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者在试用期如何离职?
试用期辞职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递交手签辞职报告,工作交接完毕后办理离职手续即可。具体辞职流程如下:
1.提前3天递交手签辞职报告给直接领导;
2.直接领导批准后转交人事部,人事部转交财务部备案;
3.试用期若交社保、公积金的,需办理停保、公积金封存等手续,办理结束后和离职证明等整理成离职资料;
4.交接工作完毕,公司离职流程结束,到人事部办理离职手续,核算薪资,领取离职资料;
5.正式离职后,若有社保或公积金等手续需和离职单位人事部沟通办理,如公积金转移单用于公积金转移等。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试用期辞职公司不发工资怎么办?
1、当被拖欠工资时,如果没有签劳动合同,想维权就要保存下列证据: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2、当用人单位在辞职后不发劳动者应得的工资时,可以有下列途径解决: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
(2)劳动者可以拨打12333电话投诉,或去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3)劳动监察答对协调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4)劳动仲裁程序多一些,适合较为复杂或工资较多,或者需要申请经济补偿、赔偿金等情况,免费。
3、收集相关证据,需求律师的帮助。
-
如何在试用期成功离职?
371人看过
-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期间不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劳动者该如何维权?
330人看过
-
公司该如何约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
185人看过
-
试用期工资标准是多少,如何约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
446人看过
-
试用期期间劳动者的工资如何约定
308人看过
-
试用期劳动者如何提前告诉单位?
500人看过
-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离职吗,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辞职要注意什么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12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是不可以随时离职的,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辞职,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一、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2、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
-
试用期自动离职, 工资怎么算,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自动离职工资怎么算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14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在试用期自动离职的,劳动者的工资按照实际出勤时间和月应出勤工时进行折算,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
-
劳动者试用期内降职降薪如何申请陕西在线咨询 2022-05-02劳动者试用期过后调岗降职降薪,申请经济补偿按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
-
劳动者再次入职的如何计算试用期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2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在公司工作中间离职过一段时间,劳动者重新入职后,劳动者的工作年限重新进行计算,如果劳动者再次离职,如果符合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的,应当以重新入职的年限进行计算。劳动者再次入职,用人单位不得再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
-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的权利包括哪些,劳动者在试用期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23(一)试用期是一个约定的条款 试用期是一个约定的条款,如果双方没有事先约定,用人单位就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应当享有全部的劳动权利 劳动合同法限定了试用期的约定条件,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应当享有全部的劳动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