不对等; 3、有效防止行政主体“权利寻租”,滥用行政优益权; 4、加重行政机关违法成本,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