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给出的素材,我们可以得知在员工怀孕前和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其劳动合同。同时,用人单位也不得以女职工未婚怀孕为由将其辞退。如果是未婚先育违法计划生育的,单位也不能直接辞退。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因此,以上规定旨在保护员工在怀孕期间的权利和利益,同时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
员工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其劳动合同。同时,用人单位也不得以女职工未婚怀孕为由将其辞退。如果是未婚先育违法计划生育的,单位也不能直接辞退。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素 材 : 用 人 单 位 能 因 女 职 工 未 婚 先 育 而 辞 退 吗 ?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孕妇在孕期、产期、哺乳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这是对女职工最基本的权益保护。因此,在正常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辞退孕期女职工。
这段话强调了用人单位在女职工怀孕前和怀孕期间不得解除其劳动合同,也不得以女职工未婚怀孕为由将其辞退。同时,用人单位也不得以女职工未婚先育违法计划生育的为由直接辞退。这是对女职工最基本的权益保护,也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辞退孕期女职工。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
产假与工资:相关规定与影响
269人看过
-
合同终止与劳动合同解除对劳动关系的法律影响
317人看过
-
签订劳动合同与工伤认定:相关法律规定与操作指南
204人看过
-
保险欺诈与逃逸:相关规定与影响
239人看过
-
工资与生育保险:相关性及影响分析
244人看过
-
合同生效与否的法律影响
155人看过
辞退是用人单位解雇职工的一种行为,是指用人单位由于某种原因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原因的不同,可分为违纪辞退和正常辞退。 (1)违纪辞退是指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企业内部规章,但未达到被开除、除名程度的职工,依法强行解除... 更多>
-
劳动合同终止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四川在线咨询 2024-11-24根据我国劳动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时,劳动合同即行终止。这种终止属于自然终止。如果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消亡,如劳动者一方死亡或用人单位宣告破产等,劳动合同关系即行终止。此外,如果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裁决或人民法院判决终止劳动合同,由劳动合同确定的关系也告终止。这两种终止可以称为劳动合同的非自然终止。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
-
雇用劳动合同与劳动合同有何区别相关的法律规定是什么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01雇佣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一种,但是区别很大! 雇佣合同是临时用工性质,但是在解除合同的时候要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才能不向对方支付补偿。 雇用期间属于临时性的劳动,可以不买保险的。 雇用劳动合同如果是劳动合同就不行了,要按照新的劳动法实施。
-
生育保险与劳动合同都有什么规定?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28生育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规定,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导致劳动力暂时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其宗旨在于通过向职业妇女提供生育津贴、医疗服务和产假,帮助他们恢复劳动能力,重返工作岗位。
-
与劳动关系相近的劳务关系,法律如何规定台湾在线咨询 2023-10-14实践中,与劳动关系相近的一类劳务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1)用人单位将某项工程发包给某个人员或某几个人员,或者将某项临时性或一次性工作交给某个人或某几个人,双方订立劳务合同,形成劳务关系。这类从事劳务的人员,一般是自由职业者,身兼数职。 (2)已经办手续的离退休人员,又被用人单位聘用后,双方签订聘用合同。 (3)用人单位向劳务输出公司提出所需人员的条件,由劳务输出公司向用人单位派遣劳务人员,双
-
违约与有关劳动合同法律怎样规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3-09-08企业违约的情形具体如下: ①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或违反法定或约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 ②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违约或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③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不支付或拖延劳动者工资报; ④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⑤用人单位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 ⑥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 ⑦用人单位招用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