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死刑制度的立法方向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0:24:15 480 人看过

截止2003年1月1日,全世界完全废除死刑的国家及地区已经多达76个;普通犯罪废除死刑的国家及地区有15个;连续10年以上或者自独立以来或者已经正式生命在废止死刑之前停止执行死刑的国家达21个;保留并执行死刑的国家及地区仅为83个。那么作为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我国应该如何对待死刑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和法制发展水平都比较低的国家,一些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依然很猖獗。基于这样的国情和死刑的公正性和效益性之所在,现阶段要做的只能是在立法和司法制度上先严格限制死刑适用,削减死刑罪名,减少死刑数量为死刑的废除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冷静地理智地认识现实,并逐步地在实践中改善死刑制度立法和司法中的不科学之处,才是当务之急。一味地以死刑侵犯人的基本权利,违背刑罚的人道性就否定其存在的必要性,不仅无益于我国死刑制度的逐步完善更不利于以后死刑在我国的真正废除。

我们应该不断地创造条件逐步达到彻底废除死刑的程度,因为死刑毕竟不符合刑罚人道化的要求,况且死刑的适用也不符合马克思人是可以改造的哲学原理。从刑罚功能上说,对犯罪最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然性,所以我们可以大胆预言,对于犯罪分子的监督程度和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对其苛以刑罚的程度达到极致的及时性和必然性的时候,死刑制度就可以在刑法中彻底消失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4日 17: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死刑相关文章
  • 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往往同时采取死刑复核制度和死刑复奏制度两大模式来将死刑案件的决定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考虑到法律史学界和诉讼法学界长期以来在死刑复核制度与死刑复奏制度的历史嬗变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甚至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认识,因此,笔者拟从如下方面对此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一)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嬗变死刑复核制度始于何时?对此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死刑复核制度在南北朝时期已经确立。”[2]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死刑复核制度的萌芽,但正式的死刑复核制度到隋唐时期才确立。”[3]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准确地讲,早在北魏时期,死刑复核制度就已经被正式确立为一项法律制度。汉代也仅仅是对部分案件进行复核,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对所有死刑案件普遍适用的制度。至于隋唐时期,则使该项制度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完善的程度。《魏书·刑罚志》记载:**太
    2023-06-01
    219人看过
  • 我国死刑制度的适用对象有哪些
    我国死刑制度的适用问题有:1、逐渐缩小经济犯罪和财产犯罪的死刑适用;2、减少死刑的数量;3、调整我国刑罚的整体结构;4、限制死刑的适用对象。死刑是延续至今的对罪犯最严厉的刑罚,也被称为极刑、处决。对我国死刑制度的几点浅见从犯罪产生的根源来看,犯罪是一定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家庭关系等社会因素与犯罪者个体所互相作用的产物。死刑不可能根除产生犯罪的复杂根源,自然也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犯罪的产生。中国清末伟大的法学家和法律改革家沈家本就曾指出:苟不能化其心,而专任刑罚,民失义方,动罹刑纲,求世休和,焉可得哉?化民之道,固在政教,不在刑威也。从潜在的犯罪人对死刑的态度来看。死刑对激情犯、情境犯、亡命徒有明显的威慑力。如某些杀人、伤害、强奸等,犯罪人多是由于某种矛盾激化或情境刺激,以致丧失理智,感情冲动而一时控制不住实施了犯罪行为。这种情况下,犯罪人往往不能准确地去酌量其犯罪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和
    2023-08-10
    250人看过
  • 我国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立法
    首先,,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的义务劳动法第4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劳动合同法第4条第1款:用人单位依法建立健全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第二,劳动者有权参与民主管理和协商。劳动法第八条:依照本法规定,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参与民主管理或平等协商,保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工会法第6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在维护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的劳动权益工会组织职工参加工会在依法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对本单位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时必须与职工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公司法第18条:公司员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组织工
    2023-05-07
    144人看过
  • 小议我国刑法中的假释制度
    (一)、理论基础:假释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和刑法学中的刑罚观念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受刑罚观念影响的结果。从刑罚学说的演进来看,呈现出报应刑主义向目的刑主义的发展过程。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刑事古典学派倡导的报应刑主义在刑事法学中占据统治地位。报应刑主义认为刑罚是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的一种报应,种恶因者得恶果,种善因者得善果,特别强调刑等价。所以,直到19世纪后半期,在报应刑主义统治的时代,缺乏假释制度生长的土壤和环境。“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和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更大发展,人们对犯罪现象的认识也不断深刻,报应刑主义的理论不断受到批判,目的刑主义兴起。目的刑主义认为刑罚目的并不是为了报复犯罪人,而是为了防卫社会和预防犯罪,目的在于通过适用刑罚,使犯罪人得到教育,矫正其犯罪行为及人格,使其能适应社会。目的刑主义注重特别预防,强调削弱直至消除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罪犯在服刑中如确有悔改表现,确信不致再发
    2023-06-02
    148人看过
  • 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限制体现在哪些方面?
