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协议的认识误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7 07:10:12 106 人看过

以往关于刑事和解的研究中,有些学者夸大了刑事和解在国家、社会层面的意义,忽略了刑事和解协议的私人意思自治的私法属性,陷入了刑事和解协议属于公法契约的认识误区,甚至混淆了刑事和解协议与刑事和解协议书。笔者试图重新界定刑事和解协议的价值和法律属性,力求从过去的关于刑事和解协议的认识误区中走出来,形成对刑事和解协议的新的体系性认识。

(一)刑事和解协议的价值判断

1.刑事和解协议之于被害人

刑事和解协议对被害人而言是有利的,当然这种有利是以之前所遭受的损害为代价的。在刑事和解协议中,被害人将获得种种来自加害人一方的赔偿,而被害人要做的只是对加害人的谅解,这种谅解是情感上仇恨的消逝,应该说对被害人的身心健康也是有益的,被害人并不承担任何实体上的义务。所以有学者将刑事和解协议归类为单务合同。从诉讼层面来看,刑事和解协议的达成,也意味着被害人对加害人犯罪行为追诉权利的放弃,包括民事诉讼上的求偿权和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权以及公诉程序中的请求惩罚权,这是由于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因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纠纷已经解决,被害人应当退出各种纠纷解决机制。

2.刑事和解协议之于加害人

刑事和解协议的达成要求加害人承担一定的实体义务,按照协议中的约定对被害人进行赔偿或者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在刑事自诉案件中,自诉人将因刑事和解协议的达成而撤诉,加害人也可以摆脱刑事追诉程序的束缚;在公诉案件程序中,承担犯罪追诉职能的国家公诉部门不会因为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和解而终止诉讼程序,但作为能够证明加害人的人身危险性和其行为社会危害性降低的刑事和解协议对刑事诉讼尤其是对加害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刑罚的报应作用已经大大减弱,那么基于刑法谦抑主义的思想,此时就应考虑对加害人减免刑罚。所以刑事和解协议的达成通常都会令加害人享受到减免刑罚的好处。同时,受害人的谅解也可以帮助加害人减轻因实施犯罪而产生的愧疚感从而易于重新融入社会。

拟刑事和解协议的注意事项

刑事和解协议包含的内容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和解协议书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并真诚悔罪;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涉及赔偿损失的,应当写明赔偿的数额、方式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撤回附带民事诉讼;

3、被害人自愿和解,请求或者同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罚。

对于司法机关主持下制作的和解协议,办案人员签名,但不宜加盖单位公章,因此,和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此外,对于当事人申请对和解内容保密的,司法机关应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拟刑事和解协议的注意事项

1、尽量在办案人员的指导下撰写和解协议书,一方面是由于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另一方面也便于办案人员接受此协议,出具从宽处理意见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近亲属代理签署和解协议,应当有授权委托书,以免造成无权代理

