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担保和反担保的关系
本担保和反担保的关系:
1.反担保中的的人为担保中的担保第三人;
2.反担保是以担保的存在为前提的,如果担保关系不能效存在,反担保关系也就不能有效存在;
3.反担保是一种附延缓条件的担保,其生效的条件是担保人在担保中为主债务人承担了担保责任。
二、无效担保的情形
无效担保的情形:
1.担保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不合格。例如法律规定不具有担保人资格的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等。
2.担保合同的内容违法。例如以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财产或者不可转让的财产设定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3.担保合同的目的违法,例如为逃避债务而提供担保,以此作为转移资产的手段;未得到侵占、侵吞国家、集体或他人财产的目的进行担保。
4.担保违反了公共利益。
5.违反了相关规定。例如,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对外担保的;为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投资部分的对外债务提供担保的;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三、担保合同无效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担保合同无效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有: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
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担保和反担规定
218人看过
-
如何区别反担保和担保
154人看过
-
债的担保中的保证和物的担保的关系是怎样
337人看过
-
为什么反担保的担保对象不同于本担保
417人看过
-
担保和关联关系的相互作用
205人看过
-
反担保担保人征信报告范本
447人看过
反担保,又称求偿担保,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为确保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实现对主债务人的求偿权而设定的担保。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 更多>
-
反担保和本担保的区别反担保的对象甘肃在线咨询 2022-04-24本担保和反担保的区别是: 1、反担保的担保对象不同于本担保。本担保的担保对象是主合同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申言之,所担保的是债务人对债权人之债务的履行、债权人的债权的实现。反担保的担保对象则是担保人对被担保人(债务人)的追偿权。 2、反担保合同的当事人不同于担保合同。担保合同的当事人为债权人与担保人,而债务人尽管与债权人之间有主合同关系、与担保人之间有委托合同关系,并且也要受到担保合同的效力作用,
-
预付款担保和履约担保的关系是什么?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07履约保函PerformanceGarantee,履约保函是指:应劳务方和承包方(申请人)的请求,银行金融机构向工程的业主方(受益人)做出的一种履约保证承诺。如果劳务方和承包方日后未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其所承建的工程,则银行将向业主方支付一笔约占合约金额5%~10%的款项。履约保函有一定的格式限制,也有一定的条件。 预付款保函(advancepaymentgarantee),又称还款保函,指担保人
-
贷款担保人和担保人的关系是同样的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1-10-31担保人的责任不同于贷款人。 贷款人有偿还本息等合同义务,担保人是根据担保合同提供的担保责任。担保范围仅限于贷款人的义务,因此担保人的担保范围不会超过贷款人的合同义务。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可以向贷款人追偿。
-
什么是反担保,反担保与担保的联系与担保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15反担保是以已存在担保为前提而发生的担保。相对于反担保,前一担保可称为正担保、本担保、原担保或原始担保。反担保与担保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反担保与担保的联系表现为:①反担保中的的以人为担保中的担保第三人;②反担保是以担保的存在为前提的,如果担保关系不能效存在,反担保关系也就不能有效存在;③反担保是一种附延缓条件的担保,其生效的条件是担保人在担保中为主债务人承担了担保责任。 反担保与担保的区别主要为:①
-
借款担保担当证人担保关系河南在线咨询 2023-03-131、借款担保充当保证人,保证合同一般是有效的,但是应当符合下列要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保证合同的内容合法,不违背公序良俗;并且借款合同这一主合同也是有效的。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