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哪些内容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2-05 00:44:41 170 人看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具体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

第二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第三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

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职责是:

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规划;

组织、协调公安、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工商、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对本法实施的情况和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总结、推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经验,树立、表彰先进典型。第五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第二章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第六条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思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第七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

第八条司法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少年先锋队应当结合实际,组织、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活动。

学校应当结合实际举办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九条学校应当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学校根据条件可以聘请校外法律辅导员。

第十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当将教育计划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结合学校的计划,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

第十一条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应当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二条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准备就业的未成年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应当将法律知识和预防犯罪教育纳入职业培训的内容。

第十三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活动。

第三章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第十五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第十六条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八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对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人身安全。

第十九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第二十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

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第二十一条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第二十二条继父母、养父母对受其抚养教育的未成年继子女、养子女、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预防犯罪方面的职责。

第二十三条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

第二十四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培训等活动,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教师、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效地防止、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第二十五条对于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或者品行不良,影响恶劣,不适宜在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予以解聘或者辞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禁止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禁止开办上述场所的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对本法施行前已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上述场所的,应当限期迁移或者停业。

第二十七条公安机关应当加强中小学校周围环境的治安管理,及时制止、处理中小学校周围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维护中小学校周围治安的工作。

第二十八条公安派出所、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掌握本辖区内暂住人口中未成年人的就学、就业情况。对于暂住人口中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应当督促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进行有效的教育、制止。

第二十九条任何人不得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提供条件。

第三十条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内容,不得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电子出版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通讯、计算机网络等方式提供前款规定的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及其信息。

第三十二条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文化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以及各类演播场所的管理。

第三十三条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对于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上述场所的工作人员可以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第四章

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第三十四条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多次偷窃;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吸食、注射毒品;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三十五条对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

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十六条工读学校对就读的未成年人应当严格管理和教育。工读学校除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与普通学校相同外,应当加强法制教育的内容,针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矫治工作。

家庭、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在工读学校就读的未成年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得体罚、虐待和歧视。工读学校毕业的未成年人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同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享有同等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第三十七条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因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

第三十八条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第三十九条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养期间,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或者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第五章

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第四十条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第四十一条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或者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请求保护。被请求的上述部门和组织都应当接受,根据情况需要采取救助措施的,应当先采取救助措施。

第四十二条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本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受理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第四十三条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应当加强保护,保障其不受打击报复。

第六章

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四十四条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

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第四十五条人民法院审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少年法庭进行。

对于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第四十六条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未成年犯在被执行刑罚期间,执行机关应当加强对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对未成年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第四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对因不满十六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或者被判处非监禁刑罚、被判处刑罚宣告缓刑、被假释的未成年人,应当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协助司法机关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可以聘请思想品德优秀,作风正派,热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离退休人员或其他人员协助做好对前款规定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四十八条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

第五十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违反本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立即改正。

第五十一条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接到报告后,不及时查处或者采取有效措施,严重不负责任的,予以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出版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出版物的,由出版行政部门没收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并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制作、复制宣扬淫秽内容的未成年人出版物,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传播宣扬淫秽内容的出版物的,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或者利用通讯、计算机网络等方式提供上述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及其信息的,没收读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违法所得,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处以罚款。