3、受害人死亡的,应当由其全部近亲属签订和解协议或者出具特别授权书代表全部近亲属签署和解协议

4、受害人死亡的,其近亲属代表签署和解协议书应当由公安机关证明其近亲属身份

5、和解协议不能代表收款收据,受害人或其代理人收到相关款项时,需另行出具收款收据,同时,需审查代理人是否具有代收款项的特别授权

6、辩护律师可以作为见证人,但一般不宜担任和解协议的代理人,以免陷入民事纠纷中,更不宜担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保证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3日 11:0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单务合同相关文章
  • 认购书和认购协议的区分
    (一)目的不同。商品房认购书是预约合同,即为将来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为目的而签订的合同,属于前契约阶段合同;商品房买卖合同是本约合同,是为商品房买卖这一目的确定权利义务的合同。(二)约定的内容不同。认购书中约定的相对简单,通常只约定房屋的面积、总价、地理位置及将在某一时间和地点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等内容,买卖双方一般无法直接凭认购书完成交易;商品房买卖合同则包括了房屋买卖的所有主要条款,如房款和房屋的交付方式和时间、产权证的办理、违约责任等,买卖双方可以就此完成交易。(三)签订的时间点往往不同。认购书通常是在商品房可以预售前签订,这是开发商为了能尽快回笼资金和稳定客户的方法;买卖合同的签订则是在开发商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或在现房销售的情况下签订。房屋认购书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主要区别不在于其的名称,而在于其的内容,如认购书具备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并且出卖人已经按照约定收受购房款的,则认
    2023-07-05
    61人看过
  • 投资型保险认识的误区
    按照功能划分,投资型保险重在投资,风险保障只是其附加部分。面对高回报理财的诱惑,消费者不要陷入保险理财的泡沫之中,否则很可能悔之晚矣。误区一:买保险是用来投资的。保险的本义是通过保险给付或者赔偿实现风险转移或者生活补偿,但不知不觉中,投资理财却成为消费者印象中的主要功能。这实际上不能怪消费者,错在保险公司行为本身的误导。一方面,投资型险种保费收入高,能在短期内扩大保费规模,成为保险公司的销售重点。另一方面,投资型险种条款相对简单,易懂,不需要专业的知识。2001年,投资型产品占内地寿险保费收入的29.5%,到20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8.2%。在这种强势宣传下,消费者形成了买保险就是投资的错误印象。在购买保险时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回报,这对保险业的发展很不利。误区二:收益和保障可以兼得。因为以保险的名义,投资型保险比基金更有吸引力。消费者购买保险除了看好那诱人的投资收益外,还有所谓的保障。但
    2023-04-23
    201人看过
  • 综合工时制的认识误区
    什么是综合工时制?综合工时制是指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岗位,需企业报经当地区县劳动保障局批准,未经批准,不能任意扩大范围。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其工作时间不区分制度工作日与公休日。员工在综合计算工时一个周期内只要总的实际工作时间没有超过法定总的工作时间的,其在公休日工作,不需支付200%加班工资。《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待遇规定,一般只适用于实行标准工时制员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员工实行计件工资制,其超过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的法定工作时间的部分,要按计件单价工资的150%支付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职工工作的,按300%支付职工工资报酬。对于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员工,采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等
    2023-04-22
    351人看过
  • 详解《劳动合同法》三大认识误区
    劳动者随意走人,给企业造成损失怎么办?工作了一年,还是临时用工合同怎么办昨天,在文昌广场上举行的关于《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咨询会上,许多企业代表和员工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疑虑。记者采访了解到,之所以产生各种纠纷,归根结蒂源于新法实施前,劳资双方还存在着三大认识误区。现场镜头一:企业怒斥职工突然辞职拿着厚厚的一摞材料,扬州某琴行人力资源科负责人怒气冲冲地赶到咨询现场。原来该琴行的一位教师上午打了个招呼要走人,下午就不上班了,不但安排好的钢琴课没人教,而且这个老师还带走了一批学生。记者看到,该负责人带来了离职老师劳动合同、养老保险手册等所有材料,该负责人质疑说,都说《劳动合同法》劳动者不用付违约金,那么像这样的情况已给公司造成损失了,能不能追偿呢?镜头二:工作一年仍签试用合同在咨询台前,老马和同事徘徊了很久,总是话到嘴边就咽下去了。记者上前一打听,得知他们是某小区的保安,这两天公司要和他
    2023-06-05
    347人看过
  • 侵占和盗窃的认识错误
    2003年题目:某游戏厅早上8点刚开门,甲就进入游戏厅玩耍,发现6号游戏机上有一个手机,甲马上装进自己口袋,然后逃离·事后查明,该手机是游戏厅老板打扫房间时顺手放在游戏机上的。甲被抓获后称其始终以为该手机是其他顾客遗忘的财物。即使原占有者丧失了占有,但当该财物转移为建筑物的管理者或者第三者占有时,也应认定为他人占有的财物。本案中即使该手机真的是其他顾客遗忘的财物,但该手机的占有权也应归游戏厅的老板,甲拿走自己没有占有权的手机应属盗窃行为。在这个案件中甲始终认为该手机是其他顾客遗忘的财物,但并没有说甲认为此物脱离了所有其他人的占有控制,尤其是游戏厅老板的控制。换句话说,就是甲仍然能够认识到手机归游戏厅老板占有,所以甲侵犯了游戏厅老板的占有权,而且是在故意支配下侵犯老板对手机的占有权,因此构成盗窃罪。2004年题目:甲乘坐长途公共汽车时,误以为司机座位后的提包为身边的乙所有(实为司机所有);乙
    2023-06-11
    185人看过
  • 对于户籍地址和所在地的认识有误区?
    户籍所在地和户口所在地是不一样的,户籍所在地是指我国居民的户籍所在地,一般是指父母出生时的户籍所在地,通常是家庭户口本上的所在地。户籍所在地是指出生地和居住地没有改变,户口所在地未变更的,应与户口所在地相同。但因就业、搬迁、升学等事项,居民不在原出生地居住时,将形成户口所在地。户籍地址是指什么地址按照户口登记管理条例,公民填写户籍所在地,应该填写到户籍管理机关所在地。城市户口的应该填:某某省某某市(县)某某区。农村户口的应该填:某某省某某县某某乡。一般在填写户籍所在地时,应该填:即某某省某某县(市)户籍所在地是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一般是指出生时其父母户口登记地方,通常是家庭户口簿上的户口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六条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2023-07-07
    354人看过
  • 论认识错误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本文对刑法上认识错误的概念、分类及历史沿革进行了介绍,并详细论述了认识错误与刑事责任的关系,对认识错误对刑事责任的影响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以期达到深化认识错误理论的目的。关键词: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刑事责任关系1认识错误的概念和分类1.1认识错误的概念刑法中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认识与客观实际情况存在不正确的认识。行为人发生这种错误时,就产生了是否阻却故意的问题。[1]故意与过失是认识因素的范畴,行为人的认识因素不同,故意或过失会影响到行为人的意志因素,进而影响到犯罪行为的罪过形式。1.2认识错误的分类我们知道,认识错误及其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关系密切。故意或过失作为认识因素的两个方面,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刑事责任的承担。可见,在发生认识错误的场合下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追究理应有所不同。因而就有了认识错误的分类。我国刑法理论采取传统的分类方法,把认识错误分为法律上认
    2023-06-11
    433人看过
  • 交通事故协议书和认定书的区别
