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的年龄问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17 22:51:11 96 人看过

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主要有两个时间点,一个是八周岁,一个是十八周岁,低于八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即无需承担民事责任,八至十八周岁限制行为能力,有一定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还有就是十八周岁以上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也具有完全民事责任能力,需完全承担民事责任。

公民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年龄时限为

自然人从出生起就享有民事权利,直至死亡。所谓民事权利能力,就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自然人或社会组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或法人享有民事权利的前提,但它不是具体的民事权利。民事权利能力仅仅是一种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或可能性,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是一直存在的,但具有这种资格的主体要享有某项实际的权利,还必须通过一定的行为参加到某一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3日 03: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自然人相关文章
  • 民事诉讼证据采用中存在的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民事诉讼的完善和发展,促进了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但在审判实践中,特别是在基层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中,在证据采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举证时限、证人出庭作证、鉴定等方面。一、当事人举证责任意识淡薄,导致举证期限拖延时间太长《证据规定》第33条第3款规定,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时限不得少于30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但在具体操作中,一个问题是,有些实行立审分离的法院,在向当事人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及应诉通知书时,并没有指定举证期限,因此在案件到业务庭审理时,只有重新指定。特别是在基层法院,辖区群众法律观念、证据意识相对较为淡薄,往往不能积极地在规定的举证时限内提出证据,而是随着案件的审理,逐渐认识到案情所涉及的事实才随时举证。根据《证据规定》第34条第2款,对于对方当事人同意质
    2023-06-06
    364人看过
  • 关于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调解问题
    调解是我国人民法院处理民事案件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附带民事诉讼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其解决的实体问题是一种特殊的侵权损害赔偿问题,是特殊的民事案件,因而,虽然《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人民法院对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调解处理,但是,我们认为,应当是可以调解的,而且在司法实践中,有关司法解释对此也予以肯定。在进行调解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调解适用于第一审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也适用于第二审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2.第一审人民法院和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对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进行调解时,应该坚持自愿、平等、合法的原则。具体地说,调解应当建立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并平等地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前提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不能强迫当事人进行调解,不能强迫当事人进行调解或接受调解,也不能偏袒一方当事人而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不能不分是非、不分责任地和稀泥,更不能违反法
    2023-06-11
    348人看过
  • 有关民事诉讼法的问题
    1、对人的效力:我国的民事诉讼法适用于所有在我国领域进行民事诉讼的人。2、对事的效力:(一)《民法典》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纠纷所发生的案件。(二)由《民法典》调整的婚姻关系、继承关系、收养关系纠纷所发生的案件。(三)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纠纷所发生的案件。(四)由《民法典》调整的合同关系纠纷所发生的案件。(五)由《劳动法》调整的部分劳动关系纠纷所发生的案件。(六)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程序解决的其他案件。主要指特别程序和非讼案件。3、只要在我国的领域,并涉及触犯法律的案件,并且是在1991年4月9日之后,都可以适用于民事诉讼法。一、约定的仲裁管辖能否突破专属管辖专属管辖能否约定仲裁专属管辖是管辖独有的制度,仲裁没有专属管辖。专属管辖排除的是其他的管辖权,而不排除仲裁管辖权。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专属管辖的规定有二:1.《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专属
    2023-03-08
    116人看过
  • 民事诉讼应注意的问题
    法律综合知识
    (1)法院审理案件,采取不告不理原则。对于民事纠纷,当事人没有向法院起诉,法院不主动立案审理。据此,当事人如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应主动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处理。(2)要向有案件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对案件的管辖问题,法律有明确规定。当事人不能想向哪个法院起诉就向哪个法院起诉;法院也不能想收哪个案件就收哪个案件。(3)起诉要递交诉状。写诉状,一般要用法院的规范诉讼用纸,要用毛笔或钢笔,使用黑色或兰黑色墨水书写。格式要符合要求,层次要清楚,重点要突出,字迹要工整。诉状中的数字,除
    2023-06-11
    209人看过
  • 略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几个问题
    犯罪行为在对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侵害的同时,也使国家、集体财产受到侵犯,公民利益遭受损失。我国采用的是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补偿问题,但由于附带民事诉讼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立法技术上存在问题,给审判实践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拟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和价值取向入手做一分析。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和价值取向(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性质上是民事诉讼1.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性质完全不同,刑事诉讼属于公法范畴,民事诉讼是私法范畴;刑事诉讼的本质是国家如何在追究犯罪和保障人权两者之间达成平衡,民事诉讼则是国家通过司法权来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故两者在诉讼目的、诉讼原则、诉讼规则上均有较大的区别。笔者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民事诉讼。首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基于原告人因被告人行为遭受经济损失而形成,诉讼标的具有民事性质;其次,原告人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的诉
    2023-04-22
    95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止应注意哪些问题?
    民事诉讼的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进行过程中因发生某种法定中止诉讼的原因,诉讼无法继续进行或不宜进行,因而法院裁定暂时停止诉讼程序的制度。民事诉讼中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中止诉讼情形能够即时消除的,就不要中止诉讼。《民事诉讼法》第136条共规定了5种诉讼中止具体情形和一个诉讼中止弹性条款。从所有诉讼中止的情形看,都是诉讼中止的情形不但发生了,而且一时难以消除,所以必须中止诉讼,以便等待诉讼中止情形的消除。但是,对于那些诉讼中止情形已经或者能够即时消除的案件,就不应中止诉讼,以防止故意拖延诉讼。2、不能片面强调先刑后民原则,任意中止诉讼。先刑后民原则是必须遵守的,不遵守就要犯错误;但是先刑后民原则是必须全面、正确理解的,片面强调同样也要犯错误。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有所牵连时,是否需要中止民事诉讼,应视民事诉讼是否必须以刑事诉讼结果为前提,或者民事诉讼是否须等到涉及刑事诉讼一方当事人的刑事诉讼结案
    2023-06-11
    92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自然人
    词条

    自然人即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其外延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自然人与公民不同,公民仅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自然人得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 更多>

    #自然人
    相关咨询
    • 民事诉讼中的回避权问题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18
      当事人有权在下列情况下,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对审判人员提出回避并不是都可以直接提出的,对于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发现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的,要求回避时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一)未经批准,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
    • 民法中民事纠纷诉讼问题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27
      (1)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违反民事法律的规定。民事违法行为分为违反合同行为和侵权行为两大类,前者指合同当事人没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后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违法的作为是指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的不作为是指不实施法律所要求做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法规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义务的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赔偿问题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0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根据刑法第三十六条和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以及我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民事诉讼中遗产继承问题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26
      1、在诉讼中,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负有举证一方的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则就要承担不利后果。 2、“明显违反生活常理”是由法官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进行的推定。
    • 民事诉讼中举证期限问题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5-14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