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指标已经表明中国式的生产领域通缩-债务效应已经出现,并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毒瘤。到目前为止,PPI持续40多个月为负,特别是8月份PPI负增长进一步扩展至-5.9%,已经表明工业萧条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生产领域的通缩现象已经十分严重。而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负债总额已经超过GDP的170%,并依然按照两位数的规模在增长,出现了财务成本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企业营业收入以及增加值增长速度的现象。
这种通缩与高债务的叠加就是著名经济学家费雪在1929-1933年大危机之后总结的通缩-债务效应。在费雪看来,1929-1933年大萧条之所以出现就是在于人们没有充分重视通缩-债务效应,没有找到治理通缩-债务效应的良方。
要重视通缩-债务效应
按照现代宏观经济学对于费雪理论的发展,中国经济下行进程中的最大问题就是自去年以来已经出现了生产领域通缩-高债务效应。相关决策应该重视2014-2015年业已形成的该效应的不良循环,并全面探索破解这种效应的方法,只有这样,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才会化解,同时不会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因为,目前生产领域的全面通货紧缩与高债务水平的叠加已经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一是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部分企业已经全面步入盈亏分界线。今年6月是中国生产领域企业盈利能力的分界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增速仅为-0.3%,而7月进一步扩大到-2.9%。
二是企业融资模式发生剧烈变化,企业不仅开始从过去的借贷投资转向借新还旧,更为严重的是相当部分企业已经从借新还旧的模式滑向借新还息。按照人民大学宏观团队的测算,2015年各类企业偿还各类债务的利息将高达GDP总额的11%。这导致1-6月中大部分企业必须将30%多的各类社会融资总额和40%多新增贷款用于偿还利息,有些企业甚至步入了全额还息的危险阶段。
三是,一些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剧烈的变异,开始从传统的生产经营转向全面债务融资与债务重构的模式,盈利能力的下滑与财务成本的过高导致企业投资行为发生剧烈变异,不仅传统的扩展性投资加速下滑,同时折旧性投资和库存投资也出现大幅度萎缩。其中最为典型的佐证材料就是市场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跌破10%,且90%的固定资产投资属于折旧性投资。
四是,在过度负债和实体盈利能力下降的双重挤压下很多企业很可能孤注一掷,稳健的资产配置行为转换为风险投资甚至投机行为,希望通过金融资产的腾挪来摆脱财务困局,从而演化出实体经济萧条中的泡沫,从而更加加速实体经济资金的流失和经济整体的脆弱性,今年上半年股市泡沫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进一步加剧证实了这种变异。
五是,上述各类效应叠加之后,泡沫破灭进一步导致部分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从而导致悲观预期蔓延,经济出现加速的内生性紧缩,可能出现一些企业在强制性去杠杆进程中出现停摆现象,并通过合成谬误导致断崖式的回落,促发系统性的问题。
所以,应该针对目前已经出现的生产领域通缩-债务效应采取对策,而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扩展性财政与稳健货币政策组合来稳增长。否则,很可能难以打破通缩-债务效应的不良循环,难以对冲这种效应产生的加速性内生下滑的力量。
中国应积极应对
费雪、托宾、辜朝明、Minskin以及很多现代货币经济学为打破通缩-债务效应,避免经济出现加速性内生下滑提出了很多方法,但对于中国经济目前处于的时点和阶段,必须注意一下几个要点。
第一,以价格为主的宽松货币政策是治理通缩-债务效应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只要债务的实际利率高于GDP的实际增速,任何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都将导致企业高债务率与加速累积的财务负担持续上扬,也就必将导致一些企业债务的崩溃。因此,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的定位既不能中性定位,也不能过度数量宽松,导致企业债务进一步加速上扬,而是应当在适度数量宽松的基础上,以降息和降负为主要的宽松工具。
第二,各类金融政策必须以修复企业融资市场的功能为基础,因此通过各种政策的调整修复已经受损的金融市场十分重要,过度激进的去杠杆行动如果导致金融市场功能的伤害,可能反而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企业债务率可能进一步攀升。
第三,在高债务-通缩效应还没有全面影响实体经济运行的时候,宽松的货币政策依然很有效的,但如果该效应全面发酵,使经济出现断崖式变化,那么货币政策的效率将大幅度的削弱,因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主导关系将全面逆转。因此,鉴于目前该效应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力还没有全面发酵,简单以积极财政政策为核心主体将存在问题,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货币政策的组合可能效果更好。
第四,鉴于输入性通缩和内生性通缩将进一步持续,同时鉴于中国企业债务高点远远没有到来,简单按照市场自我调整的方法可能会延误中国经济摆脱下行困局的窗口期,对于过高的企业债务以及银行债务进行必要的重组十分关键。因此,开始大胆地清理各类僵尸企业、推行各类企业重组、冲销部分债务,并为银行注入必要的资本显得十分重要。
第五,在存量调整的同时,进行大量的增量推进依然十分重要,通过增量扩张为存量调整提供适度的回旋余地依然较为重要。所以在死一批的同时要生一批,这种轮换是保证通缩回转以及需求回转的核心要点之一。
-
通过债务偿还中间人主张债权应视为诉讼时效中断
390人看过
-
中国与主权债务重组
459人看过
-
在债权让与中谁应承担通知义务
376人看过
-
债务重组的分类及应用
51人看过
-
专家建议:更应重视企业债务风险
450人看过
-
债务重新确认的解释与应用
64人看过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借款、债券、租赁等形式来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用于企业发展、扩大生产、投资等用途。 债务融资的优点在于筹资成本较低、财务风险较小,同时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来增加企业的收益。但是,债务融资也... 更多>
-
债务重组中,债务人和债权人应该如何应对?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27在债务重组中,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债务: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例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等。这些方式的法律依据可以参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第三条债务重组方式包括以下内容: 1. 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2.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3. 债务转为资本。 4.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例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
-
债务重组中的债转股:法律应对与实践探讨海南在线咨询 2025-01-0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是在不改变交易对手方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不改变债权债务的对象。《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二条债务重组,是指在不改变交易对手方的情况下,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协定或法院裁定,就清偿债务的时间、金额或方式等重新达成协议的交易。本准则中的债务重组涉及的债权和债务是指《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工具。第三条债务重组一般包括下列方式,
-
充分重视律师的作用天津在线咨询 2023-11-05律师由于其自身的职业优势,对于企业债权债务管理问题有着独到的看法,注重和专业律师的交流,相互探讨,取得一条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并注重长期效果,避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公司法》第二条【调整对象】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公司界定及股东责任】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
-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081、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债务呆滞和恶化情况是债务重组的基本目的。通过债务重组可以有效地盘活债务存量,从而盘活国有资产,减轻企业负担,使国有大中型企业轻装上阵,重新爆发出其勃勃的发展生机。 2、债务重组的结果应当是债权人和债务人获得双赢,不应使债权人受到过大的损失。表面上看债权人作了让步,但让步是为了缓解债务人暂时的财务困难,避免由于采取立即求偿的措施,致使造成债权上的更大损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收回债
-
夫妻共同债务应被视为个人债务香港在线咨询 2025-01-29在婚姻关系持续期间,一方的担保行为属于其个人行为,因此产生的债务应被视为个人债务。然而,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