    一、交通事故协议书和认定书的区别交通事故中的协议书和认定书的区别为:出具的主体不同、内容不同等,协议书一般是由当事人协商一直之后签订的文书,而认定书是交通管理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之后出具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第七十四条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二、交通事故赔偿三方协议书是怎样的交通事故赔偿三方协议书不需要保险理赔的,由三方按照各自的责任当场赔偿;事故各方需要办理保险索赔的,立即向保险公司电话报案,持协议
    2024-01-14
    242人看过
  • 走出税收筹划的认识误区
    税收筹划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在纳税人理财和管理决策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尽管对税收筹划的定义还众口莫一,但通过税收筹划,使纳税人充分享受税收政策,降低税收成本,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已成共识。笔者认为,税收筹划本身无可厚非,但纳税企业必须走出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重战术筹划,轻战略筹划。多数企业缺乏整体的筹划思路和方案,仅仅就单个项目、单个税种或单个环节进行筹划,结果往往顾此失彼拣了芝麻丢了西瓜。重补漏性筹划,轻前瞻性筹划。一些企业往往是接受了教训,走了弯路以后,才想到税收筹划,结果筹划只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并且常常因为生米被煮成熟饭而效果不佳。重外脑的筹划,轻内脑的筹划、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一些企业过于看重外聘税务顾问的咨询意见,而忽视了内部管理专家的意见,外部的专长与内部的经验无法有机结合,使结果看起来很理想的筹划方案往往实施不下去。重投机性筹划,轻规范性筹划。一些企业
    2023-06-07
    235人看过
  • 关于医疗纠纷的认识误区
    1、医疗纠纷不等同于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而医疗纠纷通常是指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结果及其原因的认定有分歧,当事人提出追究责任或经济赔偿,必须经过行政或法律的调解、裁决才可了结的事件。2、人进医院不等于进保险箱因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疗法导致的医疗纠纷也逐渐出现,人们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增加了受损害的风险。最高明的医生也不能包治百病,病人进医院不等于进了保险箱。3、经济补偿不等于经济赔偿在众多的医疗纠纷中,有的已构成医疗事故,按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和各地制定的实施细则的规定,对鉴定为医疗事故的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一、过度医疗医生有责任吗过度医疗医生有责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功能障碍的”情形。构
    2023-06-22
    148人看过
  • 免税企业的筹划认识误区
    最近,某市有12家享受免税优惠的企业受到了税务行政处罚。或责令限期改正,或处以数额不等的罚款。一些企业老总受罚后不无感慨:免税企业还得认真学习税收政策法规,走出认识误区。误区之一:免税就是不缴税了。许多老总想当然地认为:既然免税,还用缴税吗?他们不知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常涉及多个税种,而免税政策很可能只免缴某一个税种的税收,绝不会所有税收全免。比如某企业经营废旧物资回收,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有关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78号)规定,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但该企业如果有房产,还要缴纳房产税;如果将仓库出租给别的企业,还要缴纳营业税;如果购买车辆,还要缴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企业经营有盈利,还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免税企业同样要纳税。误区之二:免税业务与应税业务没有分别核算。企业管理者往往希望优惠越多越好,有意把
    2023-06-07
    460人看过
  • 事实劳动关系的几个常见认识误区
    [摘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没有订立的,双方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由于不存在书面约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常常对涉及事实劳动关系中涉及的权利义务产生认识上的误解。本人试图对几个常见的认识误区进行阐述,以对事实劳动关系法律制度进行简单地介绍梳理。[关键词]劳动法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权益根据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由劳动法进行调整。在实践中,劳动关系的确立一般有两种方式,在很多情况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在另一些情况下,尽管双方没有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但是只要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并以此获取劳动报酬的,双方依旧可以成立劳动关系,其权利义务依旧受到劳动法调整。这就是所谓的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成立的法律基础是,平等民事主体有权以书面约定以外的形式(如口头形式或者行为
    2023-06-05
    225人看过
  • 车险理赔的几个认识误区
    公安部交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近逼近2亿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10年内地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美国历史最高水平。我国已经开始进入汽车时代。关于车险理赔的纠纷由来已久,其中多数纠纷是由于车主对保险公司的承保责任与实际理赔产生较大偏差引发的。也有相当数量的纠纷是由于保险公司宣传不够到位,消费者对于车险理赔存在认知误区造成的。误区一、"全险"就得全赔许多的车主认为,车子只要买了“全险”,发生任何交通事故都不会带来财产损失,因为保险公司会“全赔”。其实“全险”并不等于“全赔”。所谓“全险”包括了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盗抢险、玻璃险、划痕险、车上人员险及不计免赔等多个险种。“全险”只是一个通常情况下的说法,在法律上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概念。尽管“全险”责任范围明显扩大,但不少情形依然不能赔,如发生人为打砸致车受损、车辆零部件被盗等,保险公司将不承担保险责任,这点值得投保车主注意。
    2023-04-30
    126人看过
  • 走出风险投资的认识误区
    近两年来,风险投资的问题开始得到重视,但目前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政府部门,都存在着一些风险投资的模糊认识和偏差,需要加以澄清。一、风险资本并不必然支持创新创业活动在风险投资一词的翻译上,目前仍存在着歧异。有人认为,将英文ventrecapital译为风险投资准确地概括了其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还有人认为,将之译作创业投资更符合ventrecapital的原意。如果过于强调其风险属性,则容易误导公众对这类投资活动的认识,使风险投资偏离创业的特点。从风险投资的发源地美国的情况来看,风险投资的兴起主要是由三个因素造成的:二战以后军事和空间科技的高度发展促进了整个高科技工业的发展,从而为风险投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美国历来具有崇尚企业家精神的文化传统,政府又在政策上给予创新企业以很大支持;人均拥有的金融资产数额很大,客观上造成了富裕者拿出一部分资产进行运作以获得高额收入的需求和可能性。在某种意义
    2023-06-09
    134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分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单务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另一方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的合同。 在单务合同中,只有一方当事人有权期待对方履行合同,而另一方无须要求对方履行合同。 单务合同具有任意性,其是否有效,由法律或合同自由决定。... 更多>