    司法实践中,在公安机关正产确定案情后,会将案件移交给人民检察院审理,人民检察院在判决时,会以法律为依据,并结合当事人的犯罪事实进行量刑,就实际情况来看,被判处死刑的案件时比较常见的,但是近年来我国改变了国家政策,使用缓刑固定,故而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限制也做了一些改变,具体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限制体现在那些方面呢?现在就来一起了解下吧。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限制体现在哪些方面(1)从适用条件上限制《刑法》第48条第1款前半段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从而将适用死刑的条件界定为“罪行极其严重”,也即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犯罪分子人身危险性极其严重的统一,有效地对死刑的适用范围进行了限制。从刑法分则看,对于可以判处死刑的犯罪及其情节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刑法》第234条第2款规定,故意伤害罪只限于“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可适用死刑,除此以外,无论情节怎么严重都
    2023-04-11
    114人看过
  • 我国立功减刑制度是如何实施的?
    重大立功减刑程序:首先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其次,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减刑是指依法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具有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负责执行刑罚的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减轻原判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特别重大立功减刑标准是怎样对于立功情节,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一)一般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二)重大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刑法》第七十九条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2023-08-18
    433人看过
  • 完善我国刑法罚金制度
    我国新刑法加大了罚金刑罚的处罚力度和广度,罚金刑的适用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单位犯罪,即凡是实行双罚制的单位犯罪,对单位一律适用罚金刑;二是经济犯罪和其他贪利性犯罪。同时,新刑法加大对罚金刑的执行力度,增加了对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法院在任何时候均可以追缴被执行人罚金的规定。但是,新刑法颁布以来的司法实践表明,新刑法设立的罚金刑制度日益显示出不完善和落后于形势发展的地方,亟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刑法罚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罚金刑数额的确定随意性较大,不利于法律的统一执行。由于刑法规定无限额罚金制,法律对具体罚金数额没有规定,完全由法官自由裁量,导致罚金数额的确定随意性较大。罚金的执行难,有损法律的尊严。执行难是法院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同时亦是法院工作的重点之一。执行难包括罚金的执行难。对于可能判处罚金案件,侦查机关、检查机关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只重视案件的主要事实及主
    2023-06-11
    249人看过
  • 我国刑法中的没收财产制度
    没收财产:范围包括个人财产;合法财产;没收全部财产时,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执行:一次性执行;只能就财产现有的存在方式进行没收;对同一个犯罪,罚金与没收财产只能择一适用;没收财产之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经债权人请求,应当予以偿还。我国刑法规定没收财产的适用对象是哪些1、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没收财产的适用对象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经济犯罪及贪利性犯罪的犯罪分子等。《刑法》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九条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
    2023-07-09
    484人看过
  • 我国刑法中的首要分子制度
    我国现行首要分子制度的法定化最先体现在1979年《刑法》中,1979年《刑法》总则第86条规定:本法所说的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第23条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于主犯,除本法分则已有规定的以外,应当从重处罚。在分则中有13条罪状对首要分子的刑事责任做了明确规定,分别是持械聚众叛乱罪,聚众劫狱罪,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罪,组织、利用封建迷信、会道门进行反革命活动罪,反革命宣传煽动罪,投机倒把罪,伪造、倒卖计划供应票证罪,伪造国家货币、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罪,聚众打砸抢转化的抢劫罪,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流氓罪和赌博罪等。我国现行刑法中关于首要分子的规定在延续了1979年《刑法》的基础上,又对1979年《刑法》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明确。首要分子在我国1997年《刑法》总则中有两处体
    2023-06-11
    324人看过
  • 我国规定了哪些刑法制度
    刑法中规定的刑罚种类主要有两部份,即主刑与附加刑。主刑是对犯罪分子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它包括:1、管制,管制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对其劳动生产,工作和其他活动进行管束和监督,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公安机关依法执行的刑罚2、拘役,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就近强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4、无期徒刑,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5、死刑,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附加刑可以与主刑合并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它主要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罚金主要适用于贪图钱财或与财产有关的犯罪。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当它独立适用时,属于一种不剥夺人身自由的较轻的刑罚,当附加适用时,则适用于较重的犯罪行为。没收财产则主要适用于危害国家安全
    2023-03-31
    74人看过
  • 我国有几种死刑方法