单位有前款行为的,没收读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第五十四条影剧院、录像厅等各类演播场所,放映或者演出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节目的,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播放的音像制品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五条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违反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不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或者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由文化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六条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提供条件,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本法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以上就是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99年所通过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所有内容,我们常说未成年人就是花骨朵,是我国的未来,这部法律就是身体力行的从法律这个角度领导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以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8日 06: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范县法院三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当前复杂的社会形势下,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居高不下,最近,范县法院审结了一起性质较为严重的6人共同抢劫、寻衅滋事案件。总结该6人抢劫案不难发现:一是6人中1人刚成年,而成年的这名罪犯也正是本案的犯意发起人,行为带头人;二是6名罪犯中5人初中毕业辍学,1人小学毕业后辍学在家无所事事;三是在对6名罪犯进行庭前调查时,我们发现他们中3人所处家庭父母离异,1人为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未成年人;四是本案中6名罪犯所抢劫的对象为同龄人,寻衅滋事对象为相对比他们弱小的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而且数额相对较小;五是本案6名罪犯所实施的暴力伤害程度相比其它抢劫案件较轻,他们实施抢劫犯罪的目的为想吃饭和上网。查看以往已经审结的案卷材料,未成年人财产类犯罪其特点与本案情形如出一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帮助未成年人积极健康成长任重道远。范县法院少审庭总结案情结合实际,一方面制作宣传页呼吁广大家长作为未成年人
    2023-04-25
    244人看过
  •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居高不下,对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社区,带来了不利影响,也使这些未成年人付出了沉重的青春代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社区之策,更是兴国强国之本。笔者在仙桃市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科工作,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作一分析,以期引起社会关注。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概况我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为:从2004年至2007年,涉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分别占总犯罪人数的8.43%、10.89%、7%、10.71%,且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其中男性占大多数,以15周岁至17周岁年龄段居多,大部分为在校初中生和辍学生。二、未成年违法犯罪的特点1、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2、侵财性犯罪占大多数。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动机上看,以侵犯财产为主要目的犯罪占绝大多数,尤其以抢劫、
    2023-06-06
    324人看过
  •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之实践探索
    多年来,邵武市检察院在实践中认真探索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有效措施,通过在检察业务各个环节推行一系列帮教管理制度,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观念的矫正,从而更加有效地推进了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失足青少年是未成年人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难点。多年来,邵武市检察院在实践中认真探索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有效措施,通过在检察业务各个环节推行一系列帮教管理制度,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观念的矫正,从而更加有效地推进了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一、人性化办案制度,为失足少年悔过自新奠定基础青少年犯罪大部分是偶发性的,其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并非特别严重,对他们的处理应以感化和挽救为主。因此,我院对失足青少年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办案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以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并深刻反省,达到挽救的目的。在
    2023-06-11
    253人看过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从家庭做起
    分析人与人的信任度与未成年人犯罪相关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综合科主任、临床心理科主任许律琴介绍说,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两个类型的未成年人比较容易犯罪,一种是品行障碍,也是早期的人格障碍,既与先天有关,又与家庭环境、周围环境有关。这些孩子从小就很容易与别人敌对,容易出现撒谎、偷窃等行为,在学校很容易违反纪律,侵犯其他小朋友,在家中就与父母敌对,在临床上很常见。另一种是心理障碍,属于教育方式缺陷,这类型的孩子学习好,但以自我为中心,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有些人外在看来很优秀,但往往输不起,遇到小挫折就会有情绪问题,而且把责任推给外围的人或环境,认为是同学、老师不好才导致自己遇到挫折,进而抑郁、焦虑,甚至出现自伤或伤人的情况。未成年人犯罪很大程度上都是家庭氛围、教育方式有问题。家庭改善了,孩子也会改善。许律琴认为,父母的价值观、社会观与社会容纳程度会影响孩子。社会适应不太好的父母,生存状态不太好,
    2023-06-11
    147人看过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什么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什么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相结合,坚持分级预防、提前干预,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是最有效的措施。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工作职责是:(一)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规划;(二)组织公安、教育、民政、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督管理、网信、卫生健康、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三)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四)对本法的实施情况和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五)组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宣传教育;(六)其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职责。第六条国家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专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矫治的重要保护处
    2023-08-08
    408人看过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问题
    目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预防和减少90后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正文】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带着爱心和责任动员组织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的关爱教育工作,让他们能多享受家庭的亲情、社会的温暖和正规的义务教育。打好基础,继续深造,使每一位未成年人将来都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有用人材。》》》查看全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是指体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指导思想,贯穿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的基本准则。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条、第3条、第5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有四项:即教育保护原则、及时防治原则、综合治理原则、科学性原则。》》》查看全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未成年人在一般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但是在某些国家(例如日本)的定义上是指未
    2023-06-11
    132人看过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是指体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指导思想,贯穿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的基本准则。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条、第3条、第5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有四项:即教育保护原则、及时防治原则、综合治理原则、科学性原则。(一)教育保护原则是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立足于和保护,以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通过教育和保护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未成年人最显著的特点是处于成长阶段知识不多是非模糊,可塑性大,未成年人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未成年时期是一个自我判断能力薄弱的时期。家庭、学校、社会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无论从未成年人的特点看,还是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看,都强调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二)及时防治原则是指根据未成年人生活心理尚未成就的特点,坚持治本和疏导,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任何一种犯罪行为的发生
    2023-06-11
    494人看过