    #单务合同
    相关咨询
    • 具体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认识错误的区别是什么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11
      (一)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 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 1.对象错误。 具体的事实错误中的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相同的法益,行为人的认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仍然属于同一犯罪构成的情况。 对象错
    • 对事实的认识错误, 抽象认识错误, 抽象认定错误, 事实认识错误问题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1-27
      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理解。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这种情况分为:对象错误、打击错误和因果关系错误。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
    • 【和解书】刑事和解协议书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02
      刑事和解协议书受害人:梁某某,男,汉族,年月日出生,住北京市路号侵害人:宋甲,男,汉族,年月日出生,住北京市路号宋乙,男,汉族,年月日出生,住北京市路号受害人系单位的战士,宋甲系单位的职工,宋乙系宋甲的儿子。年月日,宋甲因向单位索要上年年终奖金,在单位门口遇到受害人战士梁某某,因受害人梁某某曾受单位委派摄取过单位用于扣发宋甲奖金的证据,因此宋甲向其言语挑衅,后发展至宋甲宋乙与受害人梁某某及另名战士
    • 刑法中认识错误的手段错误与方法错误的区别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08
      不是手段错误是指行为人所使用的手段本来会发生危害结果,但行为人误认为不会发生危害结果。手段错误根据行为人是否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 1、行为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因而不能成立故意犯罪;如果有过失,则成立过失犯罪;如果没有过失,则属于意外事件。 2、行为人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并希望危害结果发生,行为人本欲使用会发生危害结果的手段,但由于认识
    • 综合工时制的认识误区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26
      摘要:什么是综合工时制综合工时制是指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岗位,需企业报经当地区县劳动保障局批准,未经批准,不能任意扩大范围。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其工作时间不区分制度工作日与公休日。员工在综合计算工时一个周期内只要总的实际工作时间没有超过法定总的工作时间的,其在公休日工作,不需支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