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犯罪行为在事前预谋后是否被终止?"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28 20:40:10 275 人看过

该段内容讲述了犯罪中止的相关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个人自动放弃犯罪或采取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如果没有造成损害,应当免除处罚;如果造成损害,应当减轻处罚。同时,《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了哪些行为应当被视为犯罪,并且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

在犯罪过程中,若个人自动放弃犯罪或采取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种行为可以被视为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事前预谋如何定性?

犯罪事前预谋是指在实际犯罪发生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策划、准备或者密谋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犯罪的实行和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罪事前预谋可以被定性为犯罪预备、共犯或者教唆犯。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例如,在盗窃案中,行为人准备工具、研究目标的位置、规划行动步骤等,以期在实际实施盗窃时能够成功。根据我国《刑法》第22条的规定,犯罪预备可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或者罚金。

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在共犯中,各共同犯罪人都有实行犯罪的能力,并且对犯罪实行共同的故意。例如,在抢劫案中,多人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人共同决定实行抢劫,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犯罪实行。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的规定,共犯可以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教唆犯是指故意诱导他人实行犯罪,并且具有共同犯罪故意的人。例如,在拐卖妇女案中,行为人故意诱导妇女实施拐卖行为,并且具有共同犯罪故意。根据我国《刑法》第29条的规定,教唆犯可以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犯罪事前预谋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罪预备、共犯和教唆犯都可能被判处刑罚。在具体的刑罚判定中,需要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个人自动放弃犯罪或采取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事前预谋是指在实际犯罪发生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策划、准备或者密谋的行为。犯罪预备、共犯和教唆犯都可能被判处刑罚。在具体的刑罚判定中,需要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30日 08: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预备相关文章
  • 如何判断罪犯是否为主犯?
    犯罪分子下列情形的,可以认定为主犯:1、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2、在聚众闹事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罪犯;3、其他在共同犯罪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罪犯。这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犯罪集团虽然不是组织领导,但提出建议,犯罪活动特别积极,犯罪严重或者对有害结果起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二是在其他共同犯罪中发挥重要作用,直接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共同犯罪认定主犯的情形主犯共同犯罪主犯的认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处罚:根据犯罪行为所具有的事实情况应当归属的法定刑幅度,依照刑责相一致的原则确定主犯的刑种或刑期,不应是主犯而从重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
    2023-07-02
    256人看过
  • 主从犯的预谋犯罪行为
    要,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对于从犯,法律规定应当予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如果有前科的,在量刑时也应该适当从重。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区别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未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犯罪未遂(attemptofcrime)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
    2023-07-03
    408人看过
  • 如何判断犯罪预备是否成立?
    一般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前都会为犯罪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购买犯罪工具,寻找犯罪地点、制造犯罪条件等,这些行为法律上称为犯罪预备。(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预备犯应当负刑事责任。但由于预备犯还没有着手实行犯罪,没有造成犯罪结果,其社会危害性通常小于“既遂犯”的社会危害性,故对于预备犯,可以从宽处罚。犯罪预备和犯罪预备阶段的区别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的一种停顿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无疑,这两个概念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为犯罪预备只能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但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犯罪预备是行为人应对其承担刑事责任的一种行为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有
    2023-07-06
    368人看过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形式具体如下: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盗窃中止属于犯罪中止吗盗窃中止属于犯罪中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3-07-09
    225人看过
  • 如何判断犯罪中止是否成立?
    判定犯罪中止成立的条件如下:1、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这是犯罪中止的时间条件;2、犯罪中止是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的自动条件,自动停止必须是彻底的;3、犯罪中止是行为人有效预防犯罪结果的有效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共同犯罪成立犯罪中止的条件共同犯罪成立犯罪中止的条件如下:1.应当具备及时性,共同犯罪的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以前。但是犯罪结果一旦繁盛,无论其结果是由全体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还是由部分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共同犯罪已经即遂,就不能存在犯罪中止。这是时间的条件。2.全体共同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己的意愿,停止可以进行下去的并能产生犯罪结果的的行为,可以
    2023-07-03
    432人看过
  • 如何判断诈骗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诈骗三千属于犯罪。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犯诈骗罪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体量刑要结合案件其它情况,例如有无自首,悔罪态度,有无积极退赃等。诈骗多少会跨省抓人网络诈骗金额两千元以上才会跨省办案,此时满足网络诈骗案件的立案标准。不管案件大小,只要满足立案标准,确定涉嫌犯罪,就可以跨省抓人。刑事犯罪案件,不论大小,都是对社会危害较大的犯罪问题。只是,因案件大小不同、性质严重性不同,投入的警力会有所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
    2023-07-05
    36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但这一规定内容并不是犯罪预备形态的完整定义。应当认为,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更多>

    #犯罪预备
    相关咨询
    • 犯罪事前预谋中止后怎么判
      江苏在线咨询 2021-09-28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可以导致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
    • 如何判定预谋犯罪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05
      1、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意图。也就是说,准备犯罪的目的是顺利开展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准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行为人已经为犯罪的实施做好了准备。这种准备活动主要规定在法律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于杀害和威胁受害者的各种武器和物品;用于伪造货币、票证和印刷的各种器具和材料;用于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犯罪证明的各种工具和
    • 如何判断犯罪行为是否持续?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24
      持续犯罪,是指行为从着手实行到由于某种原因终止以前,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例如,,被认为是典型的继续犯,即行为人从着手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到恢复他人人身自由为止,其非法剥夺他人自由的行为一直处于持续状态中。此外,、、也是持续犯。持续犯具有以下特征:其一,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这是成立持续犯的前提。持续犯行为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但无论持续时间的长短,行为的个数始终是一个。其二,犯罪既遂后犯罪
    • 如何预谋犯罪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0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此,构成预谋犯罪,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 其二,是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
    • 共同犯罪的事前预谋如何认定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6-10
      共同犯罪的事前预谋是指对共同犯罪的意图达成一致,决定共同实施犯罪。 《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