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过程中受到伤害的视同工伤。为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因此,可以理解为只要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便具备该条规定的适用条件,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上班途中感染病毒算工伤吗?
员工在上下班路上感染病毒一般不算工伤,但属于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视同工伤,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二、员工宿舍内病发身亡是否算工伤
如果员工所患为职业病,应当属于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
维护公共利益,见义勇为致伤属于工伤吗
224人看过
-
救助朋友遭遇不测是否属于见义勇为?
181人看过
-
职工见义勇为发生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
404人看过
-
职工见义勇为受伤算工伤吗
182人看过
-
是“见义勇为”还是“故意伤害”?
325人看过
-
南阳法院判定见义勇为遇难职工属工伤
294人看过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的认定劳动者因工负伤或职业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工伤不管什么原因... 更多>
-
如何判断是否属于见义勇为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01见义勇为是指非因法定职责或者约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具备了下列特征,才能成为见义勇为行为,这也是检验见义勇为是否成立的重要标志。 1、行为主体是自然人。 2、行为人主观上有为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意思。 3、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保护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的具体行为。 4、行为人
-
见义勇为引发工伤是否有因工要求青海在线咨询 2023-03-08《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第2项规定: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视为工伤。职工有该情形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由于该规定没有对行为的时间、地点以及行为原因做出特殊要求,因此即使工伤的发生不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而引发的,也仍然可以认定为工伤。也就是说,为保护国家、集体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制止正在发生的违反犯
-
下班途中见义勇为被打击报复属于工伤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01-26一,不属于工伤,见义勇为被打击报复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工伤、视同工伤的相关规定,所以不属于工伤。二,《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
-
见义勇为是否构成犯罪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2不构成犯罪。通常来讲,一个公民对另一个公民的救助义务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道德上的救助义务;一是法律上的救助义务。道德上的救助义务归人们的良心管辖,是自愿行为,在有能力救助的条件下选择不救助的人,受到的是其自身的良心和社会道德的谴责,无强制性义务。而法律上的救助义务是有强制力的,如果负有救助义务人没有积极地履行救助义务应承担法律上的赔偿责任。伴随法律上的救助义务而产生的法律责任是由于有特定的作为义务,
-
因见义勇为受伤可否享受工伤待遇天津在线咨询 2023-09-13《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确立了视同工伤制度,其中第一款第 (二)项规定: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视同工伤。在繁华商业区附近实施抢劫,属于具有社会治安和社会公共利益面临的危险的严重性、紧迫性和突发性。从罗某的目的来看,其挺身而出,并非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其行为效果或目的一是直接保护其他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二是对受侵扰和妨害的社会治安秩序与以维护。行为人为排除公共利益所面