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制度主要特点
它与拘留、逮捕、监视居住同属我国刑诉法规定的强制措施的一种,与其它几种强制措施相比较,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取保候审是人身强制性最弱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对被取保人的人身强制性既不同于拘传的强制到案,接受讯问,也不同于监视居住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一定限制,更不同于拘留、逮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自自由的直接剥夺,它对在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言,是人身自由较为充分、人身强制性最弱的一种强制措施。
(二)取保候审是法定期限最长的一种强制措施。原《刑诉法》没有对取保候审期限进行限制,存在着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长期取保既不结案,又不及时进行侦查、起诉、审理,变相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修改后《刑诉法》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十二个月,虽然规定了期限,但同其它强制措施相比较,取保候审的法定期限还是最长的。
(三)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公、检、法三家均可使用。取保候审不同于拘留和逮捕的强制措施,公、检、法在办理刑事案件中,根据具体情况,经过本单位领导批准,都可以使用该项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对于这一强制措施如果正确运用,可以起到合理保护公民佥权益和实现司法经济的效果;反之,则有可能对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对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和案件的公正及时审理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取保候审决定的作出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相互制约性。《刑诉性》第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根据《刑诉法》规定,公、检、法三机关在不同的诉讼阶段都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取保候审的决定,即使对于同一案件不同的司法机关对能否适用取保候审的认识不同,也不妨碍其中一机关作出取保候审的决定,这无疑使取保候审决定的作出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相互制约性,也是同《刑诉法》规定的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相违背的。
(二)对取保候审使用条件的规定较模糊。《刑诉法》对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这两种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运用条件作出了完全相同的规定,使取保候审运用条件的法律规定具有显显的模糊性。同时《刑诉法》第五十一条第(二)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规定中,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案件范围过于宽泛,而判定是否“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则多少带有一点主观色彩,对于大部分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后是否会发生社会危险性,由于缺乏明确客观的判断标准,常常是依据办案人员的主观判断,其结论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三)取保候审的保证形式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的行为难以产生有效的制约性。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取保候审的形式为保证人担保或保证金担保两种形式。
就保证人担保这种保证形式而言,司法实践中作为取保候审保证人与被保证人有着特定的关系,他们在履行保证责任时,常常既有对被保人的行为加以约束的一面,又有对其姑息、纵容的一面,对于被取保人可能实施的隐匿、毁灭证据、串供、逃跑或者继续犯罪等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保证人保证方式很难对被保证人产生有效的制约和约束。同时,刑事诉讼中保证人所承担的保证责任与民事诉讼中保证人承担的保证责任其责任明显有所不同,既民事诉讼中的保证人可以代替被保证人承担应当由被保证人承担的民事责任,而被取保候审中的保证人却不可能代替被保人承担其违反刑事诉讼法律规定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基本方式是对保证人处以罚款。由此可见,采取保证人担保方式难以对被取保人产生真正有效的制约。
再就保证金这种保证形式而言,让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从实质上说就是以未来的经济处罚作为手段确保被取保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实施妨碍诉讼,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然而这种保证方式仍然难以起到较好的制约效果,且不论被取保人实施的违法行为难以监督、难以发觉,单就经济处罚与此时妨碍诉讼、减轻罪责、逃避法律制裁的性质和后果而言也是裁然不同的。同时,少数司法机关在收取保证金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违法委为使保证金的保证职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少数单位对被解除取保候审而无违法行为的被取保人不按法律规定及时退还保证金,交纳后将不予返还,等等。这些行为保证金对于不同收入阶层的人来说其保证职能也是有所差异的,甚至相当悬殊的。凡此种种都表明以收保证金的形式作为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也难以收到预想的制约效果。
(四)取保候审的执行不到位,致使少数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实施种种妨碍刑事诉讼顺利进行或者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表现为:(1)不思悔改,继续作案;(2)以各种方式脱离监控、逃避审查和惩处;(3)串供、毁灭、伪造证据或诱使证人翻证等,从而对案件的公正审理和社会安定造成种种不利影响。
(五)取保候审的使用缺乏严肃性。个别司法机关在办案的过程中受到利益驱动,往往:(1)对不符合取保候审法定条件或不应当适用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了经济利益或私情随意取保;(2)违反六部委及各部门有关解释不能同时采取保证人担保与收取保证金这两种保证形式的有关规定,对同一案件变相同时采取人保与财保这两种保证形式;(3)对在取保候审执行过程中违法违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解除取保候审时不依法退还保证金;(4)违反收支两条线的政策规定,收取保证金不打收条、不入帐、设立单位小金库等等。
-
取保候审有哪些特点,取保候审保证人有哪些责任
377人看过
-
当前取保候审制度的特点、问题及其对策
381人看过
-
取保候审保证金的最高额度和起点有哪些限制?
256人看过
-
制度垄断竞争的主要特点
495人看过
-
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56人看过
-
取保候审的特点和作用
285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哪些叫取保候审?它的特点是哪些?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271、保证的方式有二种:依法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担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和审判; 2、保证要随传随到;开庭审理案件时,要到庭接受审判; 3、不予羁押,但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
特别重点的取保候审申请书有哪些?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11一、申请的主体1、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2、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3、申请取保候审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二、申请取保候审需要准备的材料1、申请人的身份证明2、申请人是律师的须出具授权委托书3、取保候审申请书.三、书写取保候审申请书应注意事项1、案件的性质并非严重。2、如果是偶犯,应注明。3、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平时的表现较好。4
-
取保候审有什么特点,带什么特点山西在线咨询 2021-10-21与国外的保释制度相比,中国的保释审查制度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保证审查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依法命令嫌疑犯,被告人提交保证人或保证金,保证嫌疑犯,被告人不逃避调查和审判,遵循的强制方法。这种强制措施既可以不拘留犯罪嫌疑人,也可以让被告人照顾家庭,也可以从事原来的工作和劳动,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减少国家用于拘留犯的生活、管
-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哪些特点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9-01从价值和功能、参审模式、参审职权等方面来说,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法庭组成模式。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由职业法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裁判主体—合议庭,共同承担相同的审判职责。二是组成人数。我国的人民陪审员法规定,合议庭分为两种,一是3人合议庭,至少有1名职业法官;一是大合议庭,由3名职业法官和4名人民陪审员共7人组成。合议庭组成为单数。而实行陪审团制度的国家,不要求陪审员的人数为单数。三是审理方式
-
未成年犯罪取保候审是哪些,有哪些特点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06第五十四条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第五十五条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及时报告的,对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