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胎产假多少天新规定是什么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女职工生育三胎的产假有128天以上。普通生育假98天,生育多三胞胎的,增加产假30天(如遇难产,再增加15天)。《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女职工休产假的待遇
1、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发放工资。
2、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
3、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4、生育津贴,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
5、哺乳假,六个半月按照工资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
二、孕妇必须享受的假
产假:98天30天晚育假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
产前检查: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内的初查),应算作劳动时间。(有些企业将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的时间计为病假、缺勤等,侵害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产前工间休息:怀孕七个月以上,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不得安排夜班劳动。
授乳时间:婴儿一周岁内每天两次授乳时间,每次30分钟,也可合并使用。
三台的产假按照规定是至少休息128天,如果遇到难产的应该多休息15天。这是女性职工应该享有的权力,如果由用人单位以产假的缘故乱扣工资甚至开除该职工的,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者上法院起诉。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二款、第七条、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按照受侵害女职工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n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附录第一条、第二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按照受侵害女职工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附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有关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
2019年二胎孕假产假是多少天国家规定的
344人看过
-
二胎产假有多少天,二胎产假国家规定
248人看过
-
2023三胎有什么新规定
341人看过
-
2024年最新二胎产假规定是什么
466人看过
-
二胎产假新政策,二胎陪产假多少天
488人看过
-
2017年二胎产假天数是多少?
75人看过
-
婚假新规定 2023年多少天呢上海在线咨询 2023-11-05国家法定婚假多少天根据国家婚假的规定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
2023新产假规定产假多少天法定产假工资上海在线咨询 2023-04-25国家规定产假多少天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2、难产,增加产假15天; 3、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4、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5、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6、晚育产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 国家规定的产假工资怎么计算 第一,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 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
-
二胎产假最新法定规定生二胎多少天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131、女职工生育的,应当享受98天产假。 2、《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
-
剖宫产产假多少天2023新规定,有哪些规定浙江在线咨询 2023-09-01剖宫产产假的天数具体规定如下: 1、一般是98天,其中产前休息15天,产后休息83天; 2、如果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3、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