  • 未成年人共同抢劫犯罪的预防
    未成年人共同抢劫犯罪的预防措施有哪些?未成年人共同抢劫犯罪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加强未成年的学习教育;强化家长的监管责任,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强化社会责任和人民法院积极开展司法服务工作。(一)加强未成年的学习教育首先,学校要改变育人观念及目前的升学制度、应试教育制度,加强道德、法制、安全方面教育,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帮助未成年人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行为规范,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其次,注重教育中的公平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辅导,多在生活、学习及心理上关心这些未成年人,做到不歧视公平对待,引导协调外来的学生与本地学生和谐共处;再次,通过开展法制教育,贴近学生生活,以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法制教育方式吸引未成年人进行学习,从小培养未成年人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观念,教会他们提高法制观
    2023-04-25
    105人看过
  • 传染病预防预案有哪些内容
    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二)传染病的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任务与职责;(四)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的分级以及相应的应急工作方案;(五)传染病预防、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用。律师补充: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法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应
    2023-05-06
    466人看过
  • 刑法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部分确定了哪些内容?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刑事责任是指组织和个人触犯刑律,实施了刑法禁止的犯罪行为而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责任。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意志自由,而这种意志又取决于后天培养的个人辨认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由个人的年龄,受教育的程度,生理精神状态决定的,其中年龄所起的作用是最直接最显著的。因此,刑法中刑事责任的承担就与年龄有了联系。这便引导了各国在刑法理论中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进行研究,而每个国家的刑事责任年龄是由该国的社会状态以及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长特点而定的,这个年龄的法定必须符合该国家的实际情况。近现代世界各国刑事立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虽各有不同,但一般都是根据本国少年儿童成长的实际情况以及同犯罪作斗争的需要,根据一个人从完全不具备到部分具备、完全具备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的逐步发展过程,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几个阶段,划分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我国刑
    2023-03-04
    158人看过
  •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内容是什么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内容:1、家庭预防。家庭应当承担起首要责任。2、学校预防。3、社会预防。社会是治理青少年犯罪的基础,减少或消除社会因素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不仅是控制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一环,而且也是其他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4、法律预防。加强和改善法制教育以发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作用。社会怎样预防青少年犯罪社会预防,主要是指净化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要做到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黄色、灰色和黑色这三大污染对青少年的感染和侵害,坚决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国特色社
    2023-08-04
    118人看过
  • 未成年犯罪预防的措施与方法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经验和做法有很多,其中包括: 1. 立足于预防,做足未成年人关爱工程。依托学校和社区两块阵地,切实推进德育创新,着力提高德育实效,使青少年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人格得到教育。 2. 立足于教育,做好家庭亲情大文章。按照家庭德育教育贴近家长、贴近孩子、贴近生活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一是依托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二是创办“亲子俱乐部”,营造亲情乐园。三是体验日常家庭,培养传统美德。 3.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 4.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当将教育计划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
    2024-01-05
    326人看过
  •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亟待完善司法保护
    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上,我们要注重的除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司法保护也是不能忽视的。本文就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方面做出阐述。(一)完善法制体系。我国虽有大量法律确实涉及到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问题,但真正以未成年人为保护对象的法律只有两部即《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他法律基本上只有个别条款涉及。因此,虽然我国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已经初具体系,但由于法律数量少,规定粗糙,在内容上仍存在不少空白。加强立法,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建立起内容详尽,相互协调的法律体系。同时,加强行政立法,规范政府部门职责。《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互联网服务经营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对于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网吧无照经营和超时营业等加以禁止;但是,还有那么多不适宜未成年人出入的娱乐场所,仍有很多毒害未成年人的书报、音像制品充斥未成
    2023-06-06
    89人看过
  •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的宗旨及立法背景
    (一)教育保护原则是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立足于和保护,以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通过教育和保护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二)及时防治原则是指根据未成年人生活心理尚未成就的特点,坚持治本和疏导,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三)综合治理原则,是指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做好未成年人预防犯罪工作。(四)科学性原则就是依据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司法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对未成年人进行帮教。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什么起施行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修订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相结合,坚
    2023-07-10
    8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有哪些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法律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30
      参考法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等。第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第三十五条对未
    • 有哪些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措施和法律法规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20
      参考法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等。第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第三十五条对未
    • 应当采取哪些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07
      1.预防中小学生的旷课行为2.防止未成年人的吸烟、酗酒行为3.预防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4.预防未成年人组织或参加不良团伙5.预防和制止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6.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督管理7.学校应当加强教育、管理具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8.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有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职责9.加强教师品行的教育和管理10.社会其他力量的预防责任
    • 预防未成年人受到不良出版物的消极影响,有哪些规定预防未成年犯罪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15
      出版物(包括书籍、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是大众传播媒体,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有直接影响。特别是未成年人因其是非辨别力、行为控制力、心理承受力都较成人弱,出版物对他们的影响就更大。为了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不良出版物的消极影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下列出版物不能观看、收听: 1.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内容的; 2.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内容的; 3.淫秽的。 随着通讯技术(
    • 未成年犯罪的预防和监护规定有哪些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28
      参考法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等。第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第三十五条对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