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金流量表的直接编制法中,工作底稿和T形帐户是形式和外壳,调整分录才是实质和核心。因此,深刻理解调整过程,掌握调整分录的编制规律,是正确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关键。本文以工作底稿法为例对此加以说明。
从现金流量表的调整过程看,可将调整分录的编制按对象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整02表(指损益表,下同)项目。贷记收入性质的02表调整项目,借记支出性质的02表调整项目;对应的非现金调整内容应是01表(指资产负债表,下同)的有关项目,且必须与被调整的02表项目存在直接的帐户对应关系,或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与被调整的02表项目存在“现金制关系”;凡无对应关系和现金制关系的01表有关应调整项目,将被列入第二阶段的调整项目。如调整02表“产品销售收入”项目时,对应的01表非现金调整项目应是“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和“预收帐款”,这些项目与“产品销售收入”存在直接的帐户对应关系,借记这些项目,贷记“产品销售收入”,表明本期实现的这些营业收入并未收到现金,其现金流入将递延到后期或发生在前期;借记现金,贷记这些项目,虽然从表面上看与“产品销售收入”不是直接的帐户对应关系,但却存在无法否认的现金制关系,表明本期收到的这些现金,其营业收入的确认发生在前期或递延到后期。至于01表“未交税金”项目中的销项增值税内容,虽然与被调整的“产品销售收入”有一定的渊源,但却既不存在直接的帐户对应关系,也不存在现金制关系,应列入第二阶段的调整项目。
第一阶段调整02表项目时,应先调整表中的原始收、支项目,后调整净利润和利润分配。本步调整结束后应使工作底稿上的所有损益表项目与02表及其利润分配表数据完全一致。
在第一阶段调整的基础上,编制01表的中间工作底稿,将第一阶段调整分录涉及01表的数据过入中间工作底稿,求出调整后余额,并计算期末余额与第一步调整后余额的差额,作为第二阶段的主要调整对象,并确认其初始调整金额。
第二阶段调整01表项目。一般按中间工作底稿所确认的初始调整金额,参考第二阶段已调整内容对本项目的影响程度,计算本项目的应调整金额进行调整。借或贷记借方项目的增加或减少,贷或借记贷方项目的增加或减少。对某些发生额较多的01表调整项目,也可将借、贷方发生额分别进行调整,其借、贷方的应调整金额之差要等于本项目的应调整金额。对第一阶段已经调整的事项不可重复调整。经过第二阶段调整,应使工作底稿上资产负债表的所有项目都与01表相应项目的期末数完全一致。
将02与01表的调整区分为二个阶段,一方面可使第一阶段编制调整分录时回避01表的一些项目,绕开复杂的连锁式业务跟踪分析,从而降低调整分录的编制难度;另一方面在两个调整阶段之间加编中间工作底稿,揭示第二阶段的主要调整内容、对象和初始调整金额,从而实现有针对性地调整。这样的调整过程,显然有利于调整分录的编制和理解,使其更具条理性,层次更清晰。
调整分录使用的会计科目就是01和02表上的报表项目,这些项目有时与原始会计分录使用的会计科目完全一致,如“应收帐款”、“应付票据”和“实收资本”等;有时又是若干原始会计科目的合并,如“存货”项目,就是材料、商品和成本等众多原始会计科目的合并;有的项目与原始会计科目虽是对应的,但名称不同,如“未交税金”、“固定资产原价”和“其他未交款”等项目。
调整分录的实质是将报告期内的会计事项重新进行一次确认,当然它并不是原始会计事项的逐笔序时确认,而是利用02与01表所提供的数据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对原始会计事项进行汇总确认,在确认中再现现金流量。
工作底稿法的调整分录对原始会计事项的汇总确认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可高度概括为以下四大调整方法:
第一,差额调整法。02表有关项目的被调整总额,都按权责发生制进行归集,它与收付实现制归集的差额,主要表现在所涉及的01表有关非现金项目的余额之差上,而且这些01与02表的调整与被调整项目,一定存在直接的帐户对应关系或现金制关系。因此,只要将被调整总额和非现金项目的余额之差纳入调整分录,求其平衡差并调整为有关现金流量,即可编制差额调整法的调整分录。
如《指南》(指现金流量表编制指南,下同)一例中“产品销售收入”的调整分录为: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1,201,000(调整分录的平衡差)
应收帐款(货款)249,000(01表余额之差)
贷:产品销售收入1,250,000(被调整总额)
应收票据(货款)200,000(01表余额之差)
上笔调整分录中“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的余额之差是指货款部分的余额之差,不含增值税,因应收增值税与“产品销售收入”无直接的帐户对应关系和现金制关系,将其列入第二阶段的调整项目。
又如《指南》一例中“产品销售成本”的调整分录为:
借:产品销售成本750,000(被调整总额)
应付票据(货款)100,000(01表余额之差)
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购买商品)844,700
(调整分录的平衡差)
存货5,300(01表余额之差)
差额调整法所确认的现金流量,通常不是最终的现金流量。如上例销售商品现金流入1,201,000元,在调整“财务费用”项目时将被应收票据贴现息冲销20,000元;购买商品现金流出844,700元,在调整“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时,将被分别冲销90,000、80,000、285,000和39,900元。
-
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收支表法
99人看过
-
怎么快捷地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是什么
307人看过
-
怎样编制现金流量表(分析填列法)
346人看过
-
现金流量表怎样快速编制
235人看过
-
现金流量表的简便编制及审阅
333人看过
-
管理用现金流量表如何编制
370人看过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对利润进行合理分配的过程。一般而言,企业应该按照税后利润的顺序进行如下分配:弥补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任意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利润分配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企业的财务状况的稳定和保护各方... 更多>
-
现金及银行无发生额是否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01现金及银行无发生额,可以不用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三个基本报告之一,所表达的是在一固定期间(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内,一家机构的现金(包含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情形。现金流量表的出现,主要是要反映出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并根据其用途划分为经营、投资及融资三个活动分类。现金流量表可用于分析一家机构在短期内有没有足够现金去应付开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公报规范现金流量表的编
-
个人交部分会计分录及现金流量表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8缴纳养老保险时,r借:其他应付款--个人部分r借:管理费用--保险费r贷:银行存款r发工资代扣,r借:应付工资薪酬r贷:其他应付款--个人部分
-
能否将差额编制调整为全额编制?北京在线咨询 2025-02-03差额编制相对于全额编制而言。根据财政供给模式,编制分为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编制。各个编制之间的使用是有区别的,不能混用。 使用差额编制的事业单位,其编制使用情况及性质不同于全额编制单位。举例来说,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使用的是差额事业编制,但这些医院的公职人员如果有意转行,也可以调整到其他事业单位或党政机关任职。 如果单位或岗位发生变化,其编制使用情况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全额事业人员被调到差额单
-
现金流量表分析计算方式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21本年金额里的铅笔数据是计算的增长额,计算公式为本年金额-上年金额;上年金额里的铅笔数据计算的是增长率,计算公式为增长额/上年金额。铅笔数据计算的有误,第一个7073就错了,应为7037
-
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调整程序湖北在线咨询 2022-01-24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调整程序各级民政府必须加强各类规划制定组织领导按照政务公、民主决策原则履行组织编制城乡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职能规划案应通媒体广泛征求专家群众意见规划审批前必须组织论证审批城乡规划必须严格执行关律、规规定程序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必须明确规定强制性内容任何单位都擅自调整已经批准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确需调整必须先原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调整必要性进行论证并提专题报告经级政府认定编制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