    现在采取的死刑执行方式通常是枪决或者注射。具体的流程上,执行死刑之前需要对罪犯验明正身。如果是注射死,需要在特定的地点进行;如果采取这两种方式以外的方式,要报最高法院批准才可以。死刑执行完毕之后,还要确认是否死亡,通知家属领取尸体等。一、死刑犯枪毙会不会很害怕基本都会害怕。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不应示众。二、死刑怎么判刑根据《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目前我国的死刑犯执行方式主要采用注射或者枪决等方法,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的,应该在指定的羁押场所或者刑场内进行执行;如果是采用枪决或者注射以外的其他方法执行死刑的,应该事先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根据规定,在执行死刑前,负责执行的审判人员需要对死刑犯验明正身,并讯问对方有无遗言、信函等,并
    2023-03-05
    125人看过
  • 我国现行刑法从哪些方面来限制死刑?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而遭受这种剥夺生命的刑罚方法的有关犯人通常都在当地犯了严重罪行。我国刑法从以下几方面方面限制了死刑:(1)从适用条件上限制《刑法》第48条第1款前半段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从而将适用死刑的条件界定为罪行极其严重,也即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犯罪分子人身危险性极其严重的统一,有效地对死刑的适用范围进行了限制。从刑法分则看,对于可以判处死刑的犯罪及其情节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刑法》第234条第2款规定,故意伤害罪只限于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可适用死刑,除此以外,无论情节怎么严重都不能适用死刑。刑法分则中,除极个别的以外,死刑都是作为选择刑来规定的,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等刑罚方法共同构成一个量刑幅度。加强了慎用死刑的可操作性。(2)从适用对象上限制《刑法》
    2023-06-11
    144人看过
  • 我国刑法单位自首制度的构建
    一、我国刑法中单位自首存在的依据(一)法律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根据刑法规定,犯罪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等单位。犯罪单位既然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当然也应当能够成为自首的主体。笔者认为,我国刑法并未将单位排除在自首主体之外,隐含了单位自首的规定。在刑法和司法解释中关于单位自首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1.《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1997年刑法确立了自然人和单位的“二元犯罪主体”体系。刑法将单位规定为犯罪的主体后,刑法意义上的人就包括自然人和拟制的人,单位实施犯罪行为后就可以成为“犯罪分
    2023-02-13
    143人看过
  • 商标法代表了我国民事立法的方向
    我国商标法经过两次修改之后,已历时二十年。商标法作为知识产权法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民法的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经历了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时期,如果认真总结,会有诸多启迪。我仅就个人有限眼界,谈几点看法。一、商标区别功能的逐渐回归,表明我国商标法制开始向成熟过渡。新中国的商标制度与建国前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商标制度一脉相承,且从后者脱胎而来。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很多解放区都曾颁布商标注册暂行办法,其目的主要是为发展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保护商标专用权。在1947年冀中行政公署办理商标注册时,甚至还提出,“发展生产,抵制外货”的宗昌。在这个基础上1950年新中国的《商标注册暂行条例》所反映的精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自然是保护本国工业,促进生产。1956年我国进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改造,为实行计划经济提供了物质前提,进而在理论上否认商品生产存在。在公有制前提下,物资分配基本实行“计划调拨”,产品
    2023-06-08
    7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死刑
    词条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执行死刑的方式采用枪决和注射等方法执行。 采用枪决方法执行死刑,人民法院有条件执行的,应交付司法警察执行;没有条件执行的;可交付武装警察执行。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 更多>

    #死刑
    相关咨询
    • 我国刑法规定了、立功、、、、()等刑罚制度。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11
      社区矫正。我国刑法规定了自首、立功、缓刑、减刑、假释、(社区矫正)等刑罚制度。
    • 中国的死刑犯制度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2-23
      死刑采用枪决或注射等方法执行。
    • 我国制度建立的是制度, 我国制度采用的是法人资格管理原则是是什么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06
      (1)依法成立。依法成立是指依照现行法律规定成立,包括在成立程序上的合法性和在成立后组织的合法性。我国制企业必须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成立,方能取得法人资格。(2)有独立的财产。法人企业拥有独立的财产,是它作为民事主体参与经济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物质基础。法人企业应具有与其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相一致的财产总额。(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法人的名字是法人的字号,是它区别于其他法
    •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制度对我国刑事制度的法律意义是什么?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27
      不起诉制度-法律意义有如下三点:1、符合现代刑法思想传统刑法注重刑罚的报应功能,刑罚强调报复和惩罚,突出刑法对犯罪实行特殊预防的作用,而单一地采取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有罪必罚,罪罚相当;现代刑法,特别是二战以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变化,观点更新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开始注重刑罚教育功能,强调教育,更加重视一般预防,在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时,采取刑罚个别化原则,探寻有无惩罚的必要,反映在刑诉制度上,就
    • 我国的死刑复核制度的程序是怎样的呢?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30
      复核死刑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问题是,《刑事诉讼法》并没有规定合议庭复核的期限。也就是说,一个死刑案件到底要复核多久才能有定论(就是通俗说的:杀还是不杀),刑事诉讼法并没有详细具体的规定。司法实践中,有的死刑复核案件报请最高法院后,迟迟没有回音,复核期限